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何立祥 鐘樓。這個武穴市盡人皆知的地名,也不知是哪位大哥大姐最先喊出來的,這一喊就是二十五年,居然被喊成了永久性地名。什么鐘樓社區(qū)、鐘樓居委會、鐘樓公交站,全部被它代表了。彈指一揮間,一轉(zhuǎn)眼,在經(jīng)過年少輕狂后,伴隨悠揚的鐘聲,再回首見證屬于它的二十五年。 永寧大道西39號,中國農(nóng)業(yè)銀行武穴市支行,建成于1988年,也就是武穴建市的第二年,當時武穴工商業(yè)林立,各行業(yè)經(jīng)濟指標均為鄂東眾縣市翹首。為更好支持國有企業(yè),發(fā)展農(nóng)業(yè)服務業(yè),開展金融業(yè)務。再加上永寧大道逐步建成通車,農(nóng)行大樓的落地也算是在城西開疆拓土之意。于是,這座樓高12+層的建筑物拔地而起,在當時無疑是武穴市一個標志性建筑。更令它聲名雀起的是這樽屹立于樓頂?shù)?2×8×8米的巨大四面塔鐘。是當時1989年10月1日作為國慶40周年獻禮正式敲響使用,曾是鄂東地區(qū)最大的高層建筑塔鐘。 25年間,鐘樓矗立在永寧大道路邊,與我們一同見證武穴的興衰榮辱發(fā)展變遷。它似乎已溶入武穴人的生活,變的密不可分。以前手機、手表還沒現(xiàn)在這么普及,這個大鐘表的建立確實給武穴人們生活提供了很多方便。附近人們平時出門忘帶表,想知道時間了,都會習慣性的抬頭看看大鐘,向農(nóng)行方向行注目禮的同時順便活動一下頸部筋骨。
而鐘樓的鐘聲,也成為武穴的重要象征之一。每到整點,先是奏響《東方紅》樂曲,然后敲出“鐺鐺”的鐘聲,聽鐘聲敲了幾下,就知道幾點了。?;叵肫饋?,當清晨第一縷微光漸醺,準時6點鐘用深邃悠揚的音樂急切切的叫醒武穴。當夜色臨近,喧囂嘈雜的城市安靜過后,又如同古剎禪鐘般的結(jié)束在晚9點。響徹武穴上空的《東方紅》是兒時依稀的記憶,特別是每到中午聽了就想睡覺,可能由于條件反射吧,在長大以后仍然聽了《東方紅》就犯困。 25年,對一個人來說正值青年,但對一個國產(chǎn)塔鐘來說已經(jīng)年逾古稀,因為機芯機械元件老化嚴重,而原生產(chǎn)廠家已無處查尋,好在近年已更換上穩(wěn)定性和準確性更好的新式電子石英機芯,而舊的機芯將功成身退。同時,鐘樓建筑的外立面重新裝飾翻新了一下,也好看多了。 這里要普及個小知識,有朋友可能會問塔鐘體積這么大,那內(nèi)部控制機構(gòu)該多大啊。其實不然,電子石英式塔鐘是機電一體化產(chǎn)品,由核心控制(母鐘,GPS校時、報時、照明等)和子鐘組成。子鐘即人們從外部能看到的鐘體、指針、鐘盤。一般大型機芯的重量不超過50kg,體積大小跟金龍魚食用油大桶差不多。 話說當年的舊機芯,可是頗費周折,那個年代能提供這種機芯的,全國只有天津、上海、煙臺幾個國營鐘廠。技術遠沒有現(xiàn)在這么先進,還盡是毛病,結(jié)果拿回來安裝試運行發(fā)現(xiàn)走時不準等問題。聽長輩說,起校時作用的擺錘機械部份還是咱們武穴老鐘廠的技術人員解決的。到了上世紀90年代,上海的廠家就不再生產(chǎn)大鐘的相關零配件了,這使得機械鐘被石英鐘所取代,采用了先進的GPS進行衛(wèi)星校時,走時更準確。也是從這時候起,城市的噪音越來越大,鐘聲卻越來越小。近幾年,隨著周邊住宅樓越來越多,為了避免擾民,報時時段縮短,并取消了部分揚聲器。 作為武穴的嫡子,如今的鐘樓已不算是什么搶眼建筑,漸漸淹沒在后起高聳的樓宇之間,但沒有任何一個建筑有資格與之比肩,見證這座城市的興衰變遷,親歷眾多的大事件,比如:小龍?zhí)豆珗@的建成開放(1992)、最后一次元宵節(jié)游行燈展(1994)、大批國有企業(yè)開始倒閉工人下崗(1995)、廣藥廠區(qū)排出的第一股臭氣(1996)、長江特大洪水擦堤過境(1998)、長江客輪最后一次停靠武穴港(2001)、壩外八戶塘填埋永久消失(2002)、上廟口金三角拆違還綠(2007)、第一個現(xiàn)代商業(yè)步行街建成(2008)、多條城市道路刷黑改造(2010)、全民健身中心體育館建成及三運會開幕(2011)、城東市府及各行政大樓開工(2012)。。。 寫到這里,恍然間覺得,在鐘樓穹頂之下的這塊土地上,上演著濃縮版的中國近代史。它在用一種特有的方式記載這個瘋狂希冀的年代。
25年,對一個人來說,意味著告別單純青澀的少年時光走向成熟,邁入風華正茂、拼搏奮斗只爭朝夕的黃金年代,也許這正是今天的武穴,歷經(jīng)光環(huán)榮辱后的灑脫,以一種變通、務實、奮進的姿態(tài)面對未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