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凈山春意盎然, 很多樹種發(fā)出嫩芽,遮蓋不住鳥類的行蹤。 這個季節(jié),鳥類活動頻繁, 正是觀鳥的大好時機 別人拍的鳥,是…… 這樣的 這樣的 還有這樣的 為什么我卻只能拍到麻雀?? 但是, 你只需要這份 觀(作)鳥(弊)指(小)南(抄) 告訴你, 哪種鳥會出現(xiàn)在哪個位置 告訴你, 它會出現(xiàn)在哪個時間 告訴你, 這樣一看就知道是什么鳥 紅嘴相思鳥Leiothrix lutea 常在灌叢下部枝葉間跳躍、穿梭或飛進飛出,有時亦見在林下地上落葉層間活動和覓食,并不斷發(fā)出’古兒、古兒’的叫聲,尤以清晨和傍晚鳴叫頻繁,叫聲響亮動聽。 地點:梵凈山索道上站、萬寶巖、杜鵑長廊、蘑菇石 時間:5——10月 特點: 體長13-16cm。 嘴赤紅色 上體暗灰綠色、眼先、眼周淡黃色 耳羽淺灰色或橄欖灰色。 兩翅具黃色和紅色翅斑, 尾叉狀、黑色,頦、喉黃色 胸橙黃色。 山椒鳥Pericrocotus 山椒鳥通常在空中捕捉飛蟲后,返回原地,棲息枝頭;或者集群活動在樹枝間啄食昆蟲。飛行時紅黃色互相輝映,邊飛邊鳴,此呼彼應。 地點:梵凈山索道上站、萬寶巖 體長16-20cm。 赤紅山椒鳥是常見的種類 多數(shù)雄鳥的體羽為黑色和紅色 雌鳥呈黑、橙黃或灰色 尾甚長 最外側尾羽不及尾長一半 山椒鳥通常結群活動于樹木頂端 鵲鴝què qúCopsychus saularis 鵲鴝性格活潑好動,覓食時常擺尾,不分四季晨昏,在高興時會在樹枝或大廈外墻鳴唱,因此在中國內陸有“四喜兒”之稱。出沒于村落和人家附近的園圃,栽培地帶或樹旁灌叢,也常見于城市庭園中。 體長約21cm。 兩性羽色相異,雄鳥上體大都黑色 翅具白斑,下體前黑后白 雌鳥則上體大都灰色或褐色 尾呈凸尾狀,與翅幾乎等長或稍長 紅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 該物種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并被列入世界瀕危鳥類名錄N級。雄鳥的羽色非常艷麗,在頭頂 圈養(yǎng)的紅腹角雉 上生長著烏黑發(fā)亮的羽冠,羽冠的兩側長著一對鈷藍色的肉質角,精巧而美麗,這就是“角雉”名稱的由來。 地點:梵凈山索道上站、萬寶巖、杜鵑長廊、蘑菇石 時間:全年 特點: 體形和大小同家雞差不多 雄鳥體長44—66厘米 雄鳥體羽及兩翅主要為深栗紅色 滿布具黑緣的灰色眼狀斑 下體灰斑大而色淺 雌鳥上體灰褐色 紅腹錦雞Chrysolophus pictus 野外特征極明顯,全身羽毛顏色互相襯托,赤橙黃綠青藍紫具全,光彩奪目,是馳名中外的觀賞鳥類。 地點:梵凈山索道上站、木棧道 時間:4——11月 特點: 中型雞類,體長59-110cm 雄鳥羽色華麗 頭具金黃色絲狀羽冠 上體除上背濃綠色外,其余為金色 后頸被有橙棕色而綴有黑邊的扇狀羽形成披肩狀 下體深紅色 尾羽黑褐色,滿綴以桂黃色斑點 雌鳥頭頂和后頸黑褐色 其余體羽棕黃色 滿綴以黑褐色蟲蠢狀斑和橫斑 白頸長尾雉Syrmaticus ellioti 喜集群,常呈3-8只的小群活動。多出入于森林茂密、地形復雜的崎嶇山地和山谷間。性膽怯而機警,活動時很少鳴叫,因此難于見到。 地點:梵凈山索道上站、萬寶巖、8000階梯 大型雞類,體長81cm 雄鳥頭灰褐色,頸白色 臉鮮紅色 其上后緣有一顯著白紋 上背和翅上均具1條白色帶 極為醒目 腹白色,尾灰色而具寬闊栗斑 白領鳳鹛Yuhina diademata 常在樹冠層枝葉間、也下到林下幼樹或高的灌木與竹叢上或林下草叢中活動和覓食。不時發(fā)出尖細的“絲、絲、絲”聲音,繁殖期間常站在灌木枝梢上長時間地鳴叫,鳴聲洪亮多變。 地點:梵凈山萬寶巖、杜鵑長廊、蘑菇石 體長15-18cm。 頭頂和羽冠土褐色,具白色眼圈 在頸部形成白領極為醒目 上體土褐色,飛羽黑色 頦、喉、黑褐色,胸灰褐色 栗腹磯鶇 jī dōngMonticola rufiventris 直立而棲,尾緩慢地上下彈動。有時面對樹枝,尾上舉。 聯(lián)絡叫聲為quock,告警叫聲似松鴉的喘息叫聲chhrrs,間雜以尖而高的tick聲。常于樹頂發(fā)出悅耳的顫鳴聲teetatewleedee twet tew及其變音。 地點:梵凈山索道上站、萬寶巖、杜鵑長廊、蘑菇石 時間:4——10月 特點: 體大(24厘米) 上體藍 黑色臉罩及額部為亮麗藍色帶光澤 雌鳥褐色 矛紋草鹛Babax lanceolatus 性活潑,常在灌叢或高草叢間跳躍穿梭,也在地上奔跑和覓食。一般較少飛翔,常邊走邊鳴叫,叫聲嘈雜,似‘唧、唧、唧’或‘嘟、嘟、嘟’的聲音。 中型鳥類,體長25-29cm 頭頂和上體暗栗褐色具灰色 形成栗褐色或灰色縱紋 下體棕白色或淡黃色 胸和兩脅具暗色縱紋,髭紋黑色 尾褐色具黑色橫斑 橙翅噪鹛Garrulax elliotii 中型鳥類,體長22-25cm 嘴黑色,腳棕褐色 頭頂深葡萄灰色或沙褐色 上體灰橄欖褐色 外側飛羽外翈藍灰色、基部橙黃色 此鳥在梵凈山很常見,是小編一眼能認出來的鳥。 看它一臉嫌棄的表情,但也不怎么懼人,曾在小編手上吃過食,很好找到它。 觀鳥裝備Equipment 進山觀鳥,最好攜帶長木棍、手杖之類的東西,以便在草叢中行進時打草驚蛇。并請注意當?shù)貧庀?,決定是否攜帶雨具。要記得帶走垃圾。 1、望遠鏡。一般的雙筒望遠鏡就可以了。 2、野鳥手冊。 3、小筆記本。 4、一支好用的筆。 5、照相機、錄音設備。 6、合適衣帽(避免鮮艷衣帽,有迷彩最好)。 7、夏日防曬、雨天雨具、冬日防寒保暖用具。 8、飲水和干糧 9、手機、GPS等。 10、當然最重要的是——你的熱情! 為什么要觀鳥birds 觀鳥能親近自然,但絕不僅僅是從自然中獲取享受,重要的是從自然中接受教育;觀鳥的過程,是享受自然之美的過程,也是檢討人類之過、人類之不足的過程;而觀鳥的深入,又能帶領我們進入對自然有更多了解和更深理解的境地,從而也更深刻地了解我們人類自身。觀鳥的意義更多是在于此吧。 觀鳥的過程還教會我們尊重自然,尊重萬物。 大搖大擺的人是看不見身邊的小鳥的。一旦觀鳥,必須學會靜靜地觀察自然,接近自然,鳥兒才會讓你一睹真容,并有可能展示他們的社會生活。 當人類的欲望和創(chuàng)造力同時無止境地膨脹之時,往往忘記大自然曾經教會我們基本的生存方式。 現(xiàn)在通過觀鳥再來溫習如何重作自然兒女,那種感受新鮮而令人深思。 “愛鳥周”源于1981年,最初為保護遷徙于中日兩國間的候鳥而設立。1992年國務院批準的《陸生野生動物保護條例》,將“愛鳥周”以法規(guī)的形式確定下來。每年的4月底至5月初有一個星期為“愛鳥周”。 梵凈山景區(qū) 愛鳥周活動即將要開始啦 我們的口號——認識鳥類,愛護自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