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長的中國電影史上,王心剛、王曉棠、龐學勤、達式常等藝術家他們的名字如雷貫耳,讓人不能忽略。他們是我們熟悉的陌生人,許多觀眾就是看著他們演出的片子長大的。 同樣不能忽略的還有今天要講的這位藝術家,他年輕時因家庭貧困而輟學,多次與浦克合作,娶小10歲妻子,兒子是著名導演,他就是——田方。 田方1911年出生于河北保定,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一家只能靠撫恤金生活。從小喜愛文藝他,中學時期就參加了學校的“春筍”社,發(fā)表文學作品,并熱心參加學校的演藝活動。1930年,19歲的他考入了輔仁大學,但由于家境困難,中途只好輟學。 輟學后的田方到上海闖蕩謀生,起初在天一影片公司做起場記和語言教員,隨后被調(diào)去擔任演員,從此開始了他的演繹生涯,相繼參加拍攝了《小女伶》、《飛絮》、《掙扎》、《紅羊豪俠傳》等影片。 電影《飛絮》劇照
《壯志凌云》劇照 除了在電影方面,方田在話劇上也頗有成就。曾任調(diào)延安魯迅藝術學院任藝術指導科科長,魯藝實驗劇團副團長的他演出過《日出》、《佃戶》、《糧食》、《中秋》、《帶槍的人》、《我們的指揮所》、《前線》等話劇。塑造了一系列真實生動、性格鮮明的藝術形象。其中在《日出》中飾演的流氓黑三,《帶槍的人》中飾演的雪特林,《我們的指揮所》中飾演的八路軍團長取得較大的成功。 在那個不和平的年代,為了籌建新中國電影基地,田方曾冒著生命危險三進敵人緊逼的長春,并在一天之內(nèi),將當時遠東最大的電影制片廠的全部設備運往鶴崗,建立了新中國第一個電影基地———東北電影制片廠,這在和平時期都是難以想象的,因此,田方被授予甲等功。1949年10月,北平電影制片廠(北京電影制片廠前身)成立,田方作為軍代表接管了該廠并任其廠長。之后又任職了中央電影局任秘書長、中央電影局副局長、中國影協(xié)副主席等職位。 事業(yè)上蒸蒸日上的田方在擔任藝術領導工作之余,對熱愛的電影事業(yè)念念不忘,先后在《深山里的菊花》、《革命家庭》、《風從東方來》等影片中擔任重要角色。其中最令人記憶猶新的要數(shù)1964年與浦克主演的影片《英雄兒女》 ,以嫻熟的演技塑造了一個堅毅沉著、凝重溫厚的軍事指揮員王政委的形象。他的表演氣質樸實,自然流暢,凝重深邃。 方田、浦克主演的《風從東方來》劇照 田方的電影被人津津樂道,他的愛情故事也令人羨慕。田方的妻子于藍也是著名的表演藝術家,曾主演《龍須溝》、《林家鋪子》、《烈火中永生》等經(jīng)典影片,其中她在電影《烈火中永生》中塑造的革命烈士江姐的形象,幾十年來幾乎沒人可以超越。 《烈火中永生》劇照 田方和于藍倆人相識于1938年,同在魯迅藝術文學院實驗話劇團做演員,有著共同的愛好和理想的他們雙雙墜入情網(wǎng)。于藍對年長自己10歲的大哥哥非常喜歡和敬重,很快倆人在延安結婚。 婚后的他們家庭幸福美滿,其中兒子田壯壯子承父母業(yè),在電影領域作出了驕人的成績。與陳凱歌、張藝謀等人被稱為中國第五代導演。代表作有《我們的角落》、《盜馬賊》、藍風箏、《小城之春》、《吳清源》等。 1974年,田方老人家因抑郁成疾,帶著不舍離開了他心愛的表演藝術,以及摯愛的親人。 田方老師作為電影事業(yè)家,他忠實積極,艱苦奮斗,為人民電影事業(yè)的開創(chuàng)和發(fā)展,傾注了熱情和心血,做出了重要貢獻。是人民當之無愧的藝術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