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本能論》,讀《六經求真》,看郭老方劑的經典性 面對婦女經期頭疼,有高血壓,郭生白出了這么一張方子。 柴胡30克 白芍30克 甘草10克 當歸30克 丹皮20克 紅花20克 懷牛膝30克 梔子30克 郭老是這樣解釋方義的:用柴胡白芍甘草來調節(jié)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緩解血管緊張狀態(tài)。用當歸丹皮紅花來活血通血脈。用懷牛膝梔子來引血下行而排異。 我覺得這張方子很經典。 郭老也說,這是有了本能論以后才出現的方子。這張方子的治病思路,在郭老很多方子中都能得到驗證,不過,只是病勢不同而用藥有所變化而已。例如,治療乳房脹疼或癢的方子,完全可以說是用柴胡白芍甘草調節(jié)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用當歸王不留行山甲珠來活血通血,用枳殼瓜蔞皮來排異。這不就是四逆散中加入通血排異的藥嗎?簡捷、巧妙、明晰、高效、實為創(chuàng)造。 郭老說過,治任何病,應把治血放在首位,這在方子中也有充分的體現。 《六經求真》中關于病位病性的確立,為郭老的組方治病,提供了明確的思路。按六經推演,郭老說,一切大病都是在亞健康的基礎上得的。那么在治療時,就必須考慮先調節(jié)神經內分泌和生化代謝,再疏通血脈來進行不同渠道的排異。這其中還應考慮到功能低落和體液匱乏等問題(因為這些大病都屬于陰性過程),以完成一個有效的自主調節(jié)而排除長期積聚的病理產物。這或許就是郭老的與眾不同之處吧?這或許就是郭老對中醫(yī)學的發(fā)展吧?這或許就是郭老能治愈大病的關鍵之所在吧? 說郭老方子的經典,并非刻意追求其形式框架,只是從一個方面來認識郭老的治病思路符合人體本能趨勢,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典范。同時,力求以簡馭繁。 作為學習體會,向諸位匯報,敬請賜教。 |
|
來自: 古道岐黃 > 《天德堂醫(yī)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