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 門冬 30g ,沙參 20g,太 子參 15g,姜半夏 10g,陳皮 10g ,木香 5g,砂仁5g,大 棗 3 枚 ,生 甘 草 10g 本病屬 中醫(yī)學(xué) “ 胃痛 ”、 “ 痞滿 ” 、“ 嘔吐” 等范疇。其由消渴而致,陰虛燥熱 是消渴 的主 要病 機(jī) 。故本 病 屬虛實(shí)夾雜之證,以氣陰兩虛為本 ,痰氣壅滯 為標(biāo)。治療上應(yīng) 以滋 陰益氣 為主 ,兼 以理氣 化痰 。本 方 以麥 門冬 、沙參為君 ,滋 陰養(yǎng) 胃; 以太子 參 為 臣,健脾 益氣 ;君 臣藥 合用 使脾 胃之氣 陰得充 ,中焦化源得助 。另佐 以姜半夏、陳皮醒 脾燥濕 ,降逆 化痰 ;木香 、砂仁 理氣和 胃泄?jié)?;大 棗 、生 甘草 調(diào)和諸 藥 。全 方 攻 補(bǔ) 兼 施 ,滋 陰而 不 滯 ,補(bǔ)氣而不助邪 ?,F(xiàn)代藥理研究認(rèn)為木香 可促 進(jìn) 胃腸 平滑 肌 收縮 , 加 強(qiáng) 胃、十二指腸排空;二陳湯能減輕 胃液潴留,對(duì) 胃腸 道 各種 激素 的 分泌 起調(diào) 節(jié)作用 ,為本方提供 了理論依據(j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