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拳擊技術訓練的基本功課主要有基本姿勢、前后滑步、原地前手直拳、滑步前手直拳、原地左右直拳、行進間滑步左右直拳、交叉步左右直拳等。 和任何運動項目一樣,我們學習拳擊技術也必須先練成一套標準的姿勢,再去進行滑步訓練,這個很重要,看似枯燥乏味的東西經(jīng)過千錘百煉之后就能形成潛意識的習慣,你想散都散不掉! 在掌握好滑步訓練的基礎上把簡單的直拳加進去,千錘百煉,再通過對練等各種專項訓練加強距離感和各種拳感。再下一步又加進去勾擺拳和組合拳動作,閃躲、下潛、側閃、以及與各種拳法的變化組合! 單獨做滑步練習(體會滑步時能夠保持重心的穩(wěn)定);原地出拳練習(外加一步一拳的行進間和交叉步練習),當你把出拳動作和滑步動作都練得協(xié)調順暢了之后,再結合到一起做! 滑步的訓練由簡入繁順序如下: 首先是簡單基本的前后滑步動作、交叉步前進和后退、左右橫向的滑步動作,然后是橫向的環(huán)繞滑步,最后是側閃滑步。 再就是各種滑步之間的協(xié)調配合以及跟各種拳法以及防守動作的協(xié)調配合,那就太復雜了。 在遠距離的狀態(tài)下,有節(jié)奏的前后移動,然后清晰的滑步左直拳、滑步撤回—— 滑步左右直拳、滑步撤回—— 滑步左直拳、撤回、再上步左右直拳—— 滑步左右直拳、撤回、再上去重復一遍—— 以上每一個技術動作從學習到熟練都需要至少幾個月的時間,單個技術動作協(xié)調熟練后,可以進行它們之間的相互結合運用。 在整個學習和訓練期間,要多看阿里這樣的拳擊大師們的視頻,加強認識以及加強體會腳下移動的節(jié)奏感和放松意識。 左右直拳配合前后滑步,可以衍生出很多變化。 這些變化都做熟練了,就潛移默化的使你的左右直拳配合滑步運用的更協(xié)調、更純熟,并且更利于實際應用。 舉幾個例子:2左1右的上步出拳,左右左三拳連擊上步出拳,左左右左4拳連擊上步出拳。 還有很重要的:沖刺步左右直拳、迅速滑步撤回、再一次沖刺步左右直拳,反復練習。 在此基礎上,與前面的組合去結合一下:沖刺步左右直、撤回、再上左左右三拳。 左左右三拳、撤回、再上沖刺步左右直,有無數(shù)的衍生動作可以組合。 都熟練了還可以加入前手擺拳,無非是把那個左手的直拳變化成擺拳,腳下配合是一致不變的。 任何單個的技術動作都需要通過技術模仿反復磨練,直到協(xié)調為止。 這些花樣百出的單個技術動作如何在實戰(zhàn)中有效運用呢? 至少需要3年反復磨練的基礎就起到了關鍵作用:前后滑步加左右直拳所歷練出的距離感、意識、節(jié)奏感等等一切拳感! 沒有那3年的基礎,你掌握了3000種技術動作,也毫無意義。 結合實戰(zhàn)的距離,原地出拳是打不到沙包的,這就對了! 必須要上步才能打得到,這就是遠距離! 打完之后還要迅速退回來,因為對手挨完打是要反擊你的! 所以,前后滑步結合左右直拳,這個才是基礎! 你勾擺組合練的再牛逼,上去打實戰(zhàn)也會被人家最簡單基本的遠距離左右直拳虐菜。 左腳的腳尖不可能是完全向前的,后腳我們要求是養(yǎng)成盡量向前的習慣,但事實上沒人做到絕對向前,而前腳根本不要求腳尖向前。 左手不可能貼著臉頰,但右手確實要求盡量貼近臉頰,肘部也要求盡量貼近兩肋,至于成熟選手的姿勢和動作有時比初級教學的要求要松散一點,但那是建立在極度自然和協(xié)調的基礎上的!你不必拘泥于此,按照要求去做就對了。 如果沒有早期的這些基礎養(yǎng)成的好習慣,那么你看到的成熟選手不會是自然協(xié)調舒適的姿勢,而是馬約加、麥達納那樣的野拳手的姿態(tài)了! 滑步是什么? 滑步是后腳蹬地推動身體前行同時前腳滑動,這個動作中兩腳是同時進行的!后腳蹬地推動而前腳不動的話那是滑步么?那只是將重心移到了前腳而已! 反之,前腳滑動而后腳不動的話那成了什么?成了把標準的兩腳寬度一下子拉大了,變成了站立過寬了! 初級階段,應該提倡重心在后,以中遠距離為主的技戰(zhàn)術思想,除非你是圖阿、泰森、哈頓那種粗壯有力的并且身材偏矮的選手。 在中遠距離技戰(zhàn)術水平達到一定程度以后,自然可以磨練中近距離、以及重心壓在前腳的各種技術! 上腹和胸部是含著、收著的,類似坐在高凳子上得感覺,感受得到壓力在后腿上,前腳你可以微微抬起,腳尖沾著地就行了,體會一會,就知道啥是重心壓在后面了,這個時候,出拳靠的是純粹轉體,轉100下,出100拳,它重心也是沒動過的 ,移動是后腿推動重心,前腳只是支撐,重心沒有向前變化,還坐在后腳,慢慢去體會。 握小啞鈴做空擊的目的絕不是提高速度的,它是用來體會拳峰的重力感覺的! 出拳速度取決于技術動作的協(xié)調性,技術動作經(jīng)過千錘百煉,越協(xié)調順暢,速度才會越快。當然,身體興奮度會影響肌肉的爆發(fā)力,因此,在同樣是成熟選手的情況下,興奮劑也能起到這個作用。 沒人說中近距離技術不重要,但是一個初級選手,中近距離技術?呵呵,根本談不上! 遠距離的拳感、反應、距離感尚且沒找到,實戰(zhàn)中到了中近距離,還技術?還組合拳?只能是亂掄! 手靶訓練的作用很多,主要是教練用來糾正拳手技術動作的,也可以用于強化組合拳協(xié)調運用,以及攻防轉換等等,訓練方法和訓練目的可以有很多種!跟反應無關!就連梅威瑟常常表演的那種花哨打法也不是練習反應的,而是協(xié)調性! 沙包可以分很多種,一個專業(yè)隊里的沙包起碼要分成:重沙包、輕型沙包、小型沙包、橫掛沙包、移動沙包、立式人形靶、墻靶等幾種,沙包30KG--80KG不等。 任何類型沙包都要去訓練,它們的訓練目的不同。 如果不是強度沙包的話,你的沙包訓練要盡量模擬實戰(zhàn),實戰(zhàn)不應該拳拳都是真的、不該拳拳都是重的,應該有輕有重、有真有假,還應該結合腳下移動和上體動作形成很好的節(jié)奏感,以及模擬體會實戰(zhàn)中的距離感,讓整個沙包訓練最接近實戰(zhàn)狀態(tài)!
所謂模擬實戰(zhàn)狀態(tài),最最基本的是:把沙包當成一個活著的對手,而不是死的東西! 那么,出拳之前應該有防守或者假動作,每一個出拳動作一定是在一個防守或者假動作之后出來的。 一個或者一組出拳結束后一定是轉入防守(腳下移動、軀干動作防守或者手臂的防守均可)。 防守-進攻-防守-進攻,周而復始,當然,這個過程的變化是很多樣的,關鍵是要形成這個意識,這叫做:意識連貫,這個很重要。 籠統(tǒng)的說就是鍛煉拳感,具體的說是讓你加強體會拳峰、發(fā)力、握拳、手臂的控制能力! 舉個例子,很多愛好者聽說過要放松,于是那一雙手松到了女人般的柔弱,拳也握不上,甚至手腕是翹起來的,像是在做蘭花指,這些都是不對的! 因此手上握一個小啞鈴,可以改正這些毛病,所謂的放松,只是讓你不緊張,不是讓你的手臂像個驢尾巴一樣吊兒郎當?shù)乃伤煽蹇澹?/span> 握著啞鈴做一做空擊,但放下啞鈴空手做,體會那種負重感和手臂的控制能力,就可以培養(yǎng)出較好的手臂上的拳感,對今后的拳峰掌控非常有利! 空擊和沙包、手靶、對練等等專項訓練一樣,都有很多種做法,有一種空擊叫做“強度空擊”,它就是需要你全力以赴的。 還有一種叫“技術模仿”,主要是對著鏡子做技術動作,從中找出不足之處進行糾正和磨練。 成熟選手最常見的是“自由空擊”,既然是成熟選手了,既然叫做自由空擊了,那么顧名思義,選手可以選擇怎么去做,做動作也行,做意識也行,上強度也行,不過一般來講,教練會盡量要求他盡量結合實戰(zhàn),盡量不要脫離實戰(zhàn)。 職業(yè)和業(yè)余沒有區(qū)別!都需要強大的頸項肌肉力量,業(yè)余拳擊并非大家想象的不注重抗擊打訓練,因為如果你有強大的頸部力量,那么挨到一些不算太重的擊打時(比如前手直拳和一些發(fā)力不夠充分的擺拳、以及近距離上勾拳等等),可以通過強大的頸部力量有效對抗,造成挨拳但卻不失分!所以,職業(yè)、業(yè)余在抗擊打訓練和頸項力量訓練方面沒什么區(qū)別! 訓練強度方面沒有嚴格的時間安排,它和其他基本的素質訓練一樣,比如跳繩、腹背力量、小力量訓練等等,一般在訓練里進行專項訓練之后,都會進行一些此類的專項素質訓練,但由于時間關系,可能的安排是:一三五腰腹和小臂、二四六頸項和小腿,而且此類專項素質 訓練內(nèi)容花樣翻新,做法非常多,并且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去嘗試一些新鮮的訓練方法!
俯臥撐的姿勢:俯臥后雙臂撐直,手臂微曲彈起身體瞬間雙手翻轉變成手背撐地,再彈起翻轉變回手掌撐地,這時腕關節(jié)韌帶得到極大的刺激和拉伸。 開始做時如果不太敢做,可以先:手掌--拳頭--手背--拳頭--手掌,周而復始,剛開始練習的時候也可以以膝蓋撐地,來減輕身體負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