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尋根之旅片段 此片由東元影業(yè)三只猴子電影工作室攝制 五月,天朗氣清,撫人的晨光驅(qū)散晚間的寒意,潑灑在青綠的山谷之上。 這里是大別山區(qū),來自深圳的“尋艾之旅”團隊幾日前便來到了以艾聞名的湖北蘄春。他們特地在農(nóng)歷五月之前趕到此地,因為彼時是艾草生長最為旺盛的時節(jié)。
蘄春是醫(yī)圣李時珍的故里,蘄艾則是艾草中聞名天下的品類,關(guān)于此地的地貌與風情、關(guān)于艾草的文化與歷史、關(guān)于這里的種種情狀……攝制組此行的目的是:溯源。
艾灸作為中醫(yī)瑰寶瀕臨失傳,讓人不禁嘆惋。,此次艾灸尋根是為了讓更多的人認識艾灸文化、了解艾灸文化,進而推動艾灸的傳承,而這,也是艾艾貼主動肩負的社會責任。
北緯三十度是最適宜艾草生長的緯度,蘄春就處于這一黃金地帶。夾雜在群山之間,又有細流在谷地之中穿行而過,這對于艾草來說無疑是得天獨厚的生長環(huán)境。彼時正是蘄艾茂密的時節(jié),蔥綠的艾草枝葉漫過人的腰間,再向深處走去,就會融入艾草匯成的綠色洋流里。深吸一口氣,蘄艾的清香混著淡淡的泥土味,一股腦兒地鉆進人的唇齒心脾。
從這一天起,我們的尋根團隊遍訪蘄艾的種植基地,向種植專家、研究學者、經(jīng)營廠商、手工藝人了解蘄艾的種植研究與生產(chǎn)經(jīng)營狀況,逐漸對艾灸的歷史有了全景式的了解。而在我們的走訪之中,也遇到了一位不得不說的貴人——張梁森老先生。
張梁森老師是蘄春縣人,被譽為“蘄春才子”,早在1993年他就整理出了我國第一部《李時珍傳記選》,現(xiàn)在他是世界藝術(shù)家協(xié)會理事,中國李時珍學術(shù)研究會會員。張老師可以說是蘄春縣的活地圖了,他對蘄春的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皆有著深厚的理解,正是在他的鼎力幫助下,我們對于蘄艾的探究有了更加清晰的脈絡(luò)。
在山水之間捕捉此地的鐘靈俊秀,在田野之上觀察艾草的成長收割,在書閣之中尋覓文化的發(fā)展源流。蘄春的攝制之行中,我們始終在路上學習與成長。
告別蘄春之后,我們又走訪了南陽、安慶、深圳、香港等十多個城市,在奔波的旅途中探索艾文化的究竟。最終,歷時八十多天的艾灸尋根之旅也隨著紀錄片攝制的結(jié)束而落下了帷幕。
一路走來,要感謝那些曾在路上熱情幫助過我們的伙伴。在此之前,我們互不相識,但艾將我們聯(lián)系起來,生命自此有了這些美麗的碰撞。
從生產(chǎn)源頭到經(jīng)營制造者,從文化考察到藥用研究專家,在艾灸文化的長河中,有著太多太多默默奉獻的人,他們所關(guān)注的不僅是健康的事業(yè),也是一個民族的文化傳承。拯救瀕臨失傳的艾灸瑰寶,他們是最重要的一份力量,而艾艾貼團隊也都與有榮焉。
此次公布的片段,為《尋艾之旅》五分鐘先導版。此片現(xiàn)已完成全部后期制作,敬請期待。弘揚國粹之美,傳承艾灸文化,艾艾貼謹以此片,獻給每一位為艾而生的人。 本文由【艾艾貼訂閱號】綜合整理/原創(chuàng) 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艾艾貼訂閱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