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聊聊汗牛充棟,意思是書運輸時牛累得出汗,存放時可堆至屋頂。形容藏書非常多。出自唐·柳宗元《柳先生集·卷九·陸文通先生墓表》:“其為書;處則充棟宇;出則汗牛馬。”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后世尊他為圣人,當時就有三千人跟隨他學習。當時為了教學的需要,孔子曾經(jīng)整理和修改過《春秋》等。孔子說“春秋以義”,也就是要用《春秋》來讓人們明白“義”。但是孔子一生沒有寫什么自己的著作,只是“述而不作”。 唐代柳宗元說:“自從孔子修改過《春秋》以后,給它作傳的人就多起來了,當時就有五家《左傳》、《公羊傳》、《谷梁傳》、《鄒氏傳》、《夾氏傳》。后來歷朝歷代,都有成百上千的人為它們作注講疏,寫出了很多見解不一的著作。這些書堆起來能塞滿屋子,運出去要使牛馬都累得出汗?!边@就是汗牛充棟的歷史典故。 李白書房“青蓮故居” 蒲松齡書房“聊齋” 王國維的書房 巴金的書房 毛澤東的書房 魯迅的書房 梁啟超書房“飲冰室”
文人書齋的雅昧有三: 一為,書齋之貴,在于養(yǎng)性明志,使人品格高尚; 三為,書齋之靜,在于隔絕塵世,使人心寧神靜。 就是你氣質(zhì)養(yǎng)成的地方 其實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xiàn)代,書房的布置不在于精致、不在于華麗,而在于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情趣。 唐代詩人劉禹錫雖只有一間簡陋的書房,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陋室”,是他的居室兼書房名。詩人曾專門寫了篇膾炙人口的《陋室銘》,以描繪自己書齋的簡陋,表現(xiàn)高潔的志行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現(xiàn)代書房不一定要很大,一個小小的角落就好,昏黃的臺燈,滿架的書,足以抵抗夜晚的孤獨,可以暢讀古今中外史,也可能在書中遇到未曾預料的驚喜,或者在書中獲得未曾有過的安全感與幸福感。 和書為伴,擁書入夢,是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兒 一只筆,一本書,一杯咖啡,我寧愿將余生的所有時光都浪費在它們身上~ 細雨朦朧小石橋, 我花了100個小時選歌,希望你可以用一秒打開它。 I've changed my mind, this love is fine Goodness, gracious, great balls of fire
最能讓你放松下來去安靜讀書的地方, 是哪里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