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泥腿子記者 說起農(nóng)村的捕魚方式,可謂是花樣繁多,且不斷推陳出新,其中下地籠和迷魂陣算是近幾年比較常見的。4月28日在冀東農(nóng)村的一條河流的橋上,筆者拍攝到這樣的畫面,不要多想及看錯,河中長長的東西,就是捕魚地籠。 河岸上,捕魚人已把魚獲取出,正在沖刷著漁網(wǎng)。其實在農(nóng)村,像這樣的捕魚方式較為常見,而且收獲頗豐。 那么,地籠都能捕獲些啥呢?岸邊,捕魚人正在分揀魚獲,把不同的魚分揀到不同的盆中。收獲的泥鰍還不少。 除了泥鰍外,還有這種全身有色彩的魚,有人說是熱帶魚,其實不是,這是中華斗魚,吃起來不太好吃,這幾年在農(nóng)村河中常見。 地籠還捕獲了黑魚。不過,除了一條大的外,其余的還是幼崽。對此,有人不理解,說這么小的魚不應該捕撈,會導致這種魚絕種。而有人則認為,黑魚吃小魚很厲害,早捕撈出來,對其他魚類是個保護。不知誰說的更有理。 就在人們爭論時,忽然聽到捕魚人的三輪車中“撲棱”一聲,走近一看,原來是只野鴨子。據(jù)捕魚人介紹,這只野鴨子是在地籠中捕獲的,可能是野鴨子去偷吃地籠中的魚獲鉆不出來。見此,有人瞬間黑臉,說野鴨子是保護動物,不能捕獲,建議捕魚人把它放走。而捕魚人卻舍不得,說已經(jīng)有人出資購買,然后又改口說是家鴨,總之已經(jīng)成為囊中之物,不愿撒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