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婚變、流落異鄉(xiāng),她就此陷入人生絕境。無路可走之下,不得不推著木頭車在碼頭擺攤。結果40年之后,成為了身價50億的女強人,她就是灣仔碼頭水餃創(chuàng)始人,“水餃皇后”臧健和。 1945年,臧健和出生于山東五蓮。自打懂事開始,她就沒有吃過一頓飽飯,5歲下地撿土豆,7家在家剝玉米,一到冬天,兩只小手腫得就跟個蘿卜似的。 14歲那年,趕上自然災害,家里窮得再也揭不開鍋了,母親只好帶著臧健姐妹倆逃到青島,到一家紡織廠做苦工。 為了賺外快,母親下班后還要熬夜穿線頭,三個月不到眼睛就花了。臧健和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此后干脆輟學到縣醫(yī)院當護工,一個月3塊錢。 20歲那年,臧健和與一個泰國華僑組建家庭,很快有了兩個女兒,一家人開開心心過了9年日子。不過就在1974年春天,丈夫卻突然莫名期末返回泰國,“盡快接你們團聚!”結果一等就是3年。 怎么回事?等臧健和帶著女兒趕到泰國,她才如夢初醒,“丈夫早已重新娶妻生子!”原來是嫌她生的都是女兒。不過,即便臧健心如刀割,她沒有掉一滴眼淚,“不能讓女兒看到自己軟弱。” 等逃到香港時,臧建和身上只剩不到200塊,連回大陸的船票都不夠。沒有辦法,臧建和只好就地租了一間4平米的小屋,母女3人擠在一張木板搭的小床。 那段時間,臧建和從早到晚打3份工,凌晨到“薄扶林”護理老人,8點趕到酒樓洗碗,晚上在電車廠擦車,一天只睡3、4個鐘頭。 兩個月后,房東兇神惡煞催租“3天內(nèi)交不了房租,立刻走人!”可是當時工資還沒有到手,最后臧健和只好含淚變賣了結婚的金戒指。 屋漏又逢連夜雨。1975年7月,臧健和在酒樓干活時被撞倒,腰骨裂傷,住院后又查出糖尿病。香港勞工處告訴她,“工傷可以提出經(jīng)濟賠償”。不過等到與酒樓交涉,無良老板卻斷然拒絕,還冤枉臧建和訛人。 好在還是好人多,一名律師同意免費為臧健和打官司,法院最后裁決酒樓訴敗“支付3萬賠償費和4500元工資”。 不過,臧健和卻只收下了4500元工資,將3萬元賠償悉數(shù)退回,“只拿屬于我的那份?!?br> 香港社會福利機構獲知此事,立馬通知她,“受傷不能從事勞動的,可以申請公援金。”不料卻遭到臧健和再次拒絕,“吃救濟會失去斗志,孩子做人也挺不直腰桿" 賣餃子第一天,臧健和連頭都不敢抬,從家到灣仔碼頭只有20分鐘路程,她卻走了1個小時,“香港人能接受水餃嗎?” 當晚的第一批顧客是5個年輕人,用粵語問,“賣什么?”臧健和連說帶比劃,“水餃?!苯Y果一個女孩吃完后就跟同伴尖叫,“哇,好好吃呀!里面有蓮子,我還要一碗?!弊詈竽?個人每人要了兩碗,臧健和第一筆10塊錢的生意就此開胡! 從此,臧健和每天凌晨5點到早市買菜,7點在家拌餃子餡、搟餃子皮,到了下午1點,她準時推著小木車去灣仔碼頭擺攤,一直要忙到晚上12點,最后一班渡輪停了才回家。 而從擺攤第一天開始,臧健和就按護士的習慣,保持食品和器皿的清潔衛(wèi)生“每天都用消毒水、漂白水清潔”。 回頭客很快接踵而來。三個月以后,臧健和每天能賺到500多港幣。不過,原來最擔心的問題還是出現(xiàn)了“回頭客都是來港打工的北方人,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和廣東人很少”。 直到1978年秋天,臧健和看見一位廣東模樣的顧客吃完把餃子皮丟在碗里,她趕忙追上去問原因,“餃子皮厚得像棉被,怎么下得了口?” 香港與大陸口味差距如此之大!可是,要想在香港站住腳,就必須符合香港人的胃口。 為此,臧健吃遍了家附近的小吃店,回來就調(diào)配餃子餡的比例,最終調(diào)出肥瘦3、7分比例的餡子配方,“餡的味道鮮而不膩”。 同時,臧健和嘗試用各個地方的面粉,一遍遍改良餃子皮,直到后來她找到興凱湖的面粉,這才搟成又爽滑又筋道的薄皮子。 3個月后,那位顧客又來到灣仔碼頭,并連吃3碗水餃,心情大好,“好吃!好吃!”原來他是東方日報的駐港記者。回去后那哥們就寫了一篇吃餃子心得,發(fā)表在了第二天的東方日報上。 結果當天下午,臧健和的木頭車前就排起了2000米的長龍,很多人慕名從澳門趕過來,“就為了吃上一口水餃”。有顧客建議取個名字,于是“灣仔碼頭”橫空出世 1982年,表姐突然打來電話,“日本大丸公司的老板想來談談合作?!痹瓉泶笸枥习宓呐畠阂卜浅O矚g灣仔碼頭水餃,一口氣可以吃20個,正是她向父親推薦了灣仔碼頭。 要知道,大丸百貨是日本最大的零售集團,在香港開了30多家連鎖超市。老板提出公司化運作“建工廠,讓水餃進超市”,條件是技術歸大丸,用日本商標。 不過,臧健和想都沒想就拒絕了。表姐一頓奚落,“死腦筋,就是一輩子做小販的命!”臧健和卻不那么想“人家學會技術把自己踢掉,孩子們的生活就沒保障了!” 不料一周后,當臧健和準備推木頭車上碼頭時,大丸公司的老板站在門口,“全都依你,只要肯合作!” 有了大佬撐腰,銷售那還叫事?果然,隨著大丸百貨旗下超市的全面鋪貨,流水接連翻番。接著,“八佰伴”等好幾家百貨公司也跟了過來,臧健和答應經(jīng)營一個攤子,沒想八佰伴開張第一天銷售額就高達4萬。 到了1983年,“灣仔碼頭”水餃已經(jīng)成為香港冷凍食品第一品牌,占據(jù)100%的新鮮水餃市場和30%的冷凍餃子市場。 1985年,臧健和拿出攢下的200萬積蓄,在香港設立第一家灣仔碼頭水餃工廠。辦廠之初,她給自己定下3條規(guī)矩。 第一,產(chǎn)品質(zhì)量必須有保證。1986年春天,一個廚師周五下班發(fā)現(xiàn)面粉不夠,直接在里頭摻水,被發(fā)現(xiàn)后還不認錯,“憑老板的名氣,怎么都有人買,隨便做做就行了。”臧健和肺都氣炸了,立馬讓那廚師卷鋪蓋走人。 有高管提議做散裝冷凍餃子,理由是“利潤高”,但臧健和堅持不做,“因為有餃子廠在袋裝冷凍餃子過期后,撕掉包裝袋,當散裝餃子賣?!?br> 第二,顧客是衣食父母。1995年6月,一位顧客來信,“買五盒水餃,煮了兩盒全部開口?!标敖『土⒖涕_會找問題,后來發(fā)現(xiàn)是新來的一批工人培訓不徹底,導致包裝不好。 “如果沒有這位顧客投訴,繼續(xù)這樣下去,會流失多少客人?”后來,臧健和親自登門賠禮道歉,送上10盒餃子,并把那位顧客聘請為公司獨立第三方檢測師。 “灣仔碼頭能有今天,都是顧客給予的。”1996年,臧健和特意在灣仔碼頭開設專賣店,致敬早期那段難忘的歲月。所以,各位如果到香港旅游,一定要去灣仔碼頭嘗嘗那里的水餃。 第三,對員工必須親善。臧健和自己吃了20多年的苦,對底層老百姓的日子感同身受。每年春節(jié)、端午、中秋佳節(jié),臧健和都會親自下廚煮上水餃,挨個一線員工送過去。她要求人力資源部門倡導一種平等的文化,“讓員工愉快的工作,體面的生活”。 1997年初,美國Pillsbury食品公司和臧健和合作前,調(diào)查報告中這樣寫,“做了10多年顧問,還沒碰到像臧姑娘和員工關系這樣密切的公司?!?br> 結果,那年的7月17日,臧健和與Pillsbury食品公司各出1000萬美元,在香港建造起一座1200平方米的現(xiàn)代化生產(chǎn)廠房,在香港轟動一時。從此,“灣仔碼頭”水餃的生產(chǎn)流程實現(xiàn)突破性轉折,走上現(xiàn)代化大規(guī)模的生產(chǎn)道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