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行山深處有一個小村子,坐落在千仞壁立的山崖上,地勢險絕,交通不便,大名叫河南省新鄉(xiāng)市輝縣沙窯鄉(xiāng)郭亮村。改革開放前夕,村里人自力更生在絕壁上打了一條通往山下的洞,村里人俗稱“郭亮洞”,專業(yè)人士稱“郭亮掛壁公路”、“郭亮隧道”、“太行隧道之父”、旅游推廣者稱“世界最險要十條路”之一(排在第2位)、“全球最奇特18條公路”之一(排在第3位);藝術(shù)家稱“絕壁長廊”、“太行明珠”、“中國第一影視村”。 自從有了微信,近幾年朋友圈內(nèi)不時有微友曬郭亮村、郭亮洞的照片,驚嘆于郭亮掛壁公路的壯美,敬佩于郭亮人的精神,一飽眼福、參觀見學的愿望愈來愈強烈,4月下旬,有幸隨旅行社去了一趟郭亮村,身臨其境后,心中不禁生出幾多感思。 郭亮村已整體納入萬仙山景區(qū)。我們是觀賞完洛陽牡丹盛開的尾巴后去的,早11時到,恰逢周末,景區(qū)已是人山人海,導(dǎo)游估計,當天去景區(qū)的約有2萬余人。景區(qū)淡季1天游客約有1萬余人,旺季1天約有3-5萬人。 轉(zhuǎn)乘景區(qū)大巴穿行郭亮洞時,看到許多旅客在郭亮洞內(nèi)照相,洞內(nèi)的道路不是很寬敞,游客貼著洞壁躲車,覺得很危險。到了郭亮村,和大多數(shù)游客一樣,第一時間步行返回到郭亮洞感受一番。危險自不待說,車一輛接一輛,速度不是很快,小心一點還是可以保證安全的。最讓人難受的是汽車急促的剎車聲和濃烈的尾氣,刺耳、嗆人,到大一點的觀景口(當年挖洞的進口兼拋石口,共35個),吸幾口新鮮空氣,頓感舒服多多。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觀賞郭亮洞的最佳角度,是郭亮洞對面的絕壁邊,站在洞內(nèi)的觀景口,對面幾個觀景臺上人頭擁動,密密麻麻。奪人眼球的照片都是在對面照的,在對面看,才能給視角以最大的震憾。對面絕壁邊的公路是旅游公司修建的景區(qū)環(huán)形路,也是游客回程必經(jīng)路線。有三個大的觀景臺,最南端的最大,角度最好,可全視掛壁公路。 要到觀景臺,必須繞行郭亮村游客中心、新村莊及老莊子,新村莊全是磚混結(jié)構(gòu)的建筑,二、三層居多,提供吃、購、住服務(wù),沒有看頭。倒是老莊子,房子用石頭壘,院子里也是石桌、石凳。家家戶戶門前擺放小物品及土特產(chǎn),生意不錯。順手買了點老鄉(xiāng)的小香菇、山楂野韭花醬、干山楂片。 當年修建郭亮洞唯一健在的共產(chǎn)黨員、原郭亮村生產(chǎn)大隊大隊長,88歲的申明凱老英雄,在他家門口幸遇。門前的石墻上掛一噴繪欄:郭亮老村長申明凱并十三勇士開鑿絕壁長廊展覽館。下面掛了兩面錦旗:“絕壁長廊,開路英雄”、“致敬英雄,絕壁開路”。老英雄穿著樸素,精神矍鑠。坐在一把藤椅上,擺物品的小桌上放著一沓書:《郭亮洞——郭亮村開鑿郭亮洞“絕壁長廊”全過程》,上有申明凱老英雄的親筆簽名。與老英雄合影留念收費10元、并送1本書,進屋參觀每人1元。 郭亮村車水馬龍的鄉(xiāng)村旅游沒有能給一個親手開鑿郭亮洞的老英雄帶來安怡的幸福晚年,看到這個我們不愿意看到的場景,令人歉疚、心酸。我立馬給老英雄家人付了10元錢,買了1本書,與老英雄合完影,想邀請同行的同學一起與老英雄合影,老英雄大呵一聲:“閃開!”,老英雄的舉動,一下子使我們特別詫異。是什么使老英雄心中積聚下如此的憤懣與不滿,我想不至于是我們沒有及時付上同學與老英雄合影的費用吧! 度娘告訴我們,太行山中掛壁公路共有7條,山西5條、河南2條。分別是山西省陵川縣的錫崖溝掛壁公路、昆山掛壁公路、陳家園掛壁公路;平順縣的虹梯關(guān)掛壁公路、穽底掛壁公路;河南省輝縣的郭亮掛壁公路、回龍村掛壁公路。要論規(guī)模,郭亮掛壁公路最短,僅1.3公里,錫崖溝掛壁公路長近8公里,開鑿時間比郭亮村還早,外觀分為三層,也最為宏偉壯觀。 為什么郭亮掛壁公路最為火爆,最為靚麗,不是因為郭亮村村名有一個“亮”字,而是因為上世紀七十年代,郭亮村黨支部一班人為改變村子出行條件,村集體先后賣牛羊、賣藥材、賣山果籌資,集體組織婦女外出打工籌資,村集體累計投入9.9萬元,自購鋼釬、鐵錘、雷管、炸藥等,憑人工歷時5年時間修建了郭亮洞,郭亮村“當代愚公”們以“不怕流血,不怕死亡,永不放棄”的豪邁氣慨,創(chuàng)造了人定勝天的人間奇跡,從而形成了繼紅旗渠精神之后的郭亮精神。郭亮精神是郭亮村最大的“金礦”,也是郭亮村最吸引人的地方。很可惜,原來村里留存的當時修洞時使用過的鋼釬、鐵錘、安全帽等實物,1996年連同倉庫被泥石流沖毀,為郭亮精神發(fā)揚光大留下了永遠的遺憾。 我想,郭亮村最應(yīng)該感謝的是郭亮村歷任村黨支部班子、郭亮村的共產(chǎn)黨員們及支持郭亮村發(fā)展的各級政府、領(lǐng)導(dǎo)。申明信支書第一個提出要修一條最近的下山路,徹底解決祖祖輩輩出行難的問題,那時,沒有想到要修一條脫貧路、致富路,徹底改變村子命運的路,只是不想讓后輩們出行這么受罪。申支書偶然看到“友誼隧道”工人在絕壁斷崖上綁繩施工,萌生了開隧道出山的念頭。組織班子赴林縣參觀后,紅旗渠精神啟發(fā)鼓舞激勵了郭亮村人。 13名共產(chǎn)黨員最先請戰(zhàn),1972年3月9日(農(nóng)歷二月二日),“龍?zhí)ь^”的日子,炸響了劈山鑿洞的第一炮。這13名共產(chǎn)黨員分別是:申明信(大隊書記)、申明凱(大隊長)、趙啟昌(大隊副書記)、王啟昌(大隊會計)、王雙印、申明玉、申明有、申喜山、申林、張文明、趙啟青、侯高玉、侯啟秀。大隊主要干部全上了,全在一線作業(yè)呀!如果犧牲了,就是為人民服務(wù)。5年中,13名黨員始終堅守在施工第一線。 如果今天的扶貧攻堅,每個村黨支部班子有這般的毅力,黨員有這般的覺悟,何愁攻堅不成。如果現(xiàn)在用扶貧資金為山區(qū)村修路,工程肯定被工隊承包了,如果需要人工,有多少村的村干部、黨員能沖在第一線?很欣慰,這樣的場面,2015年又在貴州省安順市平壩區(qū)樂平鎮(zhèn)的塘約村出現(xiàn)了,在村支書左文學身上再現(xiàn)了,這是農(nóng)村希望之所在。 客觀上講,郭亮村剛修成的洞非常簡陋,寬窄高低不一,不具備車輛出行條件,是時任縣委書記鄭永和指令文教局組織250名老師自帶蔬菜、自備炸藥,與郭亮村人一起大干2個月,才使郭亮掛壁公路在1977年5月1日,勞動節(jié)這一天順利通車,這是給勞動者最大的禮物。 1987年,宋保群接任村支書后,提出了“老書記修山洞,我搞旅游?!钡乃悸泛螅攀构链鍧u漸走上了一條依靠本村“金礦”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光明大道。宋支書帶動村民搞旅游,建起了影視基地,但郭亮村旅游的大發(fā)展,是2007年政府招商引資全面開發(fā)萬仙山旅游景區(qū)后,才突飛猛進,有了今天這樣欣欣向榮的局面。 景區(qū)肯定與村里有開發(fā)合同,村民肯定會享受到分紅,這是不容懷疑的。如果景區(qū)能多給村民一些實惠,適當照顧一下開山鑿洞的大功臣,使他們真切地感受到郭亮洞帶給郭亮村的幸福,我相信,幸福的笑容會自然洋溢在他們飽經(jīng)風霜的臉上,他們會自愿免費為游人講述郭亮村巨大的變遷。畢竟,萬仙山景區(qū)因郭亮洞而興起,郭亮村、郭亮洞永遠是景區(qū)的核心。 八百里太行,縱貫冀晉豫三省。有人把它分為三段,即:位于河北的部分,叫北太行;位于山西的部分,叫西太行;位于河南的部分,叫南太行。這種分法不是特別準確,但很好記!地質(zhì)學家馮德顯說過一句話:“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留給了河南。”位于河南安陽、新鄉(xiāng)、焦作、濟源境內(nèi)的南太行,仿佛是上帝的鐘愛之地,得天獨厚地得到了流水的滋潤,正因為南太行有山有水,從而使得這里既具備了北方山水的雄偉,又具備了南方山水的靈秀。南太行中隱藏著許多奇異秀美的小山村,郭亮村,是其典型的代表。從地理的優(yōu)越性上,郭亮人應(yīng)該感謝他們的老先人。 1976年郭亮洞修建時,就引起外界的重視,日本裕田影視公司在此攝制電視專題片《開拓太行山的人們》,驚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跡”。1977年,郭亮洞一通車,郭亮村就成了輝縣名村。同年,縣委、縣政府專門在郭亮村召開全縣工作大會,號召全縣學習郭亮精神,鄭永和書記把郭亮精神概括為5句話、21個字,即:自力更生、不向上伸手、不怕吃苦、不怕犧牲、團結(jié)奮進。一直到上個世紀80年代初,經(jīng)常有外地人到郭亮村學習郭亮精神。改革開放后,郭亮村一度被人淡忘。郭亮村的重生,還應(yīng)該感謝今天這個偉大的時代,感謝一切與郭亮村的有緣人。 如果沒有謝晉導(dǎo)演的獨具慧眼,1990年第一次在郭亮村拍《清涼寺鐘聲》,郭亮村的知名度,肯定沒有這么早,郭亮村也不會成為60余部影片的選景地;如果沒有今天這樣高速發(fā)展的經(jīng)濟,人們的腰包鼓不起來,私家車興不起來,互聯(lián)網(wǎng)沒這么發(fā)達,郭亮的人氣就也不會這么旺。 這幾天,每每想起郭亮村,腦子里就會迸出許多與郭亮洞那個年代有關(guān)的,鼓舞人們勇于奮斗的豪邁詞語:紅旗渠、人定勝天、“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lián)Q新天”、“農(nóng)業(yè)學大寨”、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愚公移山、“人民群眾是真正的英雄”,等等,正是這種精神,激勵我們這個偉大的國家、優(yōu)秀的民族砥礪前行,創(chuàng)造著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