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心絞痛屬“胸痹”“真心痛”等范疇,臨床以胸部悶痛,短氣,喘息不得臥,甚至胸痛徹背,背痛徹胸為主癥,其病機仲景用“陽微陰弦”概括之。此病之“本”為心氣不足,胸陽不振;病之“標(biāo)”為痰瘀交阻,氣血逆亂。臨床治療用藥要訣有三:一為益氣培本,氣行血行,宗氣貫于心脈而行氣血,氣虛則血滯,氣盛則血行,習(xí)用黃芪、黨參培補宗氣,俾心脈充實而血液暢行;二為宣暢氣機,升清降濁,每用葛根、川芎升散清氣,用降香、決明子降泄?jié)釟猓簧唤?,使清曠之區(qū)舒展;三為溫通心陽,祛寒解凝,胸痹之根本乃陽氣式微,陰邪彌漫,須用附子溫通心陽,取離照當(dāng)空,陰霾自散之意。自擬“益心湯”,取補氣與活血同用,通補兼施。固本清源,用于冠心病心絞痛,頗有效驗。 益心湯組成:黨參15g 黃芪15g 葛根15g 川芎9g 丹參15g 赤芍9g 山楂30g 決明子30g 菖蒲4.5g 降香3g。 益心湯重用黨參、黃芪益氣養(yǎng)心為君,輔以葛根、川芎、丹參、赤芍、山楂、降香活血通脈為臣,君臣相配,旨在益氣活血,俾氣足則助血行,血行則血瘀得除;少佐微寒之決明子,既可防君臣之藥辛燥太過,又取其氣浮之性,疏通上下氣機,以增活血之力;使以菖蒲引諸藥入心,開竅通絡(luò)。諸藥相配,共奏益氣養(yǎng)心,行氣活血,祛瘀止痛之功,活用于冠心病心絞痛,癥見胸悶心痛,怔忡氣短,勞則易發(fā),神疲懶言,動則汗出,形寒喜暖,舌淡而胖,瘀斑或瘀點,苔薄白,脈細弱,或遲,或見結(jié)脈、代脈等氣虛血瘀者。 益心湯的常用加減法:若血瘀氣滯,心痛如刺痛、紋理者,加血竭粉、麝香粉、三七粉,等量和勻,每服1.5g 以活血止痛;氣機阻滯,胸部窒悶者,加枳殼9g 桔梗5g 一升一降,調(diào)暢氣機。如出現(xiàn)柯興氏癥,可配伍生地、知母、益母草使用。病久瘀濁交阻,肌膚甲錯,舌紫苔白,脈弦而數(shù),服上方時加活血化瘀藥必不可少。 李×,男,9歲,診斷腎病綜合癥,已用過激素。浮腫顯著,精神萎靡,臉色恍白,血清蛋白降低,白蛋白僅2g 血膽固醇13mmol/L,尿蛋白(++++)。用強的松30天無效,改服上方半載,癥狀逐漸消失,實驗室檢查全部正常。隨訪20年,無復(fù)發(fā),婚后得1子,已6歲。 趙×,女,7歲,腎病綜合癥,未服過激素。頭臉及全身浮腫,經(jīng)門診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防己黃芪湯等中藥治療無效,乃收入病房。給服代激素方,每服1.5g 日2次,連續(xù)服用5個月,癥狀消失,實驗室檢驗正常出院。隨訪20年,無復(fù)發(fā),婚后育1女,母女均健。 |
|
來自: lqz中醫(yī)文獻館 > 《顏德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