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的疾病往往能通過舌苔反映出來,今天小編就談?wù)勥@個(gè)舌苔怎么望。 舌苔,是舌體上附著的一層苔狀物,由胃氣所生。正常舌象,是舌體柔軟,活動(dòng)自如,顏色淡紅,舌面鋪有薄薄的、顆粒均勻、干濕適中的白苔,常描寫為“淡紅舌、薄白苔”,是胃氣正常的表現(xiàn),病苔是胃氣挾邪氣上蒸而成。 舌與臟腑分候部位 1、望苔色 苔色主要有白、黃、灰、黑四種。苔色與病邪性質(zhì)有關(guān),故察苔色可以推斷疾病性質(zhì)。 (1)白苔:一般常見于表證、寒證。 薄白苔---正常、表證初起 舌淡苔白---里寒證 積粉苔(舌上滿布白苔,有如白粉堆積在舌上,捫之不燥)---濁邪與熱毒互結(jié),常見于瘟疫,亦見于內(nèi)癰。(捫是摸的意思) (2)黃苔:主熱證、里證。 一般淡黃為熱輕,深黃為熱重,焦黃為熱結(jié) 外感病,苔由白轉(zhuǎn)黃者---表邪入里化熱 舌淡胖嫩而見苔黃滑潤者---陽虛水濕不化 注:由于黃苔主熱主里,因此黃苔又常與紅絳舌并見。 (3)灰苔:主里證,可見于里熱證,亦可寒濕證。 灰色即淺黑色,??砂l(fā)展為黑苔,故灰黑苔常同時(shí)并見。 灰苔可由白苔轉(zhuǎn)化而來,也可與黃苔同時(shí)并見。 苔灰而潤---寒濕內(nèi)阻,或痰飲內(nèi)停; 而苔灰干燥---熱熾津傷,或陰虛火旺。 (4)黑苔:主里證,主熱極又主寒盛。 黑苔多由灰苔或焦黃苔發(fā)展而來,常見于疾病的嚴(yán)重階段。 苔黑而燥裂,甚則生芒刺---熱極津枯 苔黑而潤滑---陽虛寒盛 所以灰黑苔辨寒熱,看苔之干燥與潤滑有重要意義。 2、望苔質(zhì) 主要觀察舌苔的厚薄、潤燥、膩腐、剝脫、有根無根等變化。 (1)薄苔:透過舌苔能隱隱見到舌質(zhì),又稱見底苔,一般是疾病初起,病邪在表,病情較輕者。 (2)厚苔:透過舌苔見不到苔下之舌質(zhì),又稱不見底苔,病邪傳里,病情較重,或內(nèi)有食飲痰濕積滯者。 (3)潤燥:正常舌苔是潤澤的,為津液上承之征。 苔面干燥,望之枯涸,捫之無津---燥苔 苔面粗糙刺手---糙苔,多見于熱盛津傷或陰液虧耗的病證。 苔面水分過多,捫之滑利而濕---滑苔,多是水濕內(nèi)停之征。 舌苔由燥轉(zhuǎn)潤,往往是熱邪漸退或津液漸復(fù)之象,表示病情好轉(zhuǎn),若由潤變燥,則表明津液已傷,熱勢加重,或邪從熱化。 (4)膩苔,是舌面上覆蓋著一層濁而滑膩的苔垢,顆粒細(xì)膩而致密,刮之難去,多見于濕濁、痰飲、食積等陽氣被陰邪所抑的病變,如痰飲、濕溫等病證。 (5)腐苔:苔質(zhì)顆粒較大,松軟而厚,形如豆腐渣堆積舌面,刮之易脫,多由陽熱有余,蒸騰胃中腐濁邪氣上升而成,常見于食積、痰濁等病。 (6)有根與無根 有根苔:舌苔堅(jiān)斂而著實(shí),緊貼著舌面,刮之難去(有根),舌與苔如同一體,苔像從舌里長出來的,又叫真苔;多為實(shí)證、熱證,表示有胃氣。 無根苔:而舌苔不著實(shí),似浮涂在舌上,刮之即去(無根),不像是從舌上生出來的,又叫假苔。多見于虛證、寒證,表示胃氣衰。 此篇文章需細(xì)細(xì)品味,每讀一遍都會有收獲,需要思考和積累才能真正看懂這篇文章。 在我們短促而又漫長的一生中 我們在苦苦地尋找人生的幸福 可幸福往往又與我們失之交臂 當(dāng)我們?yōu)榇硕谋M寶貴的青春年華 皺紋也悄悄地爬上了眼角的時(shí)候 我們或許才能稍稍懂得生活實(shí)際上意味著什么——摘自《平凡的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