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在《內經》中稱為“目不瞑”、“不能眠”、“不得臥”《難經》中稱為“不寐”,是指以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征的一種病證。祖國醫(yī)學認為,形成失眠的原因很多:思慮勞倦,內傷心神,陽不交陰,心腎不交,陰虛火旺,肝陽擾動,心膽氣虛,以及胃中不和等因素,均可影響心神而導致失眠,但總病因是與心脾肝腎及陰血不足有關,其病機變化,總屬陽盛陰衰,陰陽失交。正如《景岳全書?不寐》所說:“真陰精血之不足,陰陽不交,而神明有不安其室耳?!惫手委熒?,當以補虛瀉實,調整陰陽為原則。六味地黃丸原名地黃丸,最早見于《小兒藥證直訣》,是滋補腎陰的名方,其方立法,以腎、肝、脾三陰并補而重在補腎陰為主,方中熟地滋腎陰、益精髓是為君藥,山茱萸酸溫滋腎益肝、山藥滋腎補脾是為臣藥,其成三陰并補以收補腎之功,并佐以澤瀉配熟地而瀉腎降濁,丹皮配山茱萸以瀉肝火,茯苓配山藥而滲脾濕,方中三補三瀉,補瀉并用,補虛而瀉實,共收滋補腎陰之效。筆者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加用酸棗仁、夜交藤以養(yǎng)心安神,白芍、天麻以柔肝平肝潛陽,遠志以安神定志,五味子以收斂心神。諸藥并用,以調整陰陽,使陰陽平衡,心神得安,而睡眠好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