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生以氣血為本,人之病無不傷及氣血。 為什么有的人面色紅潤,記憶力強、反應快速,而有的人卻是膚色暗沉,記憶力下降、反應遲鈍? 為什么有些人健康少病痛,有些人卻是小病不斷,疼痛不止?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氣血失和。護膚老師微信號:le3391 中醫(yī)認為,“氣血不和,百病乃生”,氣血調和真是太重要了! 氣血失和,就容易血瘀!血瘀就容易生??! 氣血失和常見的表現(xiàn)之一是血瘀。 血流不暢,運行受阻,郁積于經脈或器官之內呈凝滯狀態(tài),就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血淤。 引起面色淡白或晦滯、身倦乏力、氣少懶言、疼痛如刺、舌淡暗或有紫斑等表現(xiàn)。 一般而言,有血管運行的部位就有可能造成血瘀。 所以,看上去僅僅是“好像氣色不太好”的氣血失和,往往具有不可輕視的隱患。 欲長壽、少病痛,必除血瘀 對癥下“藥”,方顯奇效! 中醫(yī)認為,血瘀癥的成因多種多樣,常見血瘀的情況分為三大類,氣虛血瘀、氣滯血瘀、寒凝血瘀。 想要獲得長壽、健康少疼痛,我們就需要根據不同的血瘀成因,對癥下“藥”。 清除這三種血淤,方能顯奇效。 1.氣虛血瘀:喝丹參黃芪茶 氣虛血瘀具體表現(xiàn)為面色萎黃、口唇青紫、肢體疼痛、語言無力等癥。 是氣虛運血無力、血行瘀滯而表現(xiàn)的癥候,常由病久氣虛、漸致瘀血內停而引起。 另外,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人體的臟腑功能和氣會逐漸減弱,故老年人更易出現(xiàn)氣虛血瘀問題。 中醫(yī)推薦常喝丹參黃芪茶,補氣化瘀。 黃芪是“補藥之長”,以補氣著名;丹參活血且補血,具有養(yǎng)血安神、活血散瘀的功效,為補血活血之上品。 故有“一味丹參飲,功同四物湯”之美譽。 做法:黃芪15克,丹參10克,泡水喝即可。 2.氣滯血瘀:喝山楂紅糖湯 氣滯即氣機郁滯不暢,多因情志失調,或痰濕食積、瘀血等停聚于內影響氣的流通。 氣滯血瘀會導致局部或全身的氣機不暢,從而引起某些臟腑、經絡的功能障礙。 其癥狀常表現(xiàn)為暴躁易怒、胸肋脹悶、肋下痞塊、走竄疼痛等。 想要清除氣滯血瘀,可以喝山楂紅糖湯。 山楂能行氣散瘀,紅糖益氣補血、活血化淤,常服此方對血瘀質人群很有益處。 做法:選取生山楂10枚,洗凈去核,將山楂肉打碎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清水煮約20分鐘,調入紅糖,攪拌均勻即可。 3.寒凝血瘀:用熱水泡腳 血的特點如同熱脹冷縮的原理一般,得熱則行,得寒則凝,中醫(yī)稱其為寒凝瘀滯。 長久以來,痛經一直困擾著很多年輕女性,究其原因有相當一部分都是因為“貪涼”。 寒氣入體,當月經期間血液需要正常運行的時候,就可能會出現(xiàn)寒凝血瘀,不通則痛。 中醫(yī)認為“寒者熱之”,遇到寒邪要用溫熱的方法進行散寒化瘀。 熱水泡腳是一種很好的散寒化瘀的方法,若再加點散寒化瘀的中藥材則效果更佳,如艾葉、桂枝、當歸等。 氣血失和,就容易血瘀,血瘀就容易生病;想要長壽、少病痛,必先除血瘀! 簡單的三個小妙招,去除血瘀,遠離病痛得長壽! |
|
來自: 滄海一滴水8uba > 《文件夾2艾灸冶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