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一個驚喜,相比同出戛納的另一位女導演Andrea Arnold 的《美國甜心》,《女神們》從題材上顯然有著更明確的政治正確,但是這位法籍的阿拉伯裔女導演靠真刀實槍奪得了Cannes的金攝影機獎(最佳處女作)。如果說《美國甜心》在展現(xiàn)質(zhì)感的同時還擁有浪漫和希望,而這部電影隨時處于激烈與危險的邊緣,卻絲毫沒流露出想博得任何人同情的痕跡,只有真實的生活,年輕人在殘酷生存現(xiàn)實前的生命力展現(xiàn)達到了罕見的強度。
除了Tony Gatlif神級電影中的舞蹈,《女神們》的現(xiàn)代舞段落是我迄今為止看到的最好的將舞蹈與人心,環(huán)境,故事情節(jié)有機聯(lián)系在一起的電影。聯(lián)想到其他幾部影片(不包括歌舞片還有所有印度電影。。。)?!豆费馈分写笈畠禾淖儜B(tài)舞——畸形生命的衍變史;《對她說》里的“穆勒咖啡館”——極度反協(xié)調(diào)的肢體觀念帶來強烈敘事效果,pina和阿莫多瓦簡直是痛苦的一奶同胞;《低俗小說》烏瑪瑟曼的“you never can tell”。這些都不及《女神們》出現(xiàn)的舞蹈段落——世界級的戀愛段落出現(xiàn)在影片第54分鐘。
喜歡本片對成長的態(tài)度—— 盡可能的犯錯,然后得到懲罰。然而令人心痛的是,這位少女(本人對少女時代的年齡上限為20歲)決定用金錢換取尊嚴,用命去換取金錢,最后得到慘痛的懲罰,影片在以烈焰為背景的慘烈哭泣聲中戛然而止。
4 劉伽茵——《牛皮1》,《牛皮2》
在藝術(shù)中對幻想的尊重帶來勇敢的品質(zhì),開啟神圣的時刻。無法將《牛皮》做任何歸類,它是劉伽茵24歲的天才之作。這種深刻來自于對生活的嚴肅思考。 2005年自媒體并不發(fā)達,國內(nèi)很多人忽略了這部作品。2萬元人民幣的制作費,大名鼎鼎的MK2出品。有了《牛皮》,請中國男導演不要吹牛¥逼,某些男導演動不動腦子來月經(jīng),實在讓人難以忍受。
5 麥溫 Ma?wenn——《警員》 Polisse | 《我的國王》 MON ROI
呂克貝松的前女友(exwife?),關鍵是呂克貝松真沒有她拍的好(我知道呂克貝松是誰。。。)幸虧分手了!一定是他跟不上她的步伐。
我更尊重直面真實困境的女性,Ma?wenn與時代同步,描摹普通事物及復雜生活的能力極強,《警員》已經(jīng)充分證明這一點。而《國王》面對的是相對簡單的題材,影片呈現(xiàn)卻沉重無比。同時這是一篇關于愛情的論文。欣賞一下里面的長段獨白(影片四分之一處的小高潮,不是全片最精彩的內(nèi)容,而是體會一下對于山盟海誓不輕言放棄的最俗氣的愛情是如何被拔高的)
我們是否該摧毀一切? 仿若如此世界能煥然一新?仿若如此就能迎來初日朝陽?還能再一次迎來拂曉?事情的真相是,那早已被摧毀的,根植于心;讓我們頹然失望的,是我們的自由。我們要破釜沉舟,孤注一擲地去愛, 奮不顧身。只有穿越了愛情一切的考驗,才敢直面毀滅。必須要見識過所謂權(quán)威的不堪一擊,經(jīng)歷過巨大的風暴,才能在這一刻,陪伴在你身旁。必須先狠狠地活過 狠狠地摧毀過,千千萬萬次,才能伴你身旁不再虛度。當愛情新生如玉,純凈清澈時,它一名不文,這是無可辯駁的。當動蕩,變故和機遇突如其來的時候,我們必須挺身而出,毫無畏懼。去尋覓那深情動人的言語,舉動,回眸,相望吧!是啊,這就是我的愛人。相信我,我不會虛度這一刻,這一分鐘,我都會在那里守候。因此,我向你們斷言,我們會是笑到最后的贏家。
愛法國電影的原因,那些原因就像電影里描繪的女性,有天資,聰慧,精確,也庸常。此刻不提肅穆與神性,因我不能無視它們細微到塵世中做人的每一次困惑與快樂,那種浪漫,既強大又柔弱的生命 相反 這才是值得信賴的依據(jù)
6 喬丹·斯科特 Jordan Scott——《裂縫》Cracks
同是名導的女兒,雷德利·斯科特(《天國王朝》《角斗士》)的女兒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教父》)的女兒好像更耐人尋味一些。
在英國,有一所女校,遠離外面的世界,更遠離男人。費雅瑪所有的友善都源于貴族習慣的養(yǎng)成,這讓其它女孩兒覺得她不夠真誠,她們只會從聊家常和愚蠢的游戲中獲得安全感。這位貴族小姐并不急于表現(xiàn),確切地說,她從不表現(xiàn),但就連坐在那里安靜的喘氣,也會被人嫉妒,她們想要成為她。
費雅瑪用“餅干紙魔術(shù)”和一個童話故事殘酷地拉大了其它女孩和她的距離(就連餅干紙都有貴族的玩兒法,但關鍵是你得吃過那種餅干,才能有那種餅干紙)。最終,她沒有躲過因被迷戀與嫉妒而造就的激情下的死亡,所有其它女孩也都成了共謀,殺死她就擁有了她。
最優(yōu)美的時刻—— 背景是文學課堂的朗讀聲(作家魯多爾夫·洛克爾在《六人》一書中描寫斯芬克斯時寫到)——“它的目光里既沒有恨,也沒有愛,幽深迷離,仿佛正浸沉在酣夢中。冷傲的嘴唇緘默無言,唇邊浮現(xiàn)著一絲永恒沉默的微笑。。。。費雅瑪在朗讀聲中乘小船漂洋過海。
7 杰茜卡·豪絲娜 Jessica Hausner——《盧爾德》 Lourdes
無神論女導演拍的關于神跡的電影。以圣徒虔誠眼淚告終的人生一定幸福,不論曾經(jīng)是怎樣的苦難。在上帝統(tǒng)一的時間秩序中,人們只需擔心禱告這件事情。
《盧爾德》中先是展現(xiàn)神跡(一個常年癱瘓的女人通過神跡度假村的神圣護理站了起來,并能獨自行走)。然后再將神跡放置于人的擔憂之中(神跡能持續(xù)多久?),這樣一來,神跡就不再是真的神跡,在信仰中,當你處于中立狀態(tài)時,就已經(jīng)是對信仰的否定。好比熱戀中的人,如何接受“我再考慮考慮”這樣的言語呢?
有趣的是,這一群來禱告的病人及家屬都是天主教徒,影片通過“神跡”的窗口呈現(xiàn)了信仰者(更包括非信仰者觀眾)對信仰本身的疑問——這神跡為何沒發(fā)生在我身上?為什么有些人看起來很賤,也不虔誠,但是卻能得到好運。是什么樣的作用力可以促成奇跡?如果不能在像盧爾德這樣的地方禱告就不能得到神跡,那上帝為什么還是上帝。
影片圍繞盧爾德奇跡的討論最終指向原初問題:上帝在,為何有苦難,為何不能賜予所有需要的人奇跡。然而,上帝最突出特點就是“冒犯”,虔誠有福的信徒如羔羊,順從為何?無冒犯,則無圣經(jīng)。導演的立場十分聰明,觀眾不論是信仰者還是非信仰者都能在本片找到理由為自身的立場作辯護,雖然導演本人是無神論者,但直到影片結(jié)束,你都不敢斷定她偏向“根本不是神跡”這個結(jié)論。
8 羅內(nèi)特·艾爾卡貝茲 Ronit Elkabetz——《訴訟》 ?? - ????? ?? ?????? ??????
對于這位女導演 先附上一張圖:
這是她主演的以色列電影《樂隊造訪》(????? ???????)的劇照,沒錯,她同時是以色列非常出色的女演員, 2016年4月不幸因癌癥去世,52歲。每當看見這張臉,總能瞬間體會到猶太民族的悲傷。
《訴訟》是羅內(nèi)特·艾爾卡貝茲導演,主演并同時兼任編劇的作品,故事講述離婚程序本身。這部電影的完成離她死亡的時間還有兩年。本片所有的拍攝場景都在離婚現(xiàn)場(類似于我們的民事法院),單一場景的拍攝形式令人印象深刻。
電影的創(chuàng)作背景:在以色列,只有母親是猶太人,他的后裔才被視為猶太裔,猶太婚姻(不論結(jié)婚與離婚)被視為與猶太教拉比共同裁決的結(jié)果,婚姻對他們來說極為嚴肅。在離婚面前,丈夫擁有比裁決人更大的話語權(quán),猶太律法明文規(guī)定,只有丈夫才有權(quán)提出離婚要求。
神借先知口說「我必聘你永遠歸我為妻……」猶太律法的兩個派別 School of Shammai和School of Hillel派,前者認為只有當妻子不忠時,丈夫才有權(quán)提出離婚;后者較為寬松,認為只要丈夫覺得妻子所做的不合他心意,就可以提出離婚,但這些主語顯然都是男人。
9 安德里亞·阿諾德 Andrea Arnold——《魚缸》Fish Tank | 《美國甜心 》American Honey
她的電影臟,臟得漂亮?!睹绹鹦摹返呐鹘撬_莎·萊恩( Sasha Lane)甚至就可以代表導演的審美本身,臟,強壯,有些壞,但絕對在其后獻上善良。
阿諾德的電影從來不回避窮人的欲求,她能將所有欲求變得可愛,哪怕是稍微有點可恥的欲求。她早期的短片《黃蜂》(Wasp),年輕的單身母親需要戀愛,需要性,她用自己長得像維多利亞貝克漢姆的優(yōu)勢和別人打架,勾引男人,把自己的孩子們?nèi)栽诰瓢赏饷?。從那一部影片起,她的女主角們都具有能當行為藝術(shù)家的天賦,但同時她們的不管不顧都是暫時的,只為享受天性向往的自由。她電影中的社會底層人物從不呻吟,她們擲地有聲,懂得快活,有尊嚴,有希望。
導演很喜歡卡通貼紙,從《紅色之路》到《魚缸》再到《美國甜心》,她的每一部電影都有貼圖出現(xiàn)。附上《美國甜心》中一對在車窗玻璃上的gummy b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