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外灘,沒有人會忽略海關(guān)大樓的鐘塔和鐘聲,但要說起里面究竟長什么樣,恐怕99.99%的人都沒見過。 這里藏滿了你想不到的秘密:每日相伴的外灘鐘聲是從什么時候響起的?新年鐘聲的背后,誰是最孤獨的功臣? 「最世界 · 城市漫步」004,我們帶你走進最熟悉的城市里,最鮮為人知的秘境。(在后臺回復(fù)關(guān)鍵詞“城市漫步”可收到所有系列文章~) 閱讀時間:成為0.01%的3分鐘 最世界 · 城市漫步 004 上海不為人知的秘境長什么樣? 在上海生活了多年,大概一年去一次外灘。外灘挺熱鬧,就跟全國各大知名景點一樣,永遠都是人人人人人,人多得讓你麻木,大多數(shù)時候你都跟著人潮在流動,只有在海關(guān)鐘樓傳來鐘響時,才提醒你是在上海外灘。 那鐘聲來源是海關(guān)大樓的鐘塔,外灘最高的標(biāo)志性建筑,多年以來,每回到外灘總要抬頭仰望,即使你在外灘X號或者某高級酒店的平臺,還是只能仰望,近在眼前又很遙遠,神秘而莊嚴(yán),很少會有人知道里面到底是什么樣子,算得上是上海最繁華地區(qū)的另類秘境。 不過,看過《長恨歌》的讀者,望著望著,總能聯(lián)想到程先生從某扇窗戶跳了下來...... ※ 鉆進外灘鐘樓,聽見上海的心跳 現(xiàn)在的海關(guān)大樓是1925年在原江海關(guān)大樓舊址翻建,1927年落成,這已經(jīng)是上海開港以來第三次原地重建,這次建得壯麗無比。但事實上,當(dāng)年海關(guān)大樓里安的電梯只到九樓,再往上走只能靠樓梯,當(dāng)年設(shè)計鐘樓的高度與大樓本體高度剛好是1:1,也就是,你進了鐘樓主體建筑,還要再走九層樓梯才能到最高處。 鐘樓的第一層,有三個鐘墜發(fā)條垂掉著,下面有一沙盒,是為了如果懸掉發(fā)條的鋼絲斷裂,砸下來時還能起緩沖作用,否則最重的發(fā)條重達一噸,加速度作用下有可能直接砸穿地板,所幸90年來從沒發(fā)生過這種事,海關(guān)大鐘也從沒故障過。 三根發(fā)條分別用來連接控制走時、敲正點及敲《威斯敏斯特》鐘聲,這兩條還在工作狀態(tài),所以高高掛著,另一條敲《威斯敏斯特》的發(fā)條處于停用松馳狀態(tài),所以垂在下面,哪天又要開始敲奏《威斯敏斯特》才會再上緊發(fā)條升起。 再往上一層是機芯室,也就是你抬頭仰望,那口大時鐘的內(nèi)部,算是鐘樓的心臟。從這開始才是鐘樓主體,機芯室中朝鐘樓的四面伸出四根齒輪,傳動控制著四面大時鐘的分針與時針,往上則有滑輪絞盤及鋼線連接再上一層的大鐘。 機芯室是一間楠木玻璃房,四周有窗及門可打開。左邊大圓盤代表分鐘,右邊小圓盤用來讀秒,但是它每兩秒才進一格”咖噠”跳一次,當(dāng)年設(shè)計時就考慮到使用壽命,兩秒才跳一次比每秒跳一次磨損率減少1/2。 機芯室成千上百的齒輪互相咬合,連動,環(huán)環(huán)相扣。凝望著這機械容易出神,聽著它不斷“咖噠”,接著繼續(xù)“咖噠”、“咖噠”、“咖噠”,是一種挺魔幻的體驗,在外灘鐘樓的心臟,聽這90年不間斷的“咖噠”,上海的時間與歷史仿佛都被凝縮在這聲“咖噠”中。 鐘塔共有四面,每一面的圖案是用100多塊乳白色的鋼化玻璃組成,每面直徑是5.4米。分針及秒針都是紫銅鑄成,分針是3.17米,49公斤;秒針2.3米,37.5公斤。
※ 每日相伴的鐘聲是何時開始響起的? 以前的海關(guān)舊大樓就有一口鐘,在海關(guān)大樓安鐘是當(dāng)時世界通例,理由是當(dāng)年以天數(shù)計算船舶噸稅,超過夜里12點鐘就另加1天,船舶在港口停泊超過晚上12點,就要多收一天的噸稅,但是來自世界各國的船舶自帶的鐘都略有誤差,故來到上海全都以本地海關(guān)的鐘聲為準(zhǔn)。 但在翻建這口六噸大鐘時,需要考慮的也就更多了,有幾種說法,其一: 在上世紀(jì)20年代手表還算是奢侈品,所以鐘聲有報時功能,而且必須傳得遠。過去上海沒有那么多大樓時,鐘聲伴隨著飛鳥傳過整座城市的上空,可傳至當(dāng)年還算市西、五千米外的靜安寺;往東,則可以一直傳到吳淞口。 其二,上世紀(jì)20年代是魔都的黃金時代,遠東最大城市,富得流油的海關(guān)砸下巨資造一口舉世聞名的大鐘,多半也有些炫耀的意思在。而且,建得高,在當(dāng)年沒啥霧霾的年代,從吳淞口遠遠就能望見,也有導(dǎo)航的功能。 鐘塔逐級收攏,面積一層比一層小,從機芯室再次走進螺旋樓梯往上,樓梯有107級,相當(dāng)狹窄,人胖就走不上去了。 走上鐘座這層馬上就冷風(fēng)颼颼,四面懸空,欄桿都很低,地有點滑,感覺一不小心跌倒就會直接摔到外面去。 這層有一口大鐘及四口比較小的鐘。這口大鐘號稱世界第三大鐘(第一大為倫敦大笨鐘,第二為俄羅斯紅場克里姆林宮鐘),由英國Joyce & co.ltd公司設(shè)計制造,鐘壁厚度超過一個成人的手掌。 當(dāng)年海關(guān)大鐘總造價為5000多兩白銀,1927年制成,同年8月從倫敦運到上海,1928年1月1日零時敲第一響。難以想象90年前那個新年夜,鐘聲傳遍了整個上海的寒冷夜空,千家萬戶是否都在側(cè)耳傾聽。 ※ 新年歡慶,別忘了孤獨的守鐘人 其實現(xiàn)在的《東方紅》并不是由大鐘敲出來的,而是錄了由編鐘敲出來的樂聲,再用電子打點奏樂,由喇叭向四面八方播放出去的。 外灘的東方紅,每一刻依次播放幾小節(jié),每逢整點,才會奏完一首完整的《東方紅》。在視頻里可看到,只有播放完之后銅錘才會敲擊,錄制時間是下午兩點,因此敲兩下。
現(xiàn)在的守鐘人是魏先生,57歲了,從24歲開始入職海關(guān),32歲開始擔(dān)任守鐘人,是海關(guān)大鐘唯一的守護者,每天都要上樓視察機械做保養(yǎng)。 就跟許多老派上海人一樣,魏先生的頭發(fā)梳得一絲不茍,講話溫文儒雅。守鐘人看似每天可以爬上外灘最高點欣賞風(fēng)景,瀟灑浪漫,其實工作本身相當(dāng)無聊,責(zé)任卻非常重大。因為沒人可替代,魏先生過去25年基本沒放過長假離開過上海。 每年12月31日除夕夜,魏先生一定駐守在鐘樓里,在外灘慶祝新年的熱鬧人群,1月1日的零時零分鐘聲敲響的那一剎那,歡聲雷動,但他們是否知道鐘樓里有一位守鐘人,此時此刻正孤獨地緊盯機械,只為確保完美無誤地敲出新年鐘聲,他是外灘門面的幕后功臣。 ※ 秒針滴答,我們站在歷史原點 鐘座往上是旗桿臺基,這是一個約15平米的樓層小房間,大約是18層的高度,四周是窗。那種感覺挺奇妙,下面就是熱鬧的外灘,但是你站在里面卻無比安靜,連說話都有回音。中間的圓柱則是控制升降旗的傳動裝置,與上頭的旗桿呈一直線。 這旗桿的點是1949年以前上海的測量原點,49年后則改為人民公園邊上的國際大廈,旗桿往下延伸與一樓大廳的藻井及立柱是一直線,藻井是以馬賽克拼貼出船影圖案,相當(dāng)精美,這上下一直線為海關(guān)大樓的中軸線。 從頂端朝東南方向望 ,魏老師說以前站在這都還能清楚見到南浦大橋,二十年來,大橋一塊一塊地被擋住了。這句話,舉重若輕。 如果你上去過鐘樓,下來后在熱鬧的外灘人群中再次仰望鐘樓,彷若隔世,很多人說到外灘可以看到上海百年滄桑,時光流轉(zhuǎn),如秒針不停滴答滴答,不知不覺就流過了九十年。其實哪有滄桑,我們只不過都站在歷史的原點。 ! 想要發(fā)現(xiàn)更多城市秘境? 在北京、上海、廣州、京都、東京等城市 你可以像9000+名酷炫旅行者一樣 通過最世界City Walk改變旅行方式 發(fā)現(xiàn)城市不為人知的奇妙故事 找到你的旅行目的地 全球16座城市 獨家全中文講解 City Walk 認識一座城市的最好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