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史上,頂級的謀士中郭嘉確實算是一位。此外,諸葛亮在真實歷史中謀略上并不是最頂尖級別的,他是政治家和外交家,謀略并不是非常出色,軍事才能也不是一等一,治軍才能好并不代表是軍事家。還有如司馬懿、賈詡雖然謀略都是頂級的,但類型不太一樣。司馬懿篇軍事家,而賈詡則完完全全是謀士,在戰(zhàn)場上指揮戰(zhàn)斗根本不行。郭嘉的才能類似于賈詡,所以這些人不可同日而與,各有優(yōu)勢,但如果純粹論謀略的話,從各方人事關系,政治斗爭等方面綜合來看,我自認為郭嘉是三國最聰明的人。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曹操帳下著名謀士。 郭嘉原為袁紹部下,后轉(zhuǎn)投曹操,為曹操統(tǒng)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勛,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在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謚曰貞侯。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曹操稱贊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 2、屢獻奇謀 當時,各路諸侯割據(jù)一隅,虎爭天下。在這種情況下,郭嘉對一個個敵手心理狀態(tài)的準確判斷,便常常成了曹操獲勝的關鍵。 建安二年(197年),曹操討張繡新敗,袁紹寫信羞辱。曹操正擔心自己不具備與袁紹抗衡的能力之時,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之說。不但振作了曹軍將士的斗志,更助曹操擬定了遠期和近期的作戰(zhàn)目標。 建安三年(198年),劉備為呂布所破,依附于曹操。郭嘉亦認為劉備有萬人敵關羽、張飛跟隨,而劉備得人心,不會為人之下。所以向曹操上諫:“古人有說:‘一日放縱敵人,便成數(shù)世的禍患。’宜早些建立恰當?shù)奈恢?。”意思就是要軟禁劉備,但曹操卻不接納軟禁劉備的計謀,為了使他心服于自己,反而對劉備更親近。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為了免于將來同袁紹作戰(zhàn)時前后受敵。郭嘉分析道:“袁紹向來優(yōu)柔寡斷,不會迅速作出反應。劉備人心未歸,立足未穩(wěn),迅速進攻,他必敗無疑。然后再回師對付袁紹,這是改變腹背受敵的最好機會,決不能失去?!庇谑牵懿倥e師東征,大破劉備,俘虜了劉備的妻子,擒了關羽,進而又擊破了和劉備聯(lián)合的東海賊寇。情況正如郭嘉所料,袁紹果然還沒有作出反應,劉備就已被擊敗。 建安十年(205年),郭嘉建議曹操多多招募重用青、冀、幽、并四州名士,收附民心,徹底鞏固控制抵御。曹操采納了他的意見,甚至重用了曾經(jīng)詆毀過自己的陳琳,果然有千金市骨之效。 3、因他之死才出現(xiàn)了三國鼎立 郭嘉在曹操集團中的重要地位是無人可以替代的,甚至可以將曹操的戎馬生涯按郭嘉之死分為前后兩部分。生前,郭嘉幫助曹操統(tǒng)一了北方:在曹操先后剿滅呂布、袁紹及其余部的戰(zhàn)斗中,郭嘉居功至偉。郭嘉死后,曹操除在西北面與馬騰、韓遂等草寇型軍閥的戰(zhàn)爭中取得一些戰(zhàn)績外,基本上處于停滯不前的境地。208 年赤壁之戰(zhàn)后,更留下一個天下三分的無奈結(jié)局。對此曹操本人亦深有體會,不然他不會在赤壁戰(zhàn)敗后的退卻路上,發(fā)出這樣一聲孤猿泣血般的哀嘆:“郭奉孝(郭嘉)在,不使孤至此?!?/p> |
|
來自: 昵稱VChmUhmv > 《四、史籍/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