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天起去國家大劇院,除了觀看當代藝術家們表演的音樂舞蹈節(jié)目,你還可以與三千年前的樂舞藝人們來個零距離互動。由國家大劇院與陜西省文物局合力推出的“唯寄歌舞寓長安——陜西古代樂舞文物特展”在國家大劇院水下長廊東展覽廳拉開帷幕。此次展覽萃集了陜西出土的樂舞文物精品近300件,其中近半數(shù)都是難得一見的一級文物。 古都長安(今西安)是絲綢之路的起點。陜西作為樂舞文化的主要發(fā)源地,不僅見證了太平盛世下民眾的安居樂業(yè),也留存了大量珍貴的民族音樂發(fā)展的歷史證據(jù)。此次展覽由26家文博單位協(xié)同合作,歷經(jīng)兩年多精心籌備,從陜西帶來了近300件稀世樂舞珍寶,其中一級文物占到約42%,如西周芮公墓出土的成組樂器石編磬、青銅編鐘、錞于、鉦、秦代錯金銀樂府鐘、刻有銘文的秦公鐘、秦公镈、漢陽陵出土的塑衣彩繪伎樂俑、姿態(tài)靈動的漢代玉舞人、韓休墓出土的壁畫《樂舞圖》、唐代陶羯鼓、黃釉樂舞俑等珍貴文物。 該場展覽分為四個部分,以周、秦、漢、唐四個重要歷史時期為脈絡劃分,圍繞陜西古代音樂、舞蹈、百戲等內容,呈現(xiàn)著千姿百態(tài)的珍貴樂舞文物,反映出各朝代異彩紛呈的表演藝術特征和風格。從象征禮制的編鐘編磬、栩栩如生的樂舞俑,到精妙絕倫的珍貴壁畫,以及或華美瑰麗,或古樸雅致的反映樂舞場面的金銀器、陶瓷器等……它們不僅內涵豐富,且極具科學、歷史與藝術價值,對于人們了解中國古代音樂發(fā)展史極有裨益。該展覽將持續(xù)至7月10日,觀眾只需持一張參觀票即可參觀。 面對琳瑯滿目的眾多重量級國寶文物,今天決定挑幾件“百戲”題材文物給大家過過癮。 “百戲”是對中國古代民間吞刀、吐火、尋幢、角抵、幻術等表演技藝、尤其是雜技的泛稱,涵蓋的內容非常廣泛,早在秦漢時期就已經(jīng)產生了。 最近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正舉辦的《秦漢文明》展覽中,就展出了一件秦始皇陵出土的百戲俑,吸引了眾多觀眾和媒體的目光。 但這一次,你都不用走出國門遠赴重洋,在大劇院的陜西古代樂舞文物特展中就可以看到兩件秦陵百戲俑了!而且更難得的是,其中一件頭部保存得很完整哦。 百戲俑 秦(公元前221~前207年) 2001年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qū)秦始皇陵K9901號坑出土。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藏 據(jù)說,這個百戲俑坑位于秦始皇陵園東側內外城垣之間,在1999年和2011年先后進行兩次發(fā)掘,共出土30余件罕見的姿態(tài)各異的百戲俑。這些百戲俑的原型應是秦宮廷娛樂活動中的百戲演員,也就是秦始皇御用的“娛樂雜技團”。你瞧,他們的舉止神態(tài)活靈活現(xiàn),看到他們就可以想象出當時宮廷樂舞娛樂活動的盛況了! 看過了古代演員熱情洋溢的表演,大家再來看這件非常生動的“胡人馴象”畫像石吧!畫面中間有一頭大象面向左側站立,長鼻下垂,它左側的胡人手拿一鉤形物,面對大象分腿站立,正在馴象。據(jù)考證,這可能正是樂舞百戲中的象舞。 “胡人馴象”橫楣畫像石 漢(公元前206~220年) 陜西省榆林市神木縣出土 榆林畫像石館藏 百戲的發(fā)展在唐代達到了空前的高度,不僅形式多樣,而且技藝高超,不但在宮廷中表演,而且還普及到街市閭巷、廟會集市等民間場所,成為全民喜愛的一項娛樂活動。比如舞馬戲、打馬球、參軍戲,以及各種雜技等等。 大家有聽說過舞馬戲嗎?唐玄宗生日當天,以舞馬助興表演,這可是唐代百戲中一個精彩非凡的表演節(jié)目。宮廷中馴養(yǎng)幾百匹會跳舞的駿馬,每年唐玄宗八月五日過生日時,朝廷都要在興慶宮勤政樓下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舞馬戲是重要的一項。 當時的宰相張說還為此作詩《舞馬千秋萬歲樂府詞》:“腕足徐行拜兩膝,繁驕不進踏千蹄。……更有銜杯終宴曲,垂頭掉尾醉如泥。”大家快看,這件鎏金舞馬銜杯紋皮囊銀壺的舞馬圖正是舞馬銜杯,跪拜敬酒,為皇帝祝壽的形象,與詩詞描繪得可是一模一樣!湊近看,實物更是栩栩如生哦! 鎏金舞馬銜杯紋皮囊銀壺 唐(公元618~907年) 1970年陜西省西安市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 陜西歷史博物館藏 唐代不僅有盛大的舞馬戲活動,還有一種風靡朝廷內外的打馬球運動,上至皇室宗親,下至民間都對其情有獨鐘。你看這幾件彩繪打馬球俑,馬上之人正在彎腰作擊球狀,表現(xiàn)的正是比賽時的場景,簡直活靈活現(xiàn)! 彩繪打馬球俑 唐(公元618~907年) 陜西省西安市南里王村唐墓出土 陜西歷史博物館藏 接下來,給大家科普一下參軍戲吧。參軍戲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戲曲形式。據(jù)說十六國后趙石勒時,有一個參軍官員貪污軍費,石勒就令優(yōu)人穿上官服,扮作參軍,讓別的優(yōu)伶從旁戲弄,“參軍戲”由此得名。參軍戲的內容滑稽,風趣幽默,一般是兩個角色,被戲弄者名“參軍”,戲弄者叫“蒼鶻”。這種參軍戲在當時很受歡迎,后來對宋金雜劇的形成也有著直接影響。 彩繪參軍戲俑 唐開元十二年(公元724年) 1991年陜西省西安市金鄉(xiāng)縣主墓出土 西安博物院藏 最后,還要給大家介紹一件非常有意思的文物:唐代的三彩童子雜技俑。這件雜技俑由七個人分五層組成,最底層是一個少年大力士,你看他雙目圓睜,雙腳開立,張臂握拳,非常賣力支撐著上邊的六個童子;第二層的兩個童子單臂相抱,單腿并立,踩在少年的頭頂,面帶微笑,憨態(tài)可掬;第三層是一個童子,雙腳站立在下面兩童子的肩上;第四層也是兩個童子,各用一只腳立在下面童子的肩上;最高一層是一小童,站立在下面兩童子的肩上,他非常頑皮可愛。 三彩童子雜技俑 唐(公元618~907年) 2002年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qū)唐墓出土 西安博物院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