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元年(公元前100年),中郎將蘇武持節(jié)出使匈奴,不巧匈奴內(nèi)亂,蘇武受牽連被扣押,漢武帝得到消息后很是生氣,派將軍李廣利領(lǐng)兵征討匈奴,李廣利的軍隊和匈奴右賢王的軍隊在酒泉大戰(zhàn),雙方一度僵持不下。 次年,漢武帝派騎都尉李陵帶兵偷偷潛入匈奴內(nèi)部偷襲。這個李陵大家可能不熟悉,但他爺爺李廣相信大家都有耳聞。李陵繼承了李廣的優(yōu)良血統(tǒng),武功高強,一手箭法更是出神入化,育下有方,士兵們都十分愛戴他,他帶出來的兵個個都是精兵悍將,于是深得漢武帝喜愛。 可惜李陵帶兵進入匈奴領(lǐng)土后,被匈奴人找到了弱點從而包圍,李陵以少戰(zhàn)多,雖然手下的士兵們都十分勇猛,但在匈奴車輪戰(zhàn)的進攻下還是抵抗不住,五千人只剩下了幾十人。李陵心知自己怕是難逃一劫,于是讓手下的士兵們把漢旗和身上的貴重物品埋在黃土之下,平莊上陣,準備和匈奴決一死戰(zhàn)。 最終李陵帶領(lǐng)的幾十人只剩下了十幾人,看著自己一手帶出的士兵們現(xiàn)如今滿是疲憊,渾身是傷,李陵再也狠不下心了,對士兵們說:“此戰(zhàn)我們大敗,又有何顏面回去面見父老鄉(xiāng)親,還不如留在匈奴伺機而動,報答皇上對我們的大恩?!痹挳?,帶兵投降。 漢武帝知道這個消息后勃然大怒,大臣們都說李陵是個貪生怕死的小人,辜負了皇上的期望,只有身為太史令的司馬遷站出來說:“皇上啊,李將軍僅僅帶領(lǐng)了五千步兵和匈奴幾萬騎兵作戰(zhàn),這人數(shù)上的差距實在太大了,李將軍以少戰(zhàn)多實屬不易,也重創(chuàng)了匈奴軍隊,想來是走投無路才不得已投降的,相信李將軍心里只有大漢,只有皇上,必然不會真心投降,日后會尋找機會反擊也不一定啊?!?/p> 盛怒中的漢武帝根本聽不進去司馬遷的話,聽到司馬遷居然替李陵辯解,也知道他一向和李陵走得近,更加生氣了,認為司馬遷和李陵是一伙的,都對自己不忠,當場把司馬遷關(guān)進了大牢。 司馬遷出身于一個史官世家當中,其父司馬談同為太史令,祖上也都是史官。他的父親司馬談飽讀詩書,無論天文地理,歷史哲學都十分有造詣,畢生心愿就是寫一本記載中國各朝各代歷史的書籍,讓后人了解歷史。但寫這本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司馬談身體不好,書沒寫完就西去了,這心愿就落在了司馬遷身上。司馬遷一直立志要替父親完成這個偉大的心愿。 為了完成父親的心愿并且讓這本書更加的真實可靠,司馬遷年紀輕輕就遍讀史書典籍,更是前往全國各地去考察研究,通過各種方法來調(diào)查,最大的還原歷史。這一走就是大半個中國。 司馬遷掛科二十年來考察研究,剛準備動筆就碰上了李陵的事情,入了獄,入獄后更是被施以酷刑——腐刑,雖然按照例律可以保釋,但司馬遷兩袖清風,哪來的錢撈他出獄,不明不白的受了酷刑。 腐刑的殘忍之處就是剝奪了司馬遷做男人的權(quán)利,對于一個讀書人來講這是一生的恥辱,司馬遷當時已經(jīng)沒有了活下去的意志,但是自己的身上還背負的家族的使命,父親的遺愿,并且自己已經(jīng)為了這本書努力了這么久,難道要功虧一簣了么?想到著,司馬遷似乎又有了動力。 在監(jiān)獄中司馬遷有大把的時間去思考,最終他還是想通了,想到周文王忍辱寫《周易》,孔子負重育后人,并且著了《春秋》,左丘明雙目失明寫下了《國語》,屈原國破家亡寫出了《離騷》,孫臏被迫殘疾作出了《孫子兵法》,先人如此。自己又怎么不能夠?qū)懗鲆槐尽妒酚洝纺兀?/p> 司馬遷想通以后便開始著手起筆,后來出獄后,官拜中書令,即便朝堂上有許多看不起他的人,但司馬遷依舊不顧世人異樣的眼光一心撲在著書上面,最終用盡自己畢生絕學寫出了震撼歷史的《史記》。 《史記》耗費了司馬遷幾十年的心血,上到黃帝蚩尤下到漢武帝年間,事無巨細,對于歷史的還原度極高,同時中間又夾雜了司馬遷對歷史事件獨到的見解?!妒酚洝冯m為史書卻不枯燥乏味,文筆極高令人神往。無論是對史學還是文學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