影響中國歷史的一百場戰(zhàn)爭:第83位 諸葛亮與司馬懿的終極暗戰(zhàn):祁山攻防戰(zhàn) 戰(zhàn)爭概述:建興六年(公元228年)至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蜀相諸葛亮為了完成“恢復漢室、一統(tǒng)中原”的理想,先后六次率兵在祁山一帶與魏國發(fā)生激烈的戰(zhàn)事,史稱“六出祁山”,祁山攻防戰(zhàn)最后以諸葛亮身卒五丈原而拉下帷幕,也使得三國鼎立的格局開始改變。諸葛孔明與曹魏之間的祁山攻防戰(zhàn),給后世留下了“出師表”,“空城計”,“失街亭”,“木牛流馬”眾多家喻戶曉的經(jīng)典傳奇。 將星指數(shù):★★★★★★★★諸葛亮 司馬懿 趙云 張郃 魏延 姜維 圖:諸葛亮 圖:司馬懿 圖:趙云 圖:張郃 圖:魏延 精彩指數(shù):★★★ 政治影響指數(shù):★★ 西城,顯得空蕩而安靜,城門大開,幾個老軍卒悠閑的在城門口掃地。香,陣陣撲鼻。風,拂動綸巾。是風動還是心動?諸葛亮彈指而奏,琴聲幽幽,在樓城上隨香飄散。 隨身的二童子左捧劍、右執(zhí)拂,目半閉半睜,沉醉于音樂的美好中。 鏡頭拉長切換場景,你竟發(fā)現(xiàn),這一幕的對面,是殺氣騰騰的魏國十五萬大軍。 率軍的是老謀深算的司馬懿。 諸葛意欲何為? 司馬懿心里打出了很多問號? 但最后,他笑了筆,嘴里還是只說出了一個字,“撒”。 十五萬大軍頓時消失得無蹤無影。 劇終,歷史的舞臺下響起了N久的掌聲,伴隨的是諸葛粉絲們瘋狂的叫聲----“諸葛諸葛我愛你,就像老鼠愛大米”久久不絕。 這就是史上最出名的一出經(jīng)典----空城計。 拋去傳奇浪漫而神奇的面紗,建興六年至十二年發(fā)生在祁山地區(qū)的戰(zhàn)事,是一個怎么的面目呢? 建興元年公元223年(63歲),伐吳失敗的劉備逝世于白帝城,臨終托孤,給蜀相諸葛亮留下了一句“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不才,君可自取”的授權(quán)。 諸葛亮扶立無能的阿斗劉禪即位,開始了十一年獨攬蜀政的政治生涯。 諸葛亮攬政后一是恢復被劉備破壞的蜀吳聯(lián)盟,二是平定南中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的叛亂,在治國上,諸葛亮采取嚴厲法治的同時以身作則,推行德化,成功籠絡土著豪強大族、緩解主客矛盾的同時,又堅持以外來人掌握領(lǐng)導權(quán),成功的排擠了另一位受遺詔輔政的重臣李嚴,將蜀政權(quán)牢牢的控制在手中。在經(jīng)濟上,諸葛亮重視農(nóng)業(yè),發(fā)展軍屯,重視水利,防止土地兼并,手工業(yè)、商業(yè)都得到發(fā)展,鹽鐵業(yè)、紡織業(yè)成為了軍事經(jīng)濟的經(jīng)濟支柱。 圖:武候祠的這幅對聯(lián)是對諸葛亮生平最好的評價 經(jīng)過四五年時間的息兵與治理,蜀國一片生機,政治穩(wěn)定,經(jīng)濟發(fā)展。 軍事上,諸葛亮反其道行之,以三國中最弱小的身份向魏國發(fā)起了瘋狂的進攻。 建興四年(226年)魏文帝曹丕去世,魏國迎來了第三代領(lǐng)導人曹睿,當年的對手孫子都當家了,四十六歲的諸葛亮覺得自己不能再等了。 建興六年(227年),揮筆寫下那篇千古傳頌的《出師表》后,諸葛亮開始了他的北伐征程,在建興七年(228年)春,一出祁山。 圖:《出師表》 諸葛亮采取聲東擊西的辦法,事先揚言走斜谷道取郿,派趙云鄧芝設(shè)疑兵,據(jù)守箕谷,吸引魏軍大將曹真部重兵,自己則親率大軍攻祁山(甘肅西和縣西北)。 戰(zhàn)爭的形勢最初對蜀軍很有利,初戰(zhàn)屢勝,隴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魏國上下震驚,魏明帝親自西征,鎮(zhèn)守長安。另一方面,蜀國出征的同時,吳國在東線也出手了,派鄱陽太守周魴假降魏,以此引誘曹休的十萬大軍進入自己的包圍圈企圖予以殲滅,引魏國陷入雙面作戰(zhàn)的危險。 然而戰(zhàn)爭形勢因為諸葛亮在任人上的失誤而急轉(zhuǎn)直下,在最重要的戰(zhàn)略位置,諸葛亮沒有任用魏延、吳懿等名將,而啟用了好談而無實戰(zhàn)經(jīng)驗的馬稷,被魏名將張郃大破馬謖于街亭。與此同時兵力不足的趙云鄧芝部也箕谷失守,無奈下,諸葛亮搬師回朝,這是第一次出祁山,傳說中的空城計就發(fā)生在此戰(zhàn)。 圖:失街亭諸葛亮有用人之失 如果一出祁山有什么收獲的話,就是諸葛亮收降了天水姜維,為自己找到了接班人,并俘掠了近千戶百姓回漢中(百姓就是生產(chǎn)力)。 為了以示公正,諸葛亮揮淚斬了馬稷,趙云等人亦受降職處分,諸葛本人則自貶三級為右將軍,代理丞相職(注意后一句,大家好像不陌生,《亮劍》里李云龍經(jīng)常的待遇,估計哪個新兵蛋子不知趣敢叫諸葛亮一聲諸葛右將軍,馬上有人跳出來扇幾耳光,諸葛右將軍是隨便能叫的嗎?丞相永遠是丞相)。 建興七年(228年)冬,吳國陸遜在石亭大破魏國大將曹休,諸葛亮在西線再次出兵,圍攻陳倉(今陜西寶雞東),魏大將曹真率兵防御,諸葛亮糧食用盡,不得不撤兵,魏將王雙追擊,被斬于馬下,這是二出祁山。 圖:陸遜石亭大破曹休,諸葛亮執(zhí)政期間,蜀吳聯(lián)盟很鞏固 建興八年(229年),東線吳國陸遜在夾石(今安徽桐城北)大敗魏大將曹休,損魏兵數(shù)萬,曹休敗還身亡,西線,諸葛亮派陳式攻占了魏武都、郡平二郡。(是為三出“祁山”)。此戰(zhàn)后,諸葛亮為自己官復原職。 蜀國屢屢來犯,魏明帝也覺得如果自己不還擊一下的話,那也太沒面子了,建興八年(230)秋,魏軍三路進攻漢中,司馬懿走西城(陜西省安康縣西北),張郃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葛葛亮駐軍城固(陜西省固縣東)防御。 魏軍的此次出征陣容強大,但天公卻不作美。時三十余地處處大雨,只得退兵。 圖:雨季阻止魏軍的進攻 此戰(zhàn)雙方未作過多正面交鋒。 建興十年(231)年,諸葛亮又再次率領(lǐng)十萬大軍進攻祁山,此時曹真病重,魏 明帝派司馬懿出戰(zhàn),司馬懿在鹵城(天水市與甘谷之間)掘營自守,與諸葛亮打起持久消耗戰(zhàn),后來諸葛亮糧草不濟,只得退兵。 這戰(zhàn)比較吸引人眼球的地方在于諸葛亮大量啟用了一種新型的運糧工具——木牛流馬,木牛流馬到底是一個什么東西,和諸葛亮本人一樣具有傳奇色彩,到今天依然有人企圖根據(jù)裴松之三國志注中的描述做出當年的傳說中的木牛流馬,但是更多的史家認為,諸葛亮所用的木牛流馬類似后世常用的一種獨輪推車。 圖:木牛流馬在當時是高科技 此戰(zhàn)中諸葛亮的發(fā)明家天賦得到充分的展示,他新設(shè)計的“損益連弩”(能六秒內(nèi)連發(fā)十支箭矢)在此戰(zhàn)中登場,威示出了驚人的威力,射殺了追擊蜀兵的魏國第一名將張郃,這是諸葛亮在祁山攻防戰(zhàn)中獲得的僅次于獲取武都、郡平二郡的第二大戰(zhàn)績。 圖:張郃被射殺 諸葛亮回師成都后,以督運糧草不力為名,罷免了另一位輔政大臣李嚴,加強了對蜀國政權(quán)的控制。 建興十二年(234)二月,諸葛亮作出了人生中的最后一次北伐,諸葛亮率十萬大軍出斜谷道,據(jù)武功五丈原(陜西省岐山南),東線吳國五月也出兵10萬三路攻擊魏,兩線合擊曹魏。 曹魏方面,魏明帝親率大軍迎擊吳軍,而對抗蜀軍的依然是諸葛亮的老對手司馬懿。 而司馬懿的對策依然是的據(jù)守不出,待蜀軍糧盡自退,《三國演義》這段故事講得很精彩,諸葛亮派人送司馬懿女人衣服,以激司馬懿開戰(zhàn),司馬故作憤怒,向魏明帝請戰(zhàn),諸葛亮聽后嘆了口氣,他知道司馬懿這老家伙是不會上他的當了,要戰(zhàn)!司馬懿又何需請旨。 圖:司馬懿穿上諸葛亮的婦人服,很開心 而《晉書》載諸葛亮派人到魏營請戰(zhàn),司馬懿好酒好肉招待,其間很不經(jīng)意的向使者關(guān)心起了老對手諸葛亮,從使者的言談間得知諸葛亮食 “三四升”,事則“二十罰上則皆自省覽”,司馬懿大膽的判斷,諸葛亮“玩”不了多久了,加強了堅守的決心。 八月,諸葛亮病卒于五丈原。三國舞臺上最耀眼的明星,終于徹底失去了他的光茫,給后世留下了“出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虛唏感嘆。 歷時七年的“祁山”攻防戰(zhàn)拉下帷幕,(注:諸葛出兵祁山其中只有兩次,七出祁山,是對蜀魏攻防戰(zhàn)一種廣義上的稱呼),三國鼎立的局面,也因諸葛亮的逝世,開始發(fā)生了轉(zhuǎn)變。 諸葛亮生平的夙愿就是恢復漢室、一統(tǒng)中原(前一句估計是口號,后一句恐怕才是真的),諸葛亮自己也沒有想到,自己的北伐征程,有意無意讓另一個家族替他完成了夙愿,那就是司馬氏。 從曹操開始就非常防范司馬懿這個非常有才能的部屬,很注意限制司馬勢力的發(fā)展;魏文帝曹丕雖然重用司馬懿,但曹丕時代皇帝對國家的控制力依然強大,司馬氏發(fā)展依然有限。而魏明帝上臺后,司馬氏開始坐大,很大原因,不得不說是因為明帝上臺后,蜀吳兩國開始向曹魏發(fā)起了瘋狂的進攻,而曹魏當時曹休戰(zhàn)死,曹真病死,真正能獨擋一方的軍事家,就只有司馬懿了,于是在一次次的魏蜀吳之間攻防戰(zhàn)中,權(quán)力和威望都開始向司馬家族偷偷滑移。 不知道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最終取代曹魏建立西晉王朝的時候,功勞簿上有沒有記下蜀相諸葛亮的一筆呢? 關(guān)于空城計這一千古絕唱的真實性,后世史家大多認為空城計是羅貫中美化諸葛亮而編造的謊言,一來以諸葛亮用兵歷來謹慎,不可能犯兵家大忌,在要塞不留兵駐守;二來曹魏已取得街亭大捷,用兵老道的司馬懿的十五萬大軍即使懷疑西城有疑兵,只需派小股人馬進行試探即可知虛實,而不必鬧出全軍撤退這么笨拙的笑話。 所以有一種新的觀點,司馬懿當初讓諸葛亮出盡風頭上演空城計,是故意的,并非司馬懿不知道諸葛已無兵,而是司馬故意放諸葛一馬,作為政壇老狐貍,司馬懿深知“狡兔死、走狗烹”這一不變的游戲規(guī)則,沒有諸葛亮后來的“六出祁山”,他司馬氏又怎么能通過戰(zhàn)爭,慢慢的發(fā)展和鞏固自己的勢力呢? 那千古絕唱的空城計,誰是最后的贏家呢? |
|
來自: 金色年華554 > 《百戰(zhàn)風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