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銀華、袁群、何嶸、曹伏明 本文字數(shù)2312字,建議閱讀時間6分鐘 1.常見原因 老人走失主要受幻覺、妄想的支配,或因對入住環(huán)境的不適應?;祭夏晷园V呆的老人表現(xiàn)為記憶力下降、幻覺、反應遲鈍,容易走失,應特別注意監(jiān)護。 2.預防措施 (1)詳細了解老人情況,對重點老人要重點觀察; (2)及時發(fā)現(xiàn)老人的心理變化,經(jīng)常征求老人意見,了解老人的需求,滿足老人的合理要求,解決老人心理問題; (3)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經(jīng)常巡視房間,將危重和有走失可能性的老人置于視線之內(nèi),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 (4)改善服務,加強對老人心理、精神上的支持,避免使用刺激性語言; (5)嚴格交接班,做好記錄,做到心中有數(shù)。 1.常見原因 老人動作遲緩、反應能力下降,容易發(fā)生熱水、熱飯、熱湯、蒸汽等原因引起的燙傷。使用電器時因動作遲緩、視覺障礙不慎觸電。老年人記憶力下降,味覺、視覺較為遲鈍,易引起火災等意外事故。 2.預防措施 (1)老年人飲用、洗漱用的熱水不應超過43℃; (2)食用熱湯時,溫度要適宜,必要時向老人說明,引起注意; (3)使用熱水袋時不能超過50℃,熱水袋不要直接接觸皮膚,要裝入用毛巾制作的布套中; (4)對意識障礙或肢體麻痹的老人,熱水袋應放置在離身體10cm處; (5)使用烤燈等熱療器具時,應距皮膚45cm,時間不超過15min (6)老人洗澡時,先放涼水,后放熱水,水溫不宜過高、時間不宜過長; (7)老人應盡量避免使用電器,如必須使用時,要告知使用注意事項,并定期檢查電器是否完好; (8)應用報時器、報警器、備忘錄等來彌補記憶力減退的問題。 1.常見原因 (1)穿著不適,如穿過長的褲子、不舒適的鞋或穿拖鞋行走; (2)室內(nèi)光線不充足,地面不平整或濕滑地面未使用防滑材料等; (3)被室內(nèi)外臺階或障礙物絆倒; (4)室內(nèi)家具放置不合理,開門方向設計不合理; (5)藥物或疾病的影響,如神志不清、心血管疾病、雙腿無力等。 2.預防措施 A.居室內(nèi) (1)室內(nèi)要采用分散、柔和的光線,過道、門前要有照明燈,夜間要開柔和的地燈或壁燈; (2)室內(nèi)陸面平整,不設門檻,消除地面障礙,選擇防滑地面材料,必要的地方安扶手; (3)居室內(nèi)所有的門盡量選擇推拉門,防止老人開門時向前跌倒; (4)如果居室內(nèi)有不可避免的臺階,臺階的高度要低; (5)家具雜物不要過多,便于老人通過;家具要做掉棱角,不使用玻璃家具; (6)在可能發(fā)生危險的地方或裝置上(臺階、電插頭等)做標志,起到提醒老人和家屬的作用。 B.廁所和浴室 (1)要有防滑墊、浴盆墊和扶手; (2)有緊急呼叫對話按鈕; (3)最好用盆浴,或坐在洗澡椅上洗浴。 C.衣著舒適,便于活動 (1)老年人衣著要簡單、寬松,使活動自如,以柔軟的棉麻布料為宜; (2)鞋要選擇有鞋帶的平跟鞋,保證老年人的安全。 D.外出 (1)搭乘電梯時要扶好扶手; (2)盡可能貼近墻邊和扶著欄桿行走; (3)穿防滑的膠底鞋,大小應合適,避免到人多和濕滑的場所; (4)選擇合適的手杖或步行器。 3.應急預案 ①檢查病房設施,不斷改進完善,杜絕不安全隱患。 ②當老人突然摔倒時,囑咐老人勿動,及時報告護士和醫(yī)生。 ③護士立即到患者身邊,檢查患者摔傷情況。 ④檢查無異常后,護理人員每邊一人扶持老人坐下、站起或行走。 ⑤若檢查有異常,保持老人相對舒適位置,盡量勿移動;待醫(yī)生進行進一步檢查;撥打120送醫(yī)院進一步檢查。 ⑥電話告知老人家屬。 ⑦填寫《意外事故登記表》上交檔案歸檔。 ⑧做好護理記錄。 ⑨填寫《摔倒后觀察評估表》。 1.常見原因 (1)未使用床檔或床檔過于陳舊; (2)躁動或譫妄的患者未予約束; (3)長期臥床老人準備起床時; (4)老年人定向力和平衡能力差、肢體功能障礙; (5)老人服用了高危藥物,如降壓藥、抗抑郁藥、抗焦慮藥、抗癲癇藥等; (6)房間光線不足。 2.預防措施 (1)老人使用的床長、寬、高應符合國家相關規(guī)定,并且保持其安全性和穩(wěn)定性; (2)將常用物品放置于老人易于拿取的范圍內(nèi); (3)告知老人起床要做到“三慢”:醒后在床上靜躺數(shù)分鐘慢起床,坐起后停數(shù)分鐘慢站起,站起后停數(shù)分鐘慢行走; (4)老人煩躁不安時應有相應的物理約束措施。 噎嗆是指進食時,食物誤入氣管或卡在食道處壓迫呼吸道,一般表現(xiàn)為進食過程中突然嚴重嗆咳,目光恐懼發(fā)直,呼吸困難甚至窒息。有的老人出現(xiàn)面色蒼白或紫紺。 1.常見原因 偏癱、失語、活動受限的老年人,面部肌肉長時間處于松弛狀態(tài),咀嚼無力、吞咽困難,并且吞咽、咳嗽反射減弱,常常發(fā)生食物誤入氣管,引起噎嗆;吃東西時說話、笑鬧或進食太快;戴假牙的老人進食時,不易感覺到食物的大小,從而引起噎嗆。 2.預防措施 ①正確防嗆的進食姿勢:上身坐正,頭往前微傾的姿勢,便于順利吞咽;桌子不能太高,桌面高度與肚臍平行;椅子要深,有椅背比較安全;偏癱者椅子最好有扶手,手部及背部墊枕頭使之坐正。 ②選擇適合老人的飲食種類,一般以軟質、易咀嚼的食物為宜。 ③進食時調整好身體姿勢,頭不要向后仰,一次放入口中的食物要適量,并要細嚼慢咽,避免談笑和進食過急。 ④吞咽困難的老人可選擇流質飲食,如果發(fā)生嗆咳的可能性大,可加入凝固粉(淀粉類)攪拌,使之呈糊狀再食用。 ⑤戴有假牙的老人不要食用圓形、帶黏性的食物。 ⑥老人進食最好選用低杯、深碗,必要時使用改良的餐具。 此外,窒息、自殘自殺或傷害他人也是養(yǎng)老機構常見的意外事故。養(yǎng)老院設計和建筑要符合規(guī)范、服務設施健全和功能完善,降低客觀意外風險危害;健全內(nèi)部制度規(guī)范,提高為老服務人員的素質;法律上控制風險,通過綜合手段來減少意外事故的發(fā)生,提高養(yǎng)老護理的質量。 在這里,讀懂中國養(yǎng)老產(chǎn)業(yè) |
|
來自: 新華養(yǎng)老週刊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