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導(dǎo)讀:馬上又到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了,在端午節(jié)人們都會包粽子。對于第一次包粽子的人們來說,人們往往不知從何下手。粽子米要泡嗎?包粽子的米要泡多久?今天,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包粽子的小竅門。也為大家解答一下包粽子的米要泡多久這個問題。 端午節(jié)是我國的最大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吃粽子,也是端午節(jié)最重要的習(xí)俗。如今,喜歡親自動手制作美食的都市年輕人,對包粽子卻一竅不通。人們都在一些網(wǎng)絡(luò)平臺紛紛詢問著粽子米要泡嗎?包粽子的米要泡多久? 對于包粽子的米要泡多久這個問題,小編在查閱了一些資料后,發(fā)現(xiàn)有兩種說法。下面,小編就把兩種說法都和大家分別介紹一下。 粽子米要泡嗎?包粽子的米要泡多久?很多年輕人都不知道粽子米要泡多久,其中,一種說法是,再把粽子米淘洗好之后,用30度左右的溫水浸泡40分鐘左右。水的高度一定要沒過米。這樣泡出來的米,會讓粽子更加的有光澤,口感好、而且會散發(fā)出特殊的米香。 粽 子米要泡嗎?包粽子的米要泡多久?關(guān)于包粽子米要泡多久這個問題,還有另一種說法。就是泡的越久越好。泡的時間越長,粽子米的口感就越好。但是,需要注意 的問題是,糯米在泡制的時候,水一定要沒過糯米。最好的比例是,水和米的比例為一比二。如果泡的時間長,需要勤換水,大約每天要更換清水2到3次為宜。 粽 子米要泡嗎?包粽子的米是一定要泡的,這樣才能保證包出來的粽子更具口感。在泡糯米的時候,一定不能讓糯米暴露在空氣中。如果,糯米暴露在空氣中,就會粉 化。粽子米要泡嗎?粽子米在泡過之后,在粽子包好之后,可以縮短煮粽子的時間。時間縮短了,就可以保證粽子的口感和特殊的米香。 于各地的飲食習(xí)慣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風(fēng)味,其中比較著名的粽子有: 北京粽子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種,北京粽子個頭較大,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目前,市場上供應(yīng)的大多數(shù)是糯米粽。在農(nóng)村中,仍然習(xí)慣吃大黃米粽。黏韌而清香,別具風(fēng)味,北京粽子多以紅棗、豆沙做餡,少數(shù)也采用果脯為餡。 南方粽子分類較多,外形也比較多樣化。比較常見的有菱形、多邊形、柱形(馬腳粽或馬腿粽)。 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種主要以內(nèi)陸(重慶四川一帶)的青葉粽和沿海一代(兩廣福建地區(qū))的什錦粽為主。 青葉粽屬于最為保守也是南方最為傳統(tǒng)的粽子。沒有任何內(nèi)陷,純粹突出粽葉和糯米的清香,再配以炒熟的黃豆、花生、芝麻為粉末再混入白糖調(diào)和成的蘸料一起食用。 沿海一代的餡粽比較接近北方粽子,但相對北方粽子來說,個頭較小,外形更為多變,內(nèi)陷也比較多樣化,正面方形,后面隆起一只尖角,狀如錐子。除鮮肉粽、豆沙粽外,還有用咸蛋黃做成的蛋黃粽,以及雞肉丁、鴨肉丁、*燒肉、冬菇、綠豆等調(diào)配為餡的什錦粽。 粽葉的選用 廣州人包粽子多用箬葉,選表面光滑軟韌的較好。汕頭人包粽子多用竹葉,粽子有竹葉的清香味,但要煮軟再用。 上海等地采用每年大伏天從安徽黃山采下的箬葉,含有特殊的清香味,俗稱'徽州伏箬'。 粽餡的調(diào)味 咸肉粽要先將新鮮的豬肉用少許味精、白糖、酒、鹽、生抽拌勻反復(fù)揉擦至調(diào)味品滲入豬肉再包。 粽子的捆扎 豆沙粽不宜捆得太緊,防止米粒擠進(jìn)豆沙中,如果煮不透會出現(xiàn)夾生現(xiàn)象。咸肉粽如果用肥豬肉不宜扎緊、松緊適度即可。如果用瘦豬肉就要扎緊,因為瘦肉熟了以后會收縮,粽餡的肥汁會漏入水中,不能保持粽子的肥糯。 粽的烹煮 煮粽子一定要水滾以后才落粽子,水要浸過粽面,待水重新滾起以后再用旺火煮3個小時左右即可。 添生水 要留意枧水粽不能和其它粽子一同煮。煮好以后趁熱取出。吃時解開棉繩,撥開粽葉,粽香噴鼻,入口油而不膩,糯而不粘,咸甜適中,香嫩鮮美是為上品。 粽子的做法 1.選2-3片粽葉,把這些粽葉錯開折疊,即上面的粽葉壓住下面粽葉一半即可。 2.把粽葉折疊成漏斗形狀。 3.在這個漏斗中先放一小半江米,再放幾粒紅棗,然后再放點江米把紅棗蓋住。江米和漏斗口持平即可,太少了粽子很癟,太多了包不住。 4.折疊粽葉使粽葉把江米全部包住。用棉線纏繞粽子4―5圈,系上活扣,吃粽子的時候方便解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