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每年大約新增50萬的胃癌患者,同時每年又有30萬患者因胃癌而去世。這意味著,平均每2分鐘,就有一人死于胃癌癥,而平均每天死亡人數高達1364人。 胃癌危險因素 年齡 腫瘤的發(fā)生與年齡密切相關,總體來說在50歲-70歲之間是高發(fā)年齡段。
性別 專家告訴我們,腫瘤與性別也有關系,男性的胃癌發(fā)病率高于女性。
體重指數 根據我們的身高體重可以計算出自己的體重指數BMI。
體重指數BMI=體重(kg)÷身高^2(m)
BMI25-30kg/m2或BMI>30kg/m2會提高胃賁門癌的風險。 抽煙喝酒 每100個因為癌癥死亡的患者中有21個直接和吸煙相關。
幽門螺旋桿菌 67%-80%的胃潰瘍和95%的十二指腸潰瘍是由幽門螺旋桿菌引起的。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使胃癌的的患病風險增加了2.7-12倍。
專家表示,幽門螺旋桿菌對人體有危害,除了胃部疾病如胃潰瘍、慢性胃炎等,對其他的疾病也會起作用。在中國,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超過50%。
如果檢查發(fā)現(xiàn)身體攜帶幽門螺旋桿菌要清除,而且身邊有親密關系的人也要檢查清除。 ▲幽門螺旋桿菌 遺傳 家族史中有胃癌患者的直接由上一代遺傳給下一代的遺傳性胃癌占5%左右,大部分都是屬于高危人群,并不一定會得胃癌,只是患胃癌的幾率要比一般人高。
相關癥狀 上腹部不適、心窩隱痛、食后飽腹感、食欲不振、消瘦、乏力、經常嘔吐隔夜食宿和不含膽汁的胃液、大便呈黑色柏油狀。
如果出現(xiàn)這些癥狀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時去醫(yī)院診斷治療。專家表示,胃癌發(fā)現(xiàn)的越早治愈率越高。
EBV病毒 大眾已知胃癌的一級致命源是幽門螺旋桿菌,但還有一種致癌病毒,近年來研究表明全球范圍內平均約10%的胃癌發(fā)病與這種病毒感染有關,它就是EBV病毒。
人類通常在嬰兒時期就已感染了EBV病毒,95%的健康人終身攜帶EBV病毒。 EBV主要感染口咽部的上皮細胞、淋巴細胞,傳播途徑為口腔傳播,可以隨著唾液進入胃部。
健康人攜帶EBV病毒一般無特異癥狀表現(xiàn),只有當EBV病毒引起感染的時候才會出現(xiàn)發(fā)熱、淋巴結腫大的癥狀。它引起疾病的機率也比較低。而與EBV相關的胃癌,一般好發(fā)于男性,賁門為好發(fā)部位,淋巴結轉移率低,預后較好。 不管是哪種原因引起的胃癌,早發(fā)現(xiàn)的最佳途徑是胃鏡檢查。因此,建議40歲以上的人每1-2年做1次胃鏡檢查。尤其是有胃癌家族史、幽門螺旋桿菌呈陽性、有慢性胃病史、長期吃腌制品、長期吸煙史、長期大量飲酒者要高度警惕。
【溫馨提示】
心肺功能不佳,不耐受胃鏡檢查,凝血不好的患者,胃部發(fā)生穿孔急性期及休克的患者不適宜做胃鏡。
養(yǎng)胃食物 研究表明,少量的補充維生素對于抑制腫瘤有很好的效果,維生素C、維生素B族、維生素D、維生素E、β胡蘿卜素等對抑制胃癌的發(fā)病和死亡都有非常好的效果。
專家給我們推薦的養(yǎng)胃食物是鴨蛋黃,其中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B和維生素D三種維生素,因此鴨蛋黃是一個很好的維生素補充食物。建議大家可以適當食用。
另外專家總結,想要遠離腫瘤首先要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習慣。要適當鍛煉運動,保持樂觀心態(tài),即使生病了也不要害怕,要積極面對,配合治療。
|
|
來自: 華向東001 > 《養(yǎng)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