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文詩趣
《憶別》
明-王龍起
雞聲半枕獨(dú)孤衾,苦別離情此夜深。
依影燭灰蘭暈冷,西風(fēng)曉月暗驚心。
(該詩回讀仍為憶別詩)
《憶別》
宋-李 漁
兒憶父兮妻憶夫,寂寥長受夜燈孤。
遲回寄雁無音訊,久別離人阻路途。
詩韻和成難下筆,酒杯一酌怕空壺。
癡心幾度曾來往,水隔山遙望眼枯。
(該詩順讀為兒憶父,妻憶夫。倒讀為夫憶妻,父憶兒。)
《中秋登樓》
中秋賞月對高樓,月對高樓酒上游。
游上酒樓高對月,高樓對月賞中秋。
(年代不詳,流傳于臺(tái)灣。倒讀成詩)
《岳武穆王墓》
清-張奕光
今古垂芳遺廟立,拜瞻空恨一秦奸。
森森柏樹枝南向,凜凜忠魂夜北看。
心赤負(fù)冤沉獄死,草青埋骨痛碑殘。
欽微是日無家返,深怨讒書封蠟丸。
《觀山寺題壁-回文詩》
悠悠綠水傍林偎,日落觀山四望回。
幽林古寺孤明月,冷并寒采碧映臺(tái)。
鷗飛滿浦漁舟泛,鶴伴閑亭仙客來。
游徑踏花煙上走,流溪遠(yuǎn)棹一蓬開。
(此詩刻于廣東高州縣茂名鎮(zhèn)觀山寺壁上,年代不詳。倒讀意境相似,格律相符。)
《題金山寺》
宋-蘇 軾
潮隨暗浪雪山傾,遠(yuǎn)浦漁舟釣月明。
橋?qū)λ麻T松徑小,檻當(dāng)泉眼石波清。
迢迢綠樹江天曉,靄靄紅霞晚日晴。
遙望四邊云接水,碧峰千點(diǎn)數(shù)鷗輕。
《春游》
清-張 寶
天連遠(yuǎn)水養(yǎng)花時(shí),勝景芳情自寫詩。
煙鎖云桃紅片片,霧籠堤柳綠絲絲。
泉飛亂石寒拖練,酒賣春風(fēng)暖颼旗。
年少樂游假日永,芊綿草長路旁池。
《七律》
清-無名女
明窗半掩小庭幽,夜靜燈殘未待留。
風(fēng)冷結(jié)陰寒落葉,別離長倚望高樓。
遲遲月影斜依竹,疊疊詩余賦旅愁。
將欲斷腸隨斷夢,雁飛連陣幾聲秋。
倒讀為《虞美人》
秋聲幾陣連飛雁,夢斷隨腸斷。
欲將愁旅賦余詩,疊疊竹依斜影,月遲遲。
樓高望倚長離別,葉落寒陰結(jié)。
冷風(fēng)留待未殘燈,靜夜幽庭小掩,半窗明。
《仙佛寺奇詩》
年代不詳-峨嵋游僧
花開菊白桂爭妍,好景留人宜晚天。
霞落潭中波漾影,妙筆樹色月籠煙。
(減去每句頭兩字,減去每句五六兩個(gè)字,倒讀都成詩)
水神殿《燈》
明-徐 渭
新架燈垂高敞殿,舊場氈蹴斗芳年。
春花有幾能希賞,夜月無多惜早眠。
輪迫馬蹄盤作陣,燭抽蓮葉嫩如錢。
人游厭聽催壺漏,客醉扶看墮礙鈿。
《閨怨》
年代不詳-無名
紅窗小泣低聲怨,永日春寒斗帳空。
中酒落花飛絮亂,曉鶯啼破夢匆匆。
《菩薩蠻》
卓珂月
春宵半吐蟾痕碧,斜窺愁臉如相憶。
空捻兩三弦,朱靡寂寂然。
依期郎踐約,悄步人疑鶴。
小舒輕霧紗,收袂蔽紅霞。
(正讀為“迎”,倒讀為“送”,奇妙無比。)
《詠春》
徐 瑾
風(fēng)吹細(xì)浪低田麥,雨過初分淺水秋。
紅樹半開桃臉嫩,綠波深映柳絲長。
《詠夏》
徐 瑾
林重紫李玉成蹊,水映石榴石近溪。
深棟雙雙飛燕語,陰槐綠樹萬蟬嘶。
《詠秋》
徐 瑾
紅飄樹葉樹連枝,雨著疏花樹繞籬。
蓬轉(zhuǎn)恨多饒白發(fā),鴻歸數(shù)處寄新詩。
《詠冬》
徐 瑾
飛花雪片落梅殘,興發(fā)歌樓酒量寬。
礬石釣魚觀凍手,表蓑綠映慕江寒。
《詠春》
唐 寅
花枝弄影照窗紗映日斜
《詠夏》
唐 寅
蓮新長水貼青錢數(shù)點(diǎn)圓
《詠秋》
唐 寅
悠云白雁過南樓半色秋
《詠冬》
唐 寅
梅枝幾點(diǎn)雪花開春信來
(一四十七字開頭為七律詩,奇妙無比。)
《詠春》
清-吳絳雪
鶯啼岸柳弄春晴曉月明
《詠夏》
清-吳絳雪
香蓮碧水動(dòng)風(fēng)涼夏日長
《詠秋》
清-吳絳雪
秋江楚雁宿沙洲淺水流
《詠冬》
紅爐透碳炙寒風(fēng)御隆冬
(一四十七字開頭成七律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