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M · 奈特 · 沙馬蘭導演的新片《分裂》中,' 一美 ' 詹姆斯 · 麥卡沃伊得到了一個一次飾演 23 個不同角色的機會。 ▎酒逢伯樂千杯少詹姆斯 · 麥卡沃伊戲謔地說道他十分推崇逢酒必醉的 ' 美德 '。2015 年他正在圣地亞哥動漫展上做《X 戰(zhàn)警:天啟》的先期宣傳活動,這是他第三次出演《X 戰(zhàn)警》系列影片中的變種人教父,X 博士。但他卻沒有料到這次活動最后演變成一場狂熱的慶典。' 當時我們在一場大 party 里,人多到不行,連下腳的地方都快沒有了。我哥們兒杰西正在屋子中間打迷你高爾夫,我們倆都喝大了。這時我看到了 M · 奈特 · 沙馬蘭導演。' 而當時他與導演并不認識,' 導演說:‘你是詹姆斯 · 麥卡沃伊!’我說:‘你是 M · 奈特 · 沙馬蘭導演,請問你怎么稱呼?’那會兒我真的已經(jīng)喝傻了。' 頗為好笑的是,麥卡沃伊的經(jīng)紀人許多年前就一直希望他能去洛杉磯多跟好萊塢的大佬們拉拉關系,但他一直都不稀罕做這種事。而這次與沙馬蘭導演的會面,卻讓他得到主演沙馬蘭導演最新影片《分裂》的機會。' 我前腳剛進了加利福尼亞,后腳就得到了片約,而且演出的還是我迄今為止接到過的最有意思的角色。' 他一邊說,一邊為自己的好運自喜,' 這件事告訴我們:當你來到加利福尼亞的時候一定要喝得盡興。'' 有意思 ' 這個定義完全不能形容這個角色的魅力。在沙馬蘭導演這部最新心理驚悚影片中,主角表面上是凱文,但凱文是一個 DID 患者。在他體內(nèi)一共有 23 重不同的人格同時存在著。而其他這些人格并不很穩(wěn)定,經(jīng)常要努力維持在和諧狀態(tài)下共存。影片是由他綁架了三位妙齡少女并將他們鎖在地下室而展開的。而沙馬蘭的作品是出了名的劇情曲折離奇,在凱文人格分裂的背后還有著更多不為人知的故事。在整部影片中我們見到了凱文 23 重人格中的 9 重人格。其中時尚設計師 ' 巴里 ' 作為最有力的領導者一度能夠控制一些相對不穩(wěn)定的人格,諸如綁架犯 ' 丹尼斯 ';' 海德威 ',是一個性格敏感的 9 歲小男孩;優(yōu)雅的 ' 帕特里夏 ' 則在她一副高貴的姿態(tài)中隱藏著精明的心機。 這是一部讓人在觀影全程中感到不安的驚悚片,而麥卡沃伊在片中飾演的是一個喜怒無常、充滿威脅性的角色,即便是影片初期出現(xiàn)的幾重人格也同樣如此。麥卡沃伊剛接觸到劇本之時,最擔心的是這部影片會像傳統(tǒng)恐怖片那樣,只靠一驚一乍嚇唬人。' 最開始我最怕出現(xiàn)那樣的情況,' 他說道,' 但隨著劇情的深入,當凱文變成帕特里夏走進房間的那一剎那起,我就知道這部戲肯定有意思,一定能過足戲隱。這不僅是過癮的問題,更重要的是片中的每分每秒都會牢牢抓住觀眾內(nèi)心,給人一種坐立不安之外的緊張刺激。'而拋開這些不談,對于一個優(yōu)秀的演員來講能夠出演這樣一個角色不正是他們所追求的演技上的極致么?' 對,我覺得就是這樣,' 他笑道,' 這個角色太對我胃口了,在這部影片中我能夠施展自己全部的演技,調(diào)動身體的每一個部分去塑造不同的人格。' ▎試戲時,杰昆 · 菲尼克斯在 11 個小時之后放棄了 麥卡沃伊曾與妻子安 · 瑪麗 · 達芙(現(xiàn)在是前妻)在倫敦北部生活了多年,兩人是因為共同出演了大熱劇集《無恥之徒》結(jié)緣,也正是這部劇讓他們名聲大噪。而他略帶痞氣的蘇格蘭口音更是被應用到這部新片中,在影片的拍攝過程里,他也絲毫沒有壓抑自己的天性。麥卡沃伊總是有問必答,他也直言到沙馬蘭導演自早期的《第六感》《不死劫》獲得巨大成功之后,還沒能拍出超越這兩部的作品。而大成本大制作的《最后的風之子》及《重返地球》更是惡評如潮。那么這部《分裂》能否幫助沙馬蘭導演走出事業(yè)低谷再創(chuàng)新高呢?' 他對自己的評價是,‘我一直堅持拍攝一些原創(chuàng)故事,而這樣的堅持會給我的工作帶來非常大的阻力。’ ' 在被問到沙馬蘭導演最近幾年的作品為什么沒能得到外界的廣泛好評時,麥卡沃伊如是說道:'《最后的風之子》并不是一個原創(chuàng)故事,而《重返地球》不是他自己寫的劇本。除了這兩部作品之外,其他的影片都是他自己構(gòu)思出來的,每一部都包含著導演的辛苦與血汗。'導演曾告訴麥卡沃伊,他認為大多數(shù)明星應該都會放棄《分裂》的劇本。從沙馬蘭導演的角度來看,拍攝這樣一個需要一人分飾多角的影片是存在很大風險的,畢竟演員沒辦法將每個人格都詮釋得完美無缺。然而麥卡沃伊對角色的把控方式則更加標新立異,' 雖然我已經(jīng)有點兒名氣,演過《X 戰(zhàn)警》之類讓我能買得起房子的作品,但我始終覺得作為演員還是應該繼續(xù)挑戰(zhàn)自己。' 他說道,' 有時你會偏執(zhí)地把自己逼到獨木橋上,但卻收獲不到想要的結(jié)果,那樣的經(jīng)歷真的跟噩夢一樣。但作為演員最好的一點就是,哪怕你的偏執(zhí)沒能獲得成功,但你的噩夢頂多也就持續(xù)兩三個月,這部戲拍完了你就可以從下一部戲中重新開始。這樣的話你完全可以放心大膽地去嘗試每一個角色,畢竟失敗了也沒什么可損失的,頂多就是你作為演員的名聲會有點兒受損。' 而他也向自己說的那樣毫無保留地投入到這個角色當中去了。杰昆 · 菲尼克斯在接到出演邀請第 11 個小時之后就退出了,隨后麥卡沃伊得到了這個機會,這都要感謝那次動漫展上酩酊大醉的會面。在那次會面的一個月之后,麥卡沃伊就進了劇組。在他有限的準備時間中他為角色做了大量的調(diào)查工作,只不過大部分的資料都是從 YouTube 上找到的。'YouTube 是一個神奇的網(wǎng)站,許多 DID 患者都有錄制視頻日記的習慣,' 他說道,' 通過這種方式,他們可以與外界交流溝通,為 DID 患者發(fā)聲。這對于每一重人格來講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我看來每一重人格都有表達自己存在的權(quán)利,‘我存在在這個世上,就算只能偶爾出現(xiàn),就算我不是主導人格,但現(xiàn)在是我出現(xiàn)的時間,這就是我在世界上存在過的證明?!麄円曨l日記中所表達的情感對于我所飾演的這一角色幫助非常大。' 麥卡沃伊在《分裂》中詮釋的不同人格,將他自身的多才多藝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在格拉斯哥市的廉租房里長大的麥卡沃伊,在 1995 年大衛(wèi) · 海曼導演的電影《隔壁房間》中首次觸電,當時大衛(wèi) · 海曼訪問麥卡沃伊就讀的學校,他抓住這個機會向?qū)а萃扑]了自己,才最終得到了自己人生中第一個電影角色,那年他 15 歲。自 2001 年開始他先后出演了 HBO 的《兄弟連》,《政局密云》以及《無恥之徒》。隨后他又憑借著大熱影片《末代獨裁》與《贖罪》獲得了英國電影與電視藝術(shù)獎提名。在此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他的戲路受到了局限,只能出演一些‘精致得體的英國紳士’這類角色。而日復一日的同一類型角色卻讓他感到十分厭倦。▎要想施展抱負,必須撕爛好皮囊 ' 從我二十歲中期到三十歲早期的那段時間,接到的都是一些無足輕重的角色,' 他回憶道,在那些戲里,他的角色就是 ' 中規(guī)中矩 ' 地保證劇情走向,而其他演員卻可以盡情飆演技。直到有一天,他接到了一個由他喜愛的小說改編的電影項目。但令他失望的是片中的角色并不像原著中那樣感情熾烈又高深莫測,影片角色被塑造成了一個愛情中的傻瓜。當他向?qū)а萏岢鲞@個問題的時候,導演讓他不要放在心上,讓觀眾自己去解讀這個角色的深度。' 我當時對導演說:‘哥們兒,我可不想當一個毫無特點的任由觀眾隨意解讀的爛演員?!?' 而這也成為了他事業(yè)上的一個轉(zhuǎn)折點,麥卡沃伊推掉了這個角色,并決定從此以后只接那些真正讓自己感興趣的角色。 而這個決定也讓他遇到了職業(yè)生涯中幾個最重要的作品。第一個是 2013 年丹尼 · 博伊爾導演的犯罪驚悚片《迷幻》,他在片中飾演一位被催眠的藝術(shù)品拍賣師;第二個是在倫敦公演的舞臺劇《麥克白》,劇中充滿高強度的表演及動作,甚至令公演期間的麥卡沃伊身上經(jīng)常青一塊紫一塊。而在喬 · 拜爾德基于埃文 · 威爾什(代表作《猜火車》)作品改編的影片《污垢》中,麥卡沃伊真正完成了蛻變;片中的他飾演一個無惡不作的警察,極盡骯臟齷齪下流之能事。在麥卡沃伊看來,這是他從影以來最精彩的表演。麥卡沃伊接下《污垢》時,看中的是劇本中那種 ' 藝術(shù)表達方式 '。片中對于主角性格的塑造并不是單純粗暴的臉譜化設定,背后還包含著社會現(xiàn)實主義的處理方法。而在《分裂》中,故事的設定更是超越了日常的現(xiàn)實,麥卡沃伊談到片中最后出現(xiàn)的惡毒人格 ' 猛獸 ' 時評價道:' ‘猛獸’絕對是個狠角色,是個超酷的大反派。'麥卡沃伊也將 ' 猛獸 ' 與一些超級壞蛋的起源故事做了類比。' 這是每一個超級英雄或超級反派背后故事的關鍵點,當一個人兒時遭遇到種種不幸,那段經(jīng)歷就把他塑造成了日后的蝙蝠俠或者小丑。這就是影片所講述的故事。我覺得這樣的解讀比較好。而我也希望 DID 患者們不會覺得這部影片會冒犯到他們。我希望他們不要反感這部電影。' 然而總有人會覺得受到了冒犯。對于那些將兇暴反派設定為精神病患者的影片,總會受到來自各方的負面評價,如《驚魂記》中的諾曼 · 貝茨,《危情十日》中的安妮 · 威爾克斯,這樣的角色設定都會讓人覺得,影片在故意污名化精神疾病患者。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樣的人物設定會讓影片效果更加緊張刺激。而在《分裂》中,影片前前后后向觀眾們展示了凱文的多重人格,并且每個人格都有屬于自己的才能。拋開影片的題材,沙馬蘭導演展示了一個處理人格分裂角色的全新角度,不同人格能開發(fā)大腦不同區(qū)域的潛能,甚至是控制體內(nèi)激素的分泌。沙馬蘭導演在紐約大學讀書時曾選修過心理學課程。課上也曾出現(xiàn)過關于各個分裂人格改變?nèi)梭w激素分泌的討論。而沙馬蘭自那時起就一直被這個問題深深地吸引著。 為了寫好劇本中,關于弗萊徹醫(yī)生嘗試幫助凱文控制體內(nèi) ' 猛獸 ' 人格的情節(jié),沙馬蘭導演曾拜訪多位精神病學專家尋求意見。導演在接受訪問時解釋道,' 我所做的就是將一些人們相信的醫(yī)學理論加以延伸,從而將之演變成片中那樣不可思議的程度。我一直好奇這樣一個問題,如果多重人格中的每一個人格都百分百相信自己是真實存在的,那么當其中一個人格患有糖尿病或高膽固醇的時候,患者的內(nèi)分泌會不會隨著該人格的出現(xiàn)而發(fā)生變化?'《分裂》讓人們看到了導演早期作品風格的再度回歸。在經(jīng)歷了 2015 年小成本恐怖片《探訪驚魂》的票房大賣之后,沙馬蘭開始了重回巔峰的旅程。而對于麥卡沃伊來說,演了這么多年 ' 精致的英國紳士 ' 的他,在這部影片中證明了自己能夠扮演深刻復雜的角色。他也非常享受飾演這些飽受爭議的角色,甚至是片中分裂人格的犯罪戲碼都讓他過足戲隱。' 即便影片里的一些內(nèi)容會讓觀眾感到震驚,' 他篤定地說到,' 但畢竟有那么多電影是如此庸常無味,并且我也演過那種無聊到讓觀眾看睡著的東西。所以我更迫切希望能打破一直以來大家對我的固有印象。' 而他也確實如自己所說的,為了打破陳規(guī),把 23 個角色合為一體。原網(wǎng)頁已經(jīng)由 ZAKER 轉(zhuǎn)碼以便在移動設備上查看查看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