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撲火理念 1、撲火的要求 撲救林火要求“早發(fā)現(xiàn),早出動,早撲滅”。 2、撲火的目標 撲火的目標是“打早、打小、打了” 3、撲火的原則 撲火的原則是:“快速、高效、安全、妥善”。
二、常用撲火工具 森林撲火器具種類很多,我們平時上山撲火的設備和工具極其簡陋,常用的工具及使用方法簡介。 一號滅火工具 我們通常稱之謂一號工具的是樹枝條,即在火場砍的帶葉樹枝條,它雖然比較原始,但它取材方便,在當前先進的滅火機具沒有配備之前發(fā)揮了一定作用。 二號滅火工具 二號工具是竹掃把或利用汽車輪胎里層,剪成2-3厘米寬,厚0.12-0.15厘米的膠皮條,約20-30根。縛成象拖把一樣的工具,這種工具滅火效果比樹條好,耐用、攜帶方便。 一、二號滅火工具的操作方法是:撲火隊員應站在火線上,手舉工具以45°為宜。向火場內(nèi)撲打,并做到輕舉重打,一打一拖,切忌直上直下或猛打猛落。 風力滅火機 風力滅火機是根據(jù)吹蠟燭滅火的原理制造而成,從理論上講,一是通過其強大的風力(九級以上)把正在燃燒的火苗、火舌吹走吹散,同時使樹木發(fā)揮出來的可燃燒氣體濃度沖散稀釋,使之不能形成新的火苗,另一方面不斷的風力可以帶走熱量,使燃燒的植物溫度降低直至冷卻到燃點以下,從而達到滅火的目的。 在使用時,要多機配合,光靠一臺風力滅火機是難以制服一場大火的,而且它只能在一定的場合條件下,才能充分發(fā)揮它強大的克星作用。它對撲滅灌木矮林火和林下地表火效果明顯,而對草塘火和樹冠火則作用不大。同時也要注意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場,如防火隔離帶,山崗、山脊線或坡度不大的地方,能進能退,左右旋轉(zhuǎn)自如才好。 具體操作時盡可能事先搞好編組,一般最好3-5臺為一組,一臺機組配備2-3人輪流操作,開機后就保證風力達到核定的風力級以上才能上火線,操作人員要掌握風向,應要順風,側(cè)身與火線保持15°角度向前掃撲,噴筒與地面保持45°角度,風機口應距火焰1米以內(nèi),越近作用越好。 對火焰較高、燃燒猛烈的火線更需多機配合,前面幾臺組成風力網(wǎng),驅(qū)趕大火,掃大火,滅明火,降低灼熱高溫,后面1-2臺壓火根,掃殘火、小火,后續(xù)隊員用其它工具撲滅暗火,清理火場。 干粉滅火彈 干粉滅火彈是采用碳酸氫的干粉滅火劑,用拉火裝置,引爆適量炸藥,使干粉拋撒在燃燒區(qū),形成粉霧狀,覆蓋在燃燒物上,以隔絕火焰的輻射。同時因受熱分解。放出二氧化碳和水氣等不燃氣體,沖淡了燃燒區(qū)域中的含氧量,從而停止燃燒。 滅火彈滅火效率高,速度快,體積小,重量輕(僅1-1.5千克),使用方便,并且彈殼采用紙制,對人體安全可靠,使用時從開口處,取出拉環(huán),套在小手指上,將彈投向火場目標即可。 滅火手雷 滅火手雷是一種裝有滅火藥劑的手榴彈型的滅火器。手雷爆炸后放出氨氣和水蒸氣,能夠吸收燃燒物周圍的熱量,使其溫度降低到燃點以下,同時沖淡其周圍空氣中的氧氣,從而達到滅火的效果或降低火勢的作用。 手雷重1-2千克,滅火有效直徑2米。使用較靈活,攜帶方便,安全可靠??捎糜趽錅绯跗鸬男』?。在使用時擰開彈蓋,將食指套在鐵圈子上,瞄準目標,用力投擲出擊,4秒鐘內(nèi)即可爆炸。
三、撲火方法與技巧 撲滅森林火災的方法??梢苑譃橹苯訙缁鸱ê烷g接滅火法兩種。 (一)直接滅火法 直接滅火法,只適用于弱度、中等強度的地表火,根據(jù)其使用的手段不同,可采用五種滅火方法: 1、人工撲打法 撲打法是最常用也是最原始的一種滅火方法。對地被物較少,無風或風小,火勢較弱的地表火,采用一、二號工具直接撲火,從山下往山上,沿著火場邊緣,不停頓地撲打,直到火焰撲滅為止。 撲打法滅火的主要原理是稀釋可燃氣的濃度,使它達不到著火濃度,同時還有降溫,短暫的隔離,窒息作用,打撲法僅用于有焰燃燒。撲打不當,會提供更多的氧氣,使火燃燒更旺。 撲打時將撲火工具斜向火焰,使其成45°角,采用直上直下猛起猛落的打法,以免助燃或使火星四濺,造成新的火點。撲打速度每分鐘30-40次,撲打時最好是2-3人組成一個小組,沿火場兩翼進行撲打。在火勢弱時,可單人單獨撲打一點,火勢強時,撲火小組輪流撲打同一著火點,打滅為止。撲打時,要沿火線逐段撲打。不可脫離火線去打內(nèi)線火。對陽坡陡坡的上山火,切莫迎著火頭撲打,以免造成傷亡。 2、覆土滅火 當林地上枯枝落葉層較厚,森林雜亂物較多,火焰蔓延速度較快時,可用鐵鏟挖泥土覆蓋火焰。使燃燒物與氧氣隔絕而滅火。在土壤結(jié)構(gòu)疏松的火場,覆土滅火是比較有效的。 覆土滅火法適用于小面積火災的撲救,若火場面積過大,限于人力,不宜采用。 3、用水滅火法 水是最普通、最廉價的滅火物質(zhì),俗話說:“水火不相容”,用水滅火具有很好的滅火效果。而且不易復燃。但只能是在火場附近有水源條件時方可采用。 用水滅火法,一般應用滅火手泵,背負式滅火器或其他噴水滅火器。此種方法對表火、樹冠火、地下火和清理火場等均有良好的效果。 4、風力滅火法 風力滅火法,主要是利用強風把燃燒釋放出來的熱量吹散,使溫度降到燃點以下,而達到滅火的目的。此法運用風力滅火機進行,對撲滅弱火,中度地表火,效果較好,但只能撲滅明火,不能滅暗火,具體滅火原理及操作方法是: 風力滅火的原理: 風力滅火的機理主要有三個方面:①高速氣流稀釋了可燃物熱分解產(chǎn)生的可燃氣體的濃度,使其達不到著火點的濃度,可燃物就不能進行有焰燃燒。如果氣流的速度不足以使可燃氣體的濃度降低到著火點濃度以下,用這樣的氣流速度滅火就會適得其反。風力滅火機,只能用于撲滅有焰火,不能用于無焰燃燒的火。②高速氣流帶走燃燒熱量,使燃燒的可燃物的剩余熱無法點燃未燃的可燃物。如果氣流速度不夠,其帶走的熱量有限,燃燒的可燃物的剩余熱足以點燃未燃的可燃物,用這種速度的氣流滅火,也會適得其反,結(jié)果越吹越燃。因此森林滅火要求風速必須大于20m/s。③高速氣流將一些輕型可燃物吹離火線,相當于隔離可燃物,阻止火的蔓延。 風力滅火機的基本使用技術(shù): 風力滅火機的基本使用技術(shù)可概括為:“割”、“壓”、“頂”、“挑”、“掃”、“散”等6個字。 (1)“割”用強風切割火焰底部,使燃燒物質(zhì)與火焰斷絕,并使部分明火熄滅,同時將未燃盡的小體積燃燒物吹進火燒地內(nèi)。 (2)“壓”在火焰高度超過1m時,采用雙機或多機配合滅火時,用其中一臺在前壓迫火焰上部,使其降低并使火鋒倒向火燒跡地內(nèi),為切割火線的滅火機創(chuàng)造滅火條件。 (3)“頂”火焰高度超過1.5m,需用多機配合滅火,除用一臺機壓迫火焰上部外,加用一臺機頂吹火焰中部,與第一機配合,將火焰壓低,并使火鋒倒向火燒跡地,第二機為“頂”吹滅火技術(shù)。 (4)“挑”在死地被物較厚地段滅火,當副機手用長鉤或帶叉長棍挑動死地被物時,主機手將滅火機由后至前呈下弧形推動,用強風將火焰和已活動的小體積燃燒物吹進火燒跡地。 (5)“掃”用風力滅火機清理火場時,可用強風如掃帚一樣將未燃盡物質(zhì)斜向掃進火燒跡地內(nèi)部,防止復燃。 (6)“散”四機或五機配合滅強火時,由于溫度高,滅火隊員難以進行連續(xù)逼近滅火作業(yè),則用一臺滅火機直接向主機手上身和頭部吹風散熱降溫以改善作業(yè)環(huán)境。 使用風力滅火機的“四不打”: (1)火焰高度超過2.5m的火線不打; (2)1m高以上灌叢段(指草原或林緣地區(qū))火不打; (3)草高超過1.5m的溝塘火不打; (4)迎面火的火焰高度超過1.5m時,一般情況下不打。 上述條件下?lián)浠鹛kU,遇上述條件應改變策略,如暫避火鋒,待火焰降低時沖上去撲滅;待火燒過不能撲打地段后,再撲打;迎面火焰高,可使用交叉法撲滅。 使用風力滅火機的注意事項: (1)要根據(jù)火場可燃物分布狀況和火焰高度及燃燒發(fā)展情況合理編組; (2)使用滅火機時,要掌握好滅火角度,并使用最大風速,否則,不但不能滅火,反而助燃。 (3)風力滅火機火場工作連續(xù)4小時后,要休機5-10min涼機降溫。 (4)風力滅火機編組使用時,要注意輪換加油,避免燃油同時用盡。 (5)火場加油位置,要選擇在火燒跡地外側(cè)的安全地段,禁止在火燒跡地內(nèi)加油,并嚴禁加油地原地啟動。 (6)有漏油、滲油的滅火機要停止使用; (7)發(fā)現(xiàn)異常噪音或故障時,要停機檢修,排降故障后方可繼續(xù)使用。 5、化學滅火 化學滅火,是采用噴灑化學藥劑撲滅或阻滯森林火災,具有滅火效率高的優(yōu)點,是一種先進的滅火技術(shù)。化學滅火劑既可以直接撲滅強烈的火焰,又可以用于設置防火隔離帶,以阻止火災的蔓延擴展。 化學滅火劑一般可分為短效和長效兩大類。短效:主要是依靠水起滅火作用,在水中加入少量化學物質(zhì),噴灑在森林可燃物上,發(fā)揮相當于數(shù)倍水的滅火作用。長效:是在水中加入抑制火焰的化學藥劑,依靠化學藥劑起滅火作用,滅火效果比水滅火效果高5-10倍?;瘜W滅火劑的施用途徑有兩種:一是用飛機運載進行空中噴灑。二是用地面滅火機具進行噴灑。我們南方適用第二種方法,進行直接滅火清理余火或開設阻火隔離帶等。 (二)間接滅火法 間接滅火法是適用于樹冠火和燃燒猛烈的地表火,即火勢大,蔓延速度快,在地面難以直接撲打,或者為阻止大面積荒火燒入林內(nèi),以損失局部,保護大局的原則,可在火頭前進方向,開設防火隔離帶或采用迎面火燒法,以火攻火,阻止火勢的蔓延擴展。這對撲滅樹冠火和速進地表火是有效的方法。 1、開設防火隔離帶 在火頭前進方向,利用河流、道路等天然隔礙物,建立防火隔離帶。不論是哪一類防火隔離帶,其長度要根據(jù)火頭蔓延的寬度而定。在撲救上山火時,防火隔離帶不要設在坡度大、密度高的針葉異齡林中,否則達不到隔火作用。同時,當火頭接近隔離帶時,在帶的另一側(cè)要配備一定人力,以便及時撲滅隨時飄來的燃燒物,確保安全。 2、以火滅火 以火滅火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滅火方法。根據(jù)火場發(fā)展可分為火燒法或迎面火法兩種。 (1)火燒法。當急進地表火的火勢兇猛,隔離帶或道路、河溝等自然障礙物起不到有效隔火作用時,可采用火燒法。即在火頭前方,利用原有的隔離帶道路、河溝等障礙物作為依托條件,在靠近火場一側(cè)點燃,使點燃的火逆風向火頭方面推進,遇到火頭側(cè)自行熄滅。 火燒法通常有兩種點法:一是單一火燒法,用來阻截火頭;二是對難以撲救的大火,可采用多層火燒法。在應用火燒法時,必須布置一部分撲火人員在原有隔離帶或道路、河溝的另一側(cè),嚴密監(jiān)視可能發(fā)生的跑火,以控制火勢側(cè)向發(fā)展。 (2)燒迎面火法。在大火逼近或遇到猛烈的樹冠火,人力難以接近撲救,又來不及開辟防火隔離帶,更沒有自然障礙作為依托條件時,為了阻截火頭,可利用火場上產(chǎn)生的逆風條件,在火頭前適當?shù)胤近c燃迎面火,使點燃的火因逆風作用向著火頭方向燒去,當兩個火頭相遇后即自行熄滅,以達到以火攻火的目的。 如果逆風條件尚未形成,過早點頭,就會適得其反,需要特別注意掌握時機。
四、撲救林火規(guī)則 在直接撲救林火時,靠人工撲火應遵守“五打五不打”的規(guī)則。 “五打”即沿火場外圍猛打;下山火迎著火頭打;利用火熱緩沖使勁打;趁早晚溫低,火小抓緊打;遇有危險選準缺口集中力量拼命打。 “五不打”即上山火不打;旋風火不打;葫蘆峽口的火不打;情況不明不打;無代價火場不打。
五、森林撲火指揮的原則 森林撲火指揮的原則即森林撲火指揮的依據(jù)和標準。 1、保護人身安全第一的原則; 2、實行“打早、打小、打了”的原則 3、統(tǒng)籌兼顧、犧牲局部、保存全局的原則; 4、要積極撲救,不要消極防守的原則; 5、集中精干撲火的優(yōu)勢兵力,不搞人海戰(zhàn)術(shù)原則; 6、捕捉有利戰(zhàn)機的原則; 7、講究經(jīng)濟效益的原則。
六、火場看守或清理 1、火場看守 當火災撲滅后,為防止殘火、余火、暗火死灰復燃,要派人監(jiān)守火場,巡邏檢查,經(jīng)一定時間觀察,確無復燃危險,方可撤離撲火人員。這是鞏固撲火成績的必要手段。 2、清理火場 清理火場的目的也是為防止死灰復燃。俗話說:“三分打,七分清”。清理的原則:(1)邊打邊清;(2)重點地段反復清;(3)難清地段用水清;(4)地下火挖溝清;(5)沿著火線邊緣往里清(約50-100米)。清理要求不留任何可燃物。
七、撲火安全自救 (一)撲火安全守則 1、撲救森林火災,不得動員或組織殘疾人員、孕婦和兒童參與撲救。 2、撲火隊員必須接受撲火安全培訓。 3、遵守火場紀律,服從統(tǒng)一指揮和調(diào)度,嚴禁單獨行動。 4、時刻保持通訊聯(lián)絡。 5、撲火隊員需配備必要的裝備,如頭盔、防火服、防火手套、防火靴和撲火機具。 6、密切注意觀察火場天氣變化,尤其要注意午后撲救森林火災傷亡事故發(fā)生時段的天氣情況。 7、密切注意觀察火場可燃物種類及易燃程度,避免進入易燃區(qū)。 8、注意火場地形條件,撲火隊員不可進入三面環(huán)山、鞍狀山谷、狹窄草塘溝、窄谷、向陽的坡地段直接撲打火頭。 9、撲救林火時應事先選擇好避火安全區(qū)和撤退路線,以防不測。一旦陷入危險環(huán)境,要保持清醒的頭腦,積極設法進行自救。 撲救地下火時,一定要摸清火場范圍,并進行標注,以免誤入火區(qū)。 10、撲火隊員體力消耗極大,要及時休整,保持旺盛的體力。 (二)傷亡事故教訓 在撲救森林火災時,出現(xiàn)傷亡事故的主要教訓有十。 1、對林火行為的變化判斷失誤。 2、順風逃生。 3、直接撲打火頭。 4、在草甸、雜灌中避火。 5、濃煙熏嗆和高溫烤灼。一氧化碳是濃煙中對人危害最嚴重的氣體。 6、對地形條件認識不清,沒有建立避火安全區(qū)。 7、撲火隊員過度疲勞。 8、對小火掉以輕心。 9、對林火的極度恐懼、驚惶失措。 10、火燒木、亂石砸傷。 (三)火場自救 撲救森林火災時,由于天氣、地形和可燃物等三者條件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給撲火帶來危險,如果撲火隊員在火場撲救時,不及時掌握三者互起作用的影響,及易構(gòu)成對撲火人員的危險。為及時避險,要求撲火隊員一旦被林火圍困或襲擊,果斷決策,迅速選擇突圍,采取正確的避火方法?;饒稣_的避火方法主要有四種: 一是點火解圍。當大火燒過來,在無河流、小溪、道路為依托時,在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在身邊順風點火,撲火隊員跟火進入火燒跡地避火。 二是沖越火線。當點火或其他條件不具備時,切忌順風跑,要選擇已經(jīng)過火或雜草稀疏,地勢平坦的地段,快速逆風沖越火線。就是“橫穿避火,穿火突圍”,因為林火是“敞火”,散熱塊,跨入火燒跡地即可安全脫險。一般的地表火火線寬度不會超過10米,只需幾秒鐘,即可穿越撲火燃燒線。 三是臥倒避火。在無其他方法避火時,可選擇就近的河溝或無植被及植被稀少的平坦地方,兩手放在胸前,俯臥避煙(火)。臥倒避煙(火)時,為防止煙霧傷害,可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并扒個土坑,緊貼濕土呼吸,可避免煙霧和一氧化碳中毒。 四是快速轉(zhuǎn)移。當發(fā)現(xiàn)大火襲來,憑人力無法控制時,只要時間允許,迅速組織轉(zhuǎn)移到安全地帶,避免發(fā)生人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