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王敗寇這個詞說的很現(xiàn)實,點出了世間只重結果不重過程,不問原因的現(xiàn)象。當然現(xiàn)在大家很多也都在說“過程重要,結果無所謂”,尤其在學校聯(lián)誼比賽上經(jīng)常見到一個標語:“友誼第一,比賽第二”,都把結果放在了次要地位。 但是這個規(guī)則,放在歷史上就行不通了。 因為這個關系到一個不能再大的利益——“皇位”,為了一個塊田,一棟房屋可以謙讓,但是在“皇位”面前,大多數(shù)皇子都把持不住,即便你不想,你的屬下也想,不管你是被動還是主動,都很難逃過這場爭奪戰(zhàn)。 李世民、李建成這對親兄弟一樣,為了皇位,外加李元吉,幾個兄弟發(fā)生了血案。公元626年7月2日,在玄武門附近,皇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被自己的兄弟李世民射殺。 李建成,唐高祖李淵的長子,所以被立為皇太子,按照古代皇位立長的繼承制,作為次子的李世民是和皇位沒有關系的。后來是說由于李建成忌憚李世民的功勞,擔心他功高蓋主,威脅到自己這個太子繼承皇位的問題,所以和弟弟李元吉聯(lián)合準備除掉李世民,但是消息泄露,反被李世民先下手為強,命喪玄武門。 后來也有人說,玄武門之變本來就是李世民的一場陰謀。他殺死了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后,逼退了老爹禪位,自己做了皇帝。而且后來還多次向史官要求閱讀記錄皇帝的言行的《起居注》,一開始褚遂良不許,后來在他一再要求下,房玄齡與許敬宗將《起居注》刪定為《高祖實錄》、《今上實錄》給李世民。導致后來關于這場政治斗爭的真相難以考究。 歷史畢竟都是后人寫的,大都是向著后來統(tǒng)治者的利益出發(fā)。所以李世民和李建成究竟是誰先謀劃殺了對方,玄武門之變是不是李世民的陰謀也都不再重要。 本來李建成應該是后來的皇帝的,死后風風光光的葬在皇家陵園,但是作為 太子的他被殺了,歷史不會問他被殺的真正原因,歷史只會告訴他被殺失敗后的結果——成王敗寇,即便你曾經(jīng)是個太子,后來又是自己的弟弟做了皇上,但是作為你死后的家——墓地,會告訴你失敗后的結果。 李建成玄武門被殺后,又被割下頭顱示眾,貞觀二年改葬于隱陵,后來墓志被盜,有幸被追回,2013年李建成墓志被藏入西安博物院。墓志內(nèi)容僅55個字,只是記載死者名字、謚號、死亡時間、下葬時間和地點,沒有一般墓志應記載的生平、功績、評價等。昔日的太子,死后也就這般光景。 李世民的陵園——昭陵,死后的家,大到都可以作為后代人的景區(qū)。 他的老婆、孩子、小舅子、功臣都可以葬在這所陵園中,但貌似沒有看到自己的親兄弟。 兩個人死后的家,一個門可羅雀,一個車水馬龍。不對比不知道,一對比嚇一跳。就連玄武門遺址紀念碑也僅存基座。也許李世民也不想讓后人想起公元626年7月2日那一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