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牛橛造像記》,楷書。全稱《長樂王丘穆陵亮夫人尉遲為亡息牛橛造像題記》。也稱《尉遲造像記》、《長樂王造像》。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十二月立?,F(xiàn)在河南洛陽龍門山古陽洞山壁。為龍門造像名品之一,亦為龍門造像題記中紀年之較先者。 龍門二十品之一。高100厘米,寬34厘米,是長樂王丘穆陵亮夫人尉遲氏(后改“尉”姓)為亡去的兒子牛橛所造,過去曾有牛橛龕之稱。造像碑座中間雕刻蓮花一朵,左右二力士抬手作托舉狀,形象生動逼真。碑文字體端莊整肅。 《牛橛造像》體勢峻拔方整,用筆精進挺峭,橫畫起筆多作側(cè)鋒斜入,捺畫波勢銳利,點成三角,垂筆亦作懸針之狀,轉(zhuǎn)折處重頓,具有凌厲果斷,爽朗峻拔之風(fēng)。其字形趨扁,結(jié)體茂密而左右舒展,神態(tài)寬博曠達,意境高古,情趣活躍,在北魏楷書中屬精品力作。 釋文: 太和十九年十一月,使持節(jié)司空公長樂王丘穆陵亮夫人尉遲,為亡息牛橛請工鏤石,造此彌勒像一區(qū),愿牛橛舍於分段之鄉(xiāng),騰逰無礙之境,若存托生,生於天上諸佛之所,若生世界妙樂自在之處,若有苦累,即令解脫三涂惡道,永絕因趣,一切眾生,咸蒙斯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