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景泰藍前世今生
景泰藍,又名“銅胎掐絲琺瑯”,是一種釉銅結合的獨特工藝品,在明代及清三代專為宮廷御用陳設。其制造歷史可追溯到元代,忽必烈兄弟大軍進軍西域,將大食國藝人帶回,使琺瑯工藝開始進入中原地區(qū)。
制作景泰藍首先用紫銅制胎錘胎,畫師在胎上構圖,再用銅絲 在銅胎器表根據(jù)所畫的樣稿焊接出相應的圖案花紋,然后用色彩不同的琺瑯釉料鑲嵌在圖案中,最后再經(jīng)多次反復高溫燒結,最后打磨光滑,鍍金而成。景泰藍的制作既運用了中國特有的青銅和瓷器工藝、又溶入了傳統(tǒng)手工繪畫和雕刻技藝,堪稱中國傳統(tǒng)工藝的集大成者。
明清兩代掐絲琺瑯器的紋飾圖案品種繁多,也經(jīng)歷了一個有簡練到繁縟的過程。以纏枝蓮紋為例,元末明初疏密有致,大花大葉、枝蔓舒展,堅挺流暢,圖案線條全部單線勾勒。枝葉呈串聯(lián)狀,花朵飽滿,花瓣較短而肥潤。明后期開出現(xiàn)雙線勾勒。纏枝蓮的花瓣趨于尖瘦,花心常呈如意形。清代在內務府造辦處設立了琺瑯作,景泰藍工藝和流程上比明代有發(fā)展,胎薄,掐絲細,鍍金金水較薄,但金色很鮮亮。清代乾隆時期質量最好,數(shù)量多,品類多,胎體厚重,鍍金厚潤。乾隆時景泰藍的顏色又以黃白兩色為最佳。清代的纏枝蓮紋枝蔓彎曲,繁密規(guī)整,圖案紋飾以雙線勾勒,明代那種灑脫自然的韻味不復存在。
晚清民國時期景泰藍總體水平不及前代,胎體更薄,色彩鮮艷有浮感,做工較粗。但是,這時出現(xiàn)了“老天利”,“德興成”等幾個民間大作坊。特別是“老天利”,在德國人的關注下,生產(chǎn)的管理流程和原料,甚至銅板、釉料等都對景泰藍的規(guī)模生產(chǎn)和制作工藝帶來了促進。以至于今天的“老天利”舊品創(chuàng)造了價格的新高?!袄咸炖弊髌饭に嚲?。釉彩按照花卉紋飾,隨類賦彩。繪畫有花鳥、山水等多圖案。有明顯的波斯圖案之痕跡,融入西方元素,地子圖案紋飾常常是幾何紋,規(guī)范嚴謹,精致細膩。
景泰藍的器型多種多樣,常見有各式薰爐、瓶、罇、花觚、如意等陳設器,燭臺、香爐、五供、佛龕、佛塔、佛像等祭祀供器,印盒、筆筒、筆架、托盤等文房用品,以及犀牛,獅子,駱駝,馬,水禽飛鳥等各式動物造型的陳設供器。
二、景泰藍市場概況
2016年我國藝術品市場的整體發(fā)展較2015年有所好轉,這主要得益于藝術品市場的消費市場正在逐漸形成,增加了藝術品市場的購買力度,使藝術品市場購買力形成了消費、投資、收藏三個層級。
2016年,國內藝術品博覽會行業(yè)競爭更趨激烈,國內藝術品博覽會呈現(xiàn)出發(fā)展“特色型”博覽會。2016年全年在上海連續(xù)舉行了“指尖上的國粹”展、國禮民俗展、設計博覽會等專題型博覽會,這些新興博覽會不僅拓寬了藝術品博覽會的經(jīng)營范圍,而且也有效對接特定收藏群體的收藏需求,推動了國內藝術品博覽會的升級發(fā)展。
在眾多藝術品中,“景泰藍”的收藏熱更是異軍突起。國際收藏家很注重中國景泰藍,琺瑯器在國際拍賣中屢屢創(chuàng)出拍佳績,2002年,香港佳士得秋拍的“明景泰御制掐絲琺瑯纏枝番蓮蓮蓬盒”成交價1057萬港幣。在2009年香港蘇富比春拍中,清乾隆“御制銅胎掐絲琺瑯春壽寶盒”一對以1150萬港元拍出,清乾隆“御制銅胎掐絲琺瑯海水云龍圖八方瓶”以700萬港元價格成交。 2008年上半年佳士得的拍賣會上,一對“清乾隆掐絲琺瑯胡人像”拍賣成交價達到6500萬元。
十年前,景泰藍在國內市場價格不算太高,往往僅數(shù)萬元一件,幾十萬元已是高價精品。近年來文物回流,一直在國外市場較為受到矚目的景泰藍藏品日漸受到國內藏家的關注,重放異彩。2009年11月,內陸還首次推出了琺瑯器拍賣專場,一件明萬歷年間的掐絲琺瑯纏枝菊紋六方盒,拍出了369.6萬元的價格。 2009年保利秋拍一件清乾隆銅胎畫琺瑯蘆雁小瓶成交價224萬元。2009年中貿(mào)圣佳拍賣公司的春拍會中,一對清乾隆“掐絲琺瑯多穆壺”,以9072萬元人民幣成交,刷新了中國琺瑯器拍賣的世界紀錄。景泰藍目前雖然有上漲,但大部分收藏品價格不高,仍不失為低價精品,極具投資收藏潛力。
清乾隆年間掐絲琺瑯器的特征是“金光燦爛,厚重堅實”,反映出當時冶金鑄造業(yè)的金屬加工制造的發(fā)展和繁榮。琺瑯色彩純正,掐絲線條粗細均勻,工整流暢,裝飾內容和題材豐富多彩,有山水人物、云龍獅戲、鳳凰牡丹、饕餮蟠螭,以及各種果實花卉紋等,工藝非常復雜,要經(jīng)過幾十道工序。上海拍賣行2008年拍賣一件清乾隆掐絲琺瑯鎏金纏枝寶相花壽字海棠尊,高42厘米,肩飾雙獸耳,海棠口,紋飾精美,高大厚重。其造型、雙線勾勒紋飾、琺瑯彩料、鎏金厚重的方法,均符合清乾隆時期的特征,是一件清乾隆造辦處琺瑯作的精品,起拍僅4萬元,成交價33萬元。另有一對掐絲琺瑯花觚,年代略晚,高45厘米,同樣器型規(guī)整,精美大氣,不失宮廷重器。成交價20萬元。
琺瑯器以明代宣德、景泰兩朝的為代表,最具投資收藏價值,清代的琺瑯器制作規(guī)模較大,在康乾時期有很多是仿造“景泰年制”款的,制作精良、風格清秀,也極具收藏價值。景泰藍富貴大氣,金碧輝煌,包含了造型藝術、裝飾藝術、人文藝術、空間藝術 ,有較高的文化內涵,有獨特的欣賞角度。
景泰藍應為當今的收藏新寵,它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
但是目前當今景泰藍市場魚龍混雜,毫無收藏和投資價值的 粗制濫造“景泰藍”充斥其間,影響了市場的發(fā)展。如何取舍是一門大學問。 品鑒門道多,首先 “遠看造型近看花”。欣賞景泰藍物件,首先看的就是造型,看造型是否美觀、大方。如果兩側的造型是相對的,一定注意兩者要對稱。其次,看圖案線條是否舒展流暢,花紋間隔均勻,疏密得當,花卉構圖是否有章法,鳥獸是否活靈活現(xiàn)。第三,看釉色,過度是否自然,色調和諧,顏色鮮亮,層次錯落有致;第四,看鍍金色彩是否純正,底座比例合理;最后看磨光拋光,不要有道道留在上面,有砂眼的也不好。
在國家的高度關心下,景泰藍制作藝術和市場正在發(fā)生質的變化,以前民眾們對景泰藍這一民族文化瑰寶的認識缺失,導致很長一段時間此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無法得以很好的弘揚。近兩年來,景泰藍成為國家領導用以呈現(xiàn)民族文化,贈送外國友人的重要國禮,因而受到越來越多的廣大人民群眾的矚目和收藏。近年來歐美市場景泰藍交易額每年以5%~6%的速度遞增。國內市場需求也急劇上升。人民生活的富裕,對文化的追求,促進了景泰藍的創(chuàng)作和發(fā)展。
五十年代時期,全國生產(chǎn)景泰藍工藝品的企業(yè)不到30家,改革開放后,景泰藍生產(chǎn)企業(yè)發(fā)展到100多家。隨著制作工藝要求的提高,制作流程檢驗標準越發(fā)嚴格,全國各地興起創(chuàng)辦了各類景泰藍工藝品鑒定、鑒賞委員會,同時對景泰藍藝術大師的評定也列入了長效機制,在十余名頗具聲望的景泰藍藝術大師中,張同祿特級大師應為中國景泰藍制作的泰斗。自2012年來景泰藍年銷售總額已達1億以上?,F(xiàn)國內具有一定規(guī)模的景泰藍企業(yè)約200余家,但多為小微企業(yè)。據(jù)本行業(yè)協(xié)會統(tǒng)計:
2014年景泰藍企業(yè)銷售情況排名前5位如下:
2015年景泰藍企業(yè)銷售情況排名前5位如下:
2016年景泰藍企業(yè)銷售情況排名前5位如下(預估):
以上這些企業(yè)對景泰藍藝術的創(chuàng)新生產(chǎn)以及銷售額,具有引領性的作用。特別是國內已形成了張同祿、米振雄、戴嘉林、霍鐵輝等一流大師強有力的景泰藍藝術創(chuàng)作團隊,他們對中國景泰藍藝術作品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將給中國景泰藍市場帶來新的繁榮。 上海市收藏協(xié)會提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