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劉墉《書法》 劉墉簡介 劉墉是乾隆十六年進士,官至內(nèi)閣大學士,通經(jīng)博史,與翁方綱齊名。 其書法,貌豐骨勁,筆短意長,墨濃勢厚,具有雍容端莊的風骨,并且結(jié)體嚴謹、墨色濃重而沉郁、富有'靜'趣的藝術(shù)風格,典型'墨豬'風貌。 書體玉潤豐圓,章法規(guī)整疏朗,墨色深厚濃重,筆劃粗細隨意,結(jié)體嚴謹而又舒展,既符合古法而又有新意,書風學智永乃至魏晉而又有創(chuàng)新,不愧為劉氏草書佳作。 劉墉書法的結(jié)體嚴謹而又舒展,絕少連帶飄動、流暢華美的形態(tài),而是每個字自成回合,勁氣內(nèi)斂,且字與字之間的呼應關(guān)系處理恰到好處,最后達到以稚拙求生動,以端嚴求變化的高水平。 劉墉的名款 見于記載的有“劉墉”、“石庵”、“日觀峰道人”、“石盒”、“木庵”、“青原”、“香巖”、“東武”、“溟華”等。 見于傳世作品中的有“劉墉”、“石盦”、“石庵弟墉”、“石庵劉墉”、“石庵居士”、“晚香堂劉墉”、“弟墉頓首”、“日觀峰道人書”、“劉墉志”、“石庵書舊句”、“十一兄墉”、“臣劉墉敬書”等。 這些署款,不僅是劉書鑒定的重要依據(jù),而且是研究劉墉書法和生平的重要史料,比如“十一兄墉”,說明劉墉兄妹多,他排行第十一。又如“臣劉墉敬書”,說明他是宮廷書家。 劉墉的印章 劉墉的印章數(shù)量,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約有50多方,有的還是印文相同,而篆法、刀法、大小、朱白文不同的印章。如仔細分,又有名號、齋名、御賜等不同之印。 名號印:有“劉墉”、“劉墉印”、“鎦墉之印”、“石庵”、“劉庵之印”、“青原”、“東武”、“石盦”、“日觀峰道人”、“劉墉印信”、“香巖”等。 齋名?。河小袄瞎鹕脚浴?、“云明館”、“仙舫”、“清爰堂”、“梅花書屋”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