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煎好一鍋藥? 文匯報2017-04-10第7版 陸曉玲 上海交通大學(xué)醫(yī)學(xué)院附屬瑞金醫(yī)院藥劑科藥師 煎好一鍋藥,嘗到精華,講究不少。 【煎鍋】 要煎好藥,先選好鍋。鍋不在貴,合適便好,化學(xué)性質(zhì)穩(wěn)定是前提。 砂鍋是首推品種,受熱均勻、保溫性好、價廉物美。還可選擇玻璃和不銹鋼材質(zhì)的。切記不要用鐵鍋、鋁鍋煎煮中藥,以免和藥中成分發(fā)生相互作用。 溫馨貼士:每次煎完藥,要刷洗干凈。 【時間與火候】 煎煮湯藥小口訣:一泡二煎三混合。一泡。煎煮藥前,先加冷水將飲片浸泡20-30分鐘,使藥材充分吸收水分,便于在煎煮過程中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但不宜使用60℃以上的熱水浸泡飲片,以免使藥材組織細(xì)胞內(nèi)的蛋白質(zhì)遇熱凝固、淀粉糊化,不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浸泡時,加水量以高出藥面3-5cm為宜,第二次煎煮酌減。 二煎。先武后文,常攪動。藥液沸前用大火,使水很快沸騰,沸騰后用小火,讓藥液保持微沸狀態(tài),利于藥物成分煎出。一貼藥物煎煮兩次。一般第一煎,沸后煎煮20分鐘;第二煎,沸后煎煮15分鐘。滋補(bǔ)類藥物可略微延長煎煮時間。 三混合。兩次煎煮完的藥液,充分混合后,一日內(nèi),分2-3次服用。 【需特殊對待藥物】 先煎。武火煮沸后文火煎煮10-20分鐘,再與其他藥物合并煎煮。 需先煎的藥物有:1、礦物、動物骨甲類飲片,由于其質(zhì)地堅硬,宜打碎先煎20分鐘。例如生龍骨、生紫石英、生石決明、鱉甲、龜甲等。2、某些有毒飲片,宜先煎1-2小時,起到減毒目的。例如生川烏、生草烏等。 后下。起鍋前5-10分鐘放入即可。需后下的藥物有:1、氣味芳香類飲片,含揮發(fā)成分,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散失。例如薄荷、砂仁、白豆蔻等。2、有效成分易被破壞的飲片,起鍋前10-15分鐘放入。例如鉤藤、苦杏仁、生大黃、番瀉葉等。 包煎。需將飲片裝在布袋中煎煮。需要包煎的藥物有:1、含黏液質(zhì)較多的飲片。以免煎煮過程中黏糊鍋底。例如車前子、葶藶子等。2、富含絨毛的飲片。以免湯藥中混入絨毛,刺激咽喉。例如枇杷葉、旋復(fù)花等。3、花粉等微小飲片。包煎利于充分浸潤。例如蒲黃、海金沙等。 烊化。加熱溶化或隔水燉化后,與其他煎煮好的藥液混合。主要是膠類中藥,例如阿膠、鹿角膠等。 另煎。單獨(dú)煎煮后與其他藥液混合。主要是一些貴重藥材,例如人參、西洋參、羚羊角等。 用時搗碎。煎煮前搗碎。主要是外殼堅硬,有效成分不宜煎出的藥物。例如決明子、豆蔻、桃仁、酸棗仁等。 溫馨提示:煎煮前,臨時搗碎,切勿一次性搗碎多日藥量,不利于藥品貯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