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名著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下教育部規(guī)定的名著閱讀書目。初中階段要求必讀的篇目是以下10部: 1.吳承恩的《西游記》; 2.施耐庵的《水滸傳》; 3.魯迅的《朝花夕拾》; 4.老舍的《駱駝祥子》; 5.冰心的《繁星·春水》; 6.(英)笛福的《魯賓孫漂流記》; 7.(英)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記》; 8.(法)羅曼·羅蘭的《名人傳》; 9.(俄)高爾基的《童年》; 10.(蘇)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那么,如何閱讀名著呢?有什么名著方法和步驟嗎?我們提供給同學們三點建議,請同學們參考。 閱讀前:大體了解作者及背景 在計劃閱讀某部作品之前,應該對作者的生平事跡、家庭背景、政治立場、思想傾向、生存狀況等有大致的了解,這有助于同學們對其作品內容的閱讀和理解。 如閱讀《紅樓夢》,應對曹雪芹的身世有所了解; 閱讀《聊齋志異》,就要了解蒲松齡的身世遭際; 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就要知道奧斯特洛夫斯基的生平經歷; 閱讀《復活》,就應對列夫·托爾斯泰的生平事跡有所了解。 再如讀《水滸傳》,應知道作者施耐庵曾參加過張士誠領導的農民起義。他生活在元明之際,目睹當時朝廷的黑暗、統(tǒng)治者的昏庸、政治的腐敗、社會的不平,便創(chuàng)作了《水滸傳》,以抒寫胸中的憤慨。 閱讀中:基本把握內容、結構 一是弄清故事情節(jié)。小說是通過故事情節(jié)的設置和敘述來反映廣闊的社會生活的。同學們之所以愛讀名著,主要是由于名著的故事情節(jié)生動有趣、扣人心弦、感人肺腑。但是,由于大多數名著是長篇巨制,故事情節(jié)往往復雜多變,頭緒紛繁,再加上作者創(chuàng)作手法各異,因此只有弄清故事情節(jié),才能較為準確地把握整部作品。 如長篇歷史小說《水滸傳》,總的情節(jié)是寫以一百單八將為主的英雄好漢是怎樣被黑暗、殘酷的社會逼上梁山、走上反抗這條道路的。但在每一回里,又根據各自情況的不同而有具體的故事情節(jié)。課文《智取生辰綱》,就是節(jié)選自該作品的第十六回“楊志押送金銀擔,吳用智取生辰綱”,在此,“智取”就是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 二是分析人物性格。一般說來,名著塑造的人物形象眾多,但我們能記住他們,區(qū)分他們,是因為作品里的每個人物都有各自獨特的性格特征。一部《三國演義》,主要人物就多達一百多個,但只要一說到足智多謀為蜀漢鞠躬盡瘁的軍師,我們就知道是諸葛亮;一提起“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權臣,我們就知道是“奸絕”曹操。人物性格不同,發(fā)生在他們身上的故事也就不盡相同?!端疂G傳》中魯智深倒拔垂楊柳、三拳打死鎮(zhèn)關西;《西游記》中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大鬧天宮;《紅樓夢》中劉姥姥“見笑”大觀園,王熙鳳“弄權鐵檻寺”等,都是人物的性格使然。 有的文學名著還就人物的性格配有相應的綽號,最好也能記住,這對分析人物性格有一定的作用。如“黑旋風”是《水滸傳》中李逵的外號,由此可以看出他“風風火火闖九州”的性格特點;“鳳辣子”是《紅樓夢》中王熙鳳的綽號,由此可以看出她性格潑辣的特點,等等。 三是識記名言警句。名著中都有不少名言警句,記住這些名言警句,對提高我們的文學素養(yǎng),提升我們的文化品位是大有裨益的。如我國四大名著中每一章回的回目,均用對偶句的形式擬制,提綱挈領地概括出每一回的內容,記住它們,就記住了章節(jié)的主要內容。 另外,還要強調一點的是不動筆墨不看書。在讀名著時適當地做點兒評點或批注,這樣閱讀的效果會更好。 閱讀后:及時寫出讀后感 這里的讀后感有兩個含義:一是讀完名著后,自己立即動筆寫出讀后感;二是讀讀別人寫的讀后感,如能把二者結合起來更好。自己寫讀后感,勢必要回顧原作,咀嚼回味,從而加深對原作的進一步理解。閱讀別人寫的讀后感,既能觀照自身的閱讀經驗,又能加深對作品的認識和理解,發(fā)現自己所寫讀后感的不足,從而提高自己的文學鑒賞能力。 當然,閱讀名著的方法遠不止這些,同學們完全可以從閱讀實踐中總結出自己獨具個性的閱讀經驗,探索出更好的閱讀方法,以提高閱讀效率。 熱文薦讀 小編私人微信號:liubinxia998或luckysunnylove,歡迎添加好友進一步交流! 《作文指導報》創(chuàng)刊于1985年,全國公開發(fā)行,國內統(tǒng)一刊號:CN41—0086,為中國語文報刊協(xié)會(教育部主管)會報、中國寫作學會閱讀學專業(yè)委員會會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向全國少年兒童推薦的優(yōu)秀少兒報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