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500多個經(jīng)典故事任意聽 像小莉這樣的萬年宅女,平日如果不溜娃,是很少出門的。最常做的戶外活動,應(yīng)該就是逛山姆了。
上周,我和拍爸又去了一趟山姆,碰巧遇見了這樣的一幕。 01 有個媽媽帶著三四歲的兒子在挑雞蛋,小男孩學(xué)著媽媽的模樣,拿著雞蛋前后左右檢查一遍,然后踮著腳尖,舉到媽媽面前,想把雞蛋放進媽媽手上的袋子里。 好可愛的一幕呀,我拉著拍爸多瞅了兩眼。 沒想到媽媽一把奪過他手里的雞蛋,有點兇地說:“別亂搞,摔壞了要賠錢的!” 可孩子像沒聽見似的,趁媽媽不注意,悄悄跑到旁邊,拿起一小盒雞蛋在玩。結(jié)果,“啪嗒”一聲,他手中的雞蛋掉在地上,摔碎了。 面對突如其來的情況,小男孩愣住了,趕緊望向媽媽,一看媽媽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嚇得又低下頭去咬手指,怯怯地站著一動不動。 媽媽一下子沖過去,拿起小男孩的右手,“啪啪”打了兩下教訓(xùn)說:“叫你不要玩,就是不聽!” 沒想到小男孩“哇”一聲哭了,媽媽這下怒了:“做錯事還哭,我是不是說了這里雞蛋不要亂拿?我說了沒有?啊?” 小男孩邊哭變點頭,媽媽繼續(xù)教訓(xùn)道:“別哭了,罰你買樂高的錢去賠雞蛋!你再哭,明天連動物園都別想去了!” 果然,媽媽用的這招十分見效,小男孩嚇得不敢大聲哭了,可依然在啜泣著,小手緊緊地扯著媽媽的衣角。 男孩媽媽很滿意這樣的教育成果,牽著孩子快步離開了我們的視線。 我猜想,這個男孩一定會不開心很長一段時間吧。只不過打碎了幾個雞蛋,就沒有心愛的樂高玩了,那他以后是不是再也不碰雞蛋了…… 如果每犯一個錯,他的媽媽都這樣教育他,能保證他這一輩子都不再犯錯嗎? 02 想起前兩天姐姐跟我說的一件事。他們一家人開車出去玩,姐夫居然跟別人追尾了,而且還是四車連撞。 姐姐在車上責(zé)問了一句:“你怎么回事?。吭趺磿曹嚹??” 可能當時也是著急了,語氣有點激動,姐夫居然暴跳如雷大聲吼道:“關(guān)我什么事?明明是前面那個傻子急剎車!” 姐姐說自己從來沒見過他這么失控的一面,印象永生難忘。其他司機過來追究他責(zé)任時,他居然還遲遲不下車,坐在車里發(fā)呆,出了一臉的汗,頭發(fā)都濕了。 我說:“姐夫也是被嚇倒了吧,你當時就不要怪他了?!?/span> 姐姐竟回答說:“我真沒想到他這么不負責(zé)任!明明是他開得太快了,還一直在扯皮說是前面的司機剎車了,他都是老司機了,還不知道追尾都是后面的車負全責(zé)嗎?” 她還驚訝姐夫的心理素質(zhì)原來如此之差,要他報保險都慌慌張張,完全想不起來車險電話,幸好當時只是撞壞了車,沒有人受傷,不然這個男人肯定會當場崩潰。 聽了姐姐這番話,我卻很理解姐夫的種種表現(xiàn)。他不是不知道追尾是他的責(zé)任,只是不敢承認罷了。 任何人做錯了事,沒有人比他自己心里更清楚,更何況是一個正常的成年人。 在追尾的一剎那,姐夫就已經(jīng)知道自己做錯了,直覺告訴他,犯錯是不好的,是可恥的,犯錯是要受到可怕的懲罰的,一想到這些他心里就慌了,甚至失去了正常思考的能力。 在慌亂中,我們最本能的反應(yīng)是要逃避。 很多撞人之后逃跑的司機,事后被抓到時,都會說類似這樣的話:“我當時頭腦一片空白,完全不知道要怎么辦,心里很害怕……” 因為害怕,所以不敢承擔(dān)。 我們從小到大沒有被允許犯錯,也沒有正確處理錯誤的體驗,一旦犯錯可能還會受到未知的懲罰,內(nèi)心對犯錯早已有了深深恐懼。 03 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大部分父母都不愿承認自己對完美有執(zhí)念,可是一旦遇到孩子犯錯,能淡定的父母,實在是太少太少了。 大部分人心里想的都是,怎么能放任孩子犯錯呢?必須得讓他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以防下次再犯,有的媽媽還會把孩子犯的錯誤,貼上十分可怕的標簽。 去年《媽媽是超人》里有一段很經(jīng)典的視頻,在網(wǎng)上掀起過大討論。 (時長1分18秒,請在wifi下觀看) 當時視頻一點開,我就被冉瑩穎的大聲訓(xùn)斥嚇了一跳。兒子軒軒把蛋糕和水放在一起,冉瑩穎認為這是浪費糧食。 軒軒都已經(jīng)抱著媽媽認錯了,媽媽都還板著臉罵道:“滾!你不要叫我媽媽!我不配當你媽,你也不配當我的兒子?!?/span> 這次軒軒是把蛋糕“浪費”了,冉瑩穎就已經(jīng)把他罵得這么慘,那下次軒軒把貴重的花瓶打碎了,他心里第一反應(yīng)或許是,媽媽會不會不要我了,我是個壞小孩,我真不配當他的兒子! 那些因為考試考差了,就跳樓自殺的孩子,也是覺得既然已經(jīng)被全世界拋棄,索性他也拋棄全世界吧。 孩子不可能因為你責(zé)罵過了,就保證再也不犯錯的。就算是機器,都有可能出現(xiàn)bug,更何況是孩子呢? 我們不知不覺在拿完美小孩的標準去要求孩子,卻忘記了,孩子是需要在試錯中學(xué)習(xí)的小生命,他的成長根本離不開犯錯 一直記得一個小故事。 一個不滿3歲的孩子將一把鑰匙笨拙地插入鎖中,可是由于動作不靈敏,試了好多遍都沒能打開門。 旁邊一位大人想走過去幫助小孩子,卻被孩子的媽媽阻止了。她說:“不要打擾他,讓他自己先犯些‘錯誤’吧,這樣他體驗會更深刻,以后他就不會忘記怎樣開門了!” 果然,孩子自己折騰了一段時間后,終于將門打開了,他開心地拍起手來。 這個不滿3歲的小孩,是不是和我們家的那些淘氣孩子一模一樣。 富蘭克林曾說:光說給我聽,我可能會忘記,教我做,我可能會記得,但讓我自己參與、嘗試,我才能真正學(xué)會。 這是一個生命成長,必經(jīng)的路途。 作為父母的我們,給孩子足夠的愛、理解和鼓勵,幫助和引導(dǎo)孩子來面對犯錯的后果,并最終跨越人生中的這些小錯,這樣,他才不會犯下更大的錯誤,也不怕犯更大的錯誤。 所以,在不影響別人,也不傷害自己的基礎(chǔ)上,我們的孩子,是不是應(yīng)該有犯錯的權(quán)利呢?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