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三秋樹 原載 |《婚姻與家庭》 每個人都有兩個家,一個是原生家庭,一個是新生家庭。孩子結(jié)婚后,就走入了一個新家,這時父母要懂得放手。 ——小悅 1. 我是一個媽媽,今年57歲,退休2年。 兒子今年31歲,在我退休那年兒子剛好結(jié)婚,一直以來我都非常寵兒子,他結(jié)婚了,我自然也承擔起照顧他和兒媳婦的責任,這在我看來是理所應當?shù)摹?/span> 本來我是想著兒子結(jié)婚后要和我們兩老生活在一起,因為老伴的勸阻,說小兩口要有自己的空間,我才放棄了。 但為了方便照顧兒子兒媳,我和老伴專門搬到他們住的小區(qū),每天早上我會去兒子家?guī)兔ψ鲈顼?、打掃衛(wèi)生,晚上做完晚飯、等他們洗漱準備睡覺才回到自己家。 一天,我像往常一樣,拎著從早市上淘來的新鮮蔬菜,滿懷喜悅地朝兒子家走去??墒菂s沒能打開家門,不是我鑰匙拿錯了,而是兒媳換了門鎖。她說:
那天,我像往常一樣,給他們一家三口做了早餐,打掃了房間,將臟衣服都洗了,然而,他們沒有給我新鎖的鑰匙。也許他們忘了吧。 晚上,兒子來我家,將一把鑰匙交到我手上,我本來提著的心就此放下,但他說了一句:“別讓我媳婦知道?!蔽抑朗虑椴缓唵?。 第二天,也沒多想,照常去兒子家,可剛走到他們家門口,就聽到了里面的爭執(zhí)。 只聽見兒媳不斷在說:
…… 沒想到,我這個堪稱“二十四孝”婆婆的付出,換來的卻是這般聲討,最讓我心塞的是,兒子從頭到尾就一句話:“她是我媽,你讓我怎么辦?” 不管在職場還是家庭,我自認里里外外一把手。可到頭來,在兒媳的眼里,我是一個如此不懂事的人。 2. 回到家,我流著淚向老伴兒訴說自己的委屈:
老伴兒一邊輕輕拍著我的背,一邊說:
接下來都是老伴兒在說,
老伴兒的一席話,句句都說在我心窩子上,難道我就不想出去走走? 說走就走,我連招呼都不打,拉著老伴兒就奔壩上草原去了。在牧民家里,親眼目睹了羊媽媽產(chǎn)子的全過程,看著羊媽媽哺乳小羊的樣子,曾幾何時,我和兒子不也是如此親昵嗎。
老伴兒一邊看著羊群,一邊感慨。很顯然,這次出游,我是負氣出走,他是有備而來。 “真正的母愛,是一場得體的退出?!?/strong>說著,老伴兒掏出手機,讓我看了一篇文章。 它幾乎一針見血地說:不愿意與成年子女分離的父母,與其說他們是愛孩子,不如說他們想對孩子全面把控,這種控制給他們帶來成就感和強大感,讓他們對自己滿意……
7天的草原行,我和老伴兒拍照留念,他教我發(fā)微信,教我如何曬照片,如何美圖秀秀——同樣生活在一個屋檐下的兩口子,我和他的差距已經(jīng)如此之大。 壩上歸來,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手機店,買了蘋果6,賣掉了那來電如雷鳴的老人機。 3. 從手機店出來后,我給兒子打了一個電話,告訴他晚上我想去他家一趟。兒子很吃驚:
我笑笑,沒說什么。 吃過晚飯,我和老伴步行去兒子家。到了他家門口,敲了敲門,是兒媳開的門。 我向他們匯報了這7日的行蹤,然后,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對小兩口說:
我晃動著手里的蘋果6,微笑地看著他們。兒媳率先反應過來:
于是,在他們的幫助下,我瞬間成為了擁有蘋果6和支付寶的人。 那是如此快樂的一個夜晚,臨走時,我從兜里掏出了那把對于我來說,象征著主權(quán)、話語權(quán)、家長權(quán)的鑰匙,悄悄地交到了兒子的手里,對他說:
兒子擁抱了一下我,我的眼睛一下子就濕了——我和他真正的告別是從這個擁抱開始的,盡管那么不舍,但我知道,我已經(jīng)告別得晚了,但還來得及。 “媽,您在哪兒?”我在麗江時,收到兒子發(fā)來的微信。 我迅速地跟老伴兒拍了張合影,發(fā)了過去,并配圖片說明:世界那么大,我和你爸想去看看。 沒多久,兒媳在朋友圈轉(zhuǎn)發(fā)了我和老伴出游的組圖,標題是:我晚年時的楷模,我至親的公公婆婆。 4.
所有的父母都不要把孩子當成是自己的唯一,為了孩子,沒有自己的社會交往,沒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不在乎自己是否快樂,是否幸福。 這種教育帶給孩子的是什么,除了壓力和相互之間的折磨,沒有其他。 給孩子最好的示范是,你們夫妻恩愛,你們幸福,你們有自己的事業(yè),你們有自己的社會角色,在孩子眼睛里你們是一個積極樂觀健康的人。 北大才女趙婕說過這樣一段話:
做父母,是一場心胸和智慧的遠行。不僅僅是做父母,人生的許多時刻都應該懂得進退。 不求孩子完美,不用替我爭臉,更不用幫我養(yǎng)老。只要這個生命健康存在,在這個美麗的世界上走一遍,讓我有機會與他同行一段…… 這是多美的一段話呀,于是告誡自己: 換個方式去愛孩子!只要他們健康、快樂,足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