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長安+古羅馬=? 翻開地圖,你就可以看到,長安與羅馬大概就是……從右下角到左上角的距離。 張騫出使西域圖 話說,漢朝著名的外交官張騫出使西域所到最遠(yuǎn)的地方,便是大夏(古羅馬)。 雖然是因戰(zhàn)爭而開的頭,但自從打通了這條東西方貿(mào)易之路,它的硝煙味從此就弱了些。 畢竟,沒人會和豐裕的物資錢財過不去。 這條帶著玫瑰色彩的絲路上,每天必定也流通著各式各樣的買賣。 它們的貨幣,見證了一切。 相較于中國古代鑄錢而言,這些打壓式錢幣的圖案性很強。上面多種多樣的文字和圖案,都圍繞著兩個主題而設(shè)計: 王權(quán)和神權(quán)。 絲路上通行的貨幣按形制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希臘羅馬的實心打制錢幣,一種是中原傳統(tǒng)的圓形方孔錢幣。 △ 成都永陵博物館 △ 上海博物館 △ 上海博物館 在絲綢之路的沿途中,有強盛的古羅馬帝國、波斯薩珊、貴霜帝國,也有馬背上的政權(quán)如西突厥、蒙古各汗國等,然而,你知道它們的貨幣都是什么樣子的嗎? 薩珊波斯 薩珊王朝庫思老二世銀幣 (公元590~628年) 薩珊王朝有四百多年的歷史,其金銀幣的流通覆蓋了絲綢之路上的很多地區(qū),東至長安,西至地中海沿岸,都有大量的薩珊錢幣出土。 波斯帝國其它時期的貨幣 ![]() 古拜占庭 (東羅馬帝國)公元395年~1453年 西方錢幣學(xué)家稱其為“古希臘羅馬錢幣文化的延續(xù),文藝復(fù)興前歐洲錢幣文化的源頭”。 東羅馬錢幣圖案沿襲羅馬帝國的風(fēng)格,但國王像由原先的側(cè)面像逐漸改為正面像,錢文希臘和拉丁文混用,計值同樣以希臘和羅馬計數(shù)法共用。 拜占庭帝國 莫里斯銅幣 (公元582~602) 拜占庭帝國 君士坦丁二世銅幣 (公元641~668) ![]() 古希臘 ![]() 古印度 以貴霜時期錢幣為例,它沿用希臘化風(fēng)格,前期以銀銅幣為主,鼎盛時期開始發(fā)行金幣。 圖案多為希臘式的國王像和神像,有些時期還飾以“佛陀”形象。 ![]() 游牧民族 ![]() 古阿拉伯 阿拉伯國家仿制薩珊庫思老二世銀幣 (公元653~670) 王像正面下部的邊緣上打制有阿拉伯文字 阿拉伯帝國早期錢幣采用薩珊制式,只是在錢幣正面打制上阿拉伯文,以示區(qū)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