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城市中心的山腹中 驚現(xiàn)一座兩千多年前的神秘王陵 殘忍的人殉 萬余件奢華陪葬品 考古學家黃展岳 黃淼章深入古墓 開啟探秘西漢南越王墓之旅 廣州象崗小山驚現(xiàn)洞穴 1983年的夏天,位于廣州市北郊一座名為象崗的小山上,幾十名工人伴著推土機的轟鳴聲正在鑿石刨土,平整建房子的地基。近50米高的小山包被鑿掉了一半。正干得起勁,工人們突然發(fā)現(xiàn)那風化得有些零碎的石塊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塊塊排列整齊的砂巖石板。在斷裂的石板下,露出了一個黑乎乎的洞穴。 黃淼章深入古墓開啟探秘之旅 考古學家麥英豪等人通過石板的裂縫,用手電向里面照去,發(fā)現(xiàn)石板墻壁邊堆滿了陶器,經過初步推斷,認為這黑乎乎的洞穴里很有可能是一座石室古墓。 黃淼章,時任廣州市文管會考古隊隊長,最先趕到古墓現(xiàn)場的工作人員,并全程參與了古墓的發(fā)掘工作。 根據(jù)記載,為了防盜,很多漢代諸侯王的墓葬有鑿山而建的習俗,那么這個墓葬會是漢墓嗎? 夜色沉沉,霧氣茫茫,象崗山一片寂靜。當工人和看熱鬧的人們散去,考古隊員開始了他們的特別行動。一根竹竿順著裂縫插入墓室,黃淼章順著竹竿鉆了下去。 進入地宮的黃淼章借著微弱的手電筒光發(fā)現(xiàn)前室的卷云紋,非常漂亮。這些石壁上朱墨繪制的卷云圖案歷經千年仍然色彩斑斕。在東耳室里又發(fā)現(xiàn)編鐘編磬和各種銅器。 黃展岳大膽推測古墓疑似消失2000多年的趙佗墓 1983年夏天,著名考古學家黃展岳的家里迎來一位多年未見的老朋友,同是考古學家的麥英豪。麥英豪這次進京,特意帶來了兩張照片,兩件剛剛出土的陶器。有著秦漢考古第一人美譽的黃展岳看后當即斷定,這是一座漢代墓葬,在斷代的同時,他還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推測。這很有可能是消失了2000多年的趙佗墓,那么這個趙佗究竟是誰呢? 公元前214年,秦王朝平定嶺南侯,推行中原的郡縣制,嶺南下設三郡,平定嶺南的秦軍將領任囂出任南??たの荆w佗擔任南??ぶ碌囊粋€縣令。在秦末發(fā)生暴亂之時,地處偏遠的南海郡卻是一派平和景象。一天夜里,一個絕密的會議正在進行。 “任囂就說,現(xiàn)在天下未定,咱們也起來吧,造反吧。這時候任囂就快死了,就跟趙佗說,我快死了,我弄不了了,這個事情你來干吧。趙佗就同意了?!?/p> 由此趙佗一統(tǒng)三郡,建立了南越國。成為與西漢、匈奴并立的三大政權之一,定都番禺,也就是現(xiàn)在的廣州。今天,我們已經無法了解確鑿的南越國疆域,只是根據(jù)史料的零星記載得知:它大概包括今天的廣東、海南、廣西三省以及越南北部地區(qū)。趙佗在位67年之久,勵精圖治,并在南越這個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推行了一系列“漢化”政策,促進了嶺南地區(qū)的經濟文化發(fā)展,以及漢越民族的融和。在這個彈丸之地創(chuàng)造了一段傳奇。 據(jù)史書記載,趙佗去世400多年后,孫權聽說他的墓里陪葬了很多寶貝,特地派了幾千兵卒,把廣州周邊的很多山崗都刨了一遍,卻還是沒有找到趙佗墓。那么他究竟埋葬在哪里呢?廣州考古隊從20世紀50年代起就開始尋找趙佗墓,考古隊員長年跋涉在廣州市郊的青山綠水之間,苦苦尋找也毫無結果。那么,鬧市之中的象崗山地下,這個幾乎是自己浮出水面的王墓,會是那個跟大家捉了兩千多年迷藏的南越王趙佗之墓嗎? 大墓殉人痕跡明顯 大型漢墓通常由墓道、前室、主棺室和東西各耳室組成??脊湃藛T發(fā)現(xiàn)這個大墓的墓道和墓室間有個石門封堵著。在墓道的斜坡和盡頭,各有一處明顯的殉人痕跡,這種在墓室外就發(fā)現(xiàn)殉人的漢墓,考古人員在嶺南還是第一次發(fā)現(xiàn)。 在殉人的旁邊,考古人員發(fā)現(xiàn)了一枚銅制印章,上寫“景巷令印” 。“景巷令”是這個殉人的官職,他的職務是在王宮中掌管皇后、太子的家事。 通過這枚印章,考古人員基本可以確定這是南越國時期的王墓。在嶺南,南越國共傳五世國王共93年,墓主人究竟是哪一個國王呢?歷史記載,南越國只有開國君主趙佗和第二代王趙胡建有大墓,第三代王趙嬰齊的墓被孫權意外盜掘。第四代王趙興在內亂中被殺,第五代王趙建德在長安被問斬,都沒有建造大墓。那么,這個印章預示著,這位藏匿在象崗深處大墓的真正主人,就在趙佗和趙胡之中。 墓主人之謎疑云重重 考古人員在東耳室發(fā)現(xiàn)了兩套由小到大依次排列的青銅編鐘。編鐘旁邊由小到大漸次排列著的石編磬,一共18件,顯然這是一支龐大的宮廷樂隊。 當考古人員抹去青銅編磬上的灰塵,隨即發(fā)現(xiàn)了一行“文帝九年,樂府工造”的陰刻篆。根據(jù)史料記載,在嶺南歷史上,只有南越國第二代王趙胡稱作文帝。難道之前趙佗墓的推測不準確?就在大家疑惑猜測的同時,考古人員在主墓室里有了新的發(fā)現(xiàn)。 歷經了2000多年的歲月,墓室中央的棺橔和墓主人早已腐爛如泥,墓室中央疊放了大量圓形玉璧。這時,一塊四角鉆有小孔的薄玉片引起了黃展岳的注意,通過眾多散落的小玉片,他推測大墓主人身著玉衣。 玉衣是漢代皇帝、諸侯王和高級貴族死后專用的殮服。經過考古人員的仔細清理發(fā)現(xiàn),這個玉衣用的不是金線,也不是銀線,而是用絲線和絲帶連綴而成的絲縷玉衣。那么玉衣的主人是誰?還有沒有能夠證實墓主人身份的陪葬品呢? 就在考古人員整理主棺室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一個重要線索:一顆帝印和一個刻有趙眜文字的玉印。這顯然是這個深藏在山腹中2000多年大墓主人的名字,但這枚印章不但沒有讓墓主人的身份真相大白,反而使真相更加撲朔迷離。之前考古學家推斷,如果這座大墓真的屬于王墓,那么它很有可能屬于南越國第一代王趙佗或者第二代王趙胡。然而史書中并沒有出現(xiàn)過趙眜這個名字為王的記載。那么,玉印所刻的這個趙眜到底是誰? 想知道謎底,請鎖定4月12日晚上十點四十五分,《大家 南越王墓發(fā)掘記》!重要的事情再說一遍! 彩蛋 編導說 我很少做考古學家的節(jié)目,但南越王墓的發(fā)掘與黃展岳、黃淼章兩位考古學家讓我印象深刻。對于挖墳掘墓的內容,我個人更感興趣的是發(fā)掘背后的故事與墓葬背后展現(xiàn)出的豐富歷史圖景。這里超乎我預期的想象。 南越王墓是嶺南地區(qū)發(fā)現(xiàn)規(guī)模最大、出土文物最豐富多樣、墓主人身份最高的一座漢墓,是中國境內迄今發(fā)現(xiàn)年代最早的彩繪壁畫石室大墓。 到達的第二天晚上,我需要在墓室中拍攝一點再現(xiàn)。夜幕下,幽暗的地宮透出燦爛的亮色,輝煌的寶藏令人心驚。兩位攝影老師進去主棺室拍攝,我一個人抱著監(jiān)視器在前室。因為拍攝需要,整個墓室館的燈全部熄滅,那將近四十分鐘的拍攝時間著實讓我出了一身冷汗,體驗了一把夜中探墓的緊張刺激。 南越王墓稱地下寶庫,共出土各類文物1000多件(套),引領我們看到了多姿多彩的嶺南文明,向世人們彰顯著自己曾經的存在和輝煌。同時見證了朝代的興衰更替,或在戰(zhàn)火中重生的新面貌。為我們開啟了一條通往古老嶺南王國的時光隧道。 導演簡介 葛嘉作品: 《陳一堅:飛豹之父》 《朵英賢:中國槍王》 《對話2014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 《對話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 《最后的微笑》獲第十二屆“金熊貓”國際紀錄片節(jié)自然環(huán)境類亞洲制作提名、獲2013年度星花獎自然環(huán)境類短紀錄片一等獎 《于敏:愿將一生獻宏謀》獲第十四屆科星新聞獎二等獎 人物紀錄片《王選》 ……期待人物紀錄大片《王選》! 大家 《南越王墓發(fā)掘記》 播出時間:4月12日 22:4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