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中英文論文寫作的最大不同

 zhbneo1980 2017-03-22

 英語寫作 

以前跟博士老板寫文章的時候,老板面授機宜,說了一些寫作要點。大體知道宏觀上怎么安排文章了。然后跟博士后老板寫第一篇文章的時候自我感覺總體上的把握沒有問題,結(jié)果卻發(fā)生如下對話:


我寫(為了說明簡單,這樣都翻譯成中文):
A是由于B的存在造成的,
而C會產(chǎn)生B,
為了減少A,我們必須減少C。


老板說:你這樣寫,我不知道第二句為什么要提C呢?
我一愣,很奇怪:因為C會產(chǎn)生B啊?(心想這不是很明顯嗎?)
老板改成了:
A是由于B的存在造成的,
B會被C所誘發(fā),
所以減少C,就會減少A。


我一看,換了個表述而已,有什么不同嗎?百思不得其解。問老板為什么要這么改,老板還是那句話,按原先的寫法,她不知道為什么要提C。我最后還是不明白。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這篇文章《The Science of Scientific Writing》by George D. Gopen and Judith A. Swan。



原來,句子有所謂的the stress position,就是讀者期望看到重要的信息和新信息的位置,所以寫作的時候要把你重要的東西放在這個位置。句子還有所謂的the topic position,它建立了讀者對這個句子的期望。


更奇妙的是,不同的語言,由于閱讀習(xí)慣的不同,它的the stress position是不太的:中文的the stress position是在句子的前面,英文是在句子的后面,這叫save the best for the last。對英文來說,它的the topic position是在句子的前面,而中文沒有the topic position。



最理想的英文句子的組織方式是用前面的the topic position來提到前面的舊信息,這樣讀者就知道這個句子是要跟舊信息相關(guān)的,而用后面的the stress position來提到新信息,這樣一個句子實現(xiàn)了一個建立舊信息和新信息聯(lián)系的過程。這樣一句接一句形成了信息的流動和邏輯的建立或轉(zhuǎn)換。


反過來看我的表述,我還是用中文的表達習(xí)慣,在第二句中把新信息放在了前面。對我來說這個邏輯沒有問題??墒菍τ谟⑽膰业娜藖碚f會很別扭,因為在 他們期望看到舊信息的地方看到了新的信息,他們就會迷失。而在應(yīng)該有新信息的地方看到舊信息,他們又會失去興趣。雖然最終他們也能懂,但是對他們來說,讀 起來就很費勁。我老板改的,就完全符合英文讀者的閱讀習(xí)慣。



所以有人說,你看一篇英文文章,如果讀起來特別順口的話,往往它是中國人寫的,因為我們對the stress position有相同的習(xí)慣。知道了上面組織英文句子的原則,寫起來就可以把句子搞的緊湊一點。


還有一個問題是,有時候我們不能完全做到每次都用舊信息帶入新信息,那怎么辦呢?那就要借助連詞的作用了。這一點,中英文差別倒不是很大。


比如:A類材料中會有性質(zhì)B。
B很普遍,可以用理論C解釋。
但是,最近在A類中發(fā)現(xiàn)有某些材料沒有性質(zhì)B。


其中第三句的A在第二句沒有出現(xiàn),而如果把在第二句有出現(xiàn)的B作主語又不好造句,只好利用連詞:但是。
同樣的道理推廣到段落:我們最好在每一段的開頭用一句topic sentence(主題句),句子前半部分提到上一段的主題名詞,后半部分提到這一段的主題。通過這樣,我們又把大的單元,段落,給有機的連接起來了。



至于英文寫作中的整體結(jié)構(gòu)問題,實際跟中外區(qū)別倒不大。想想近代科學(xué)都是西方傳到中國,所以這些模式都是西方的模式。只不過我們有自己的語言,所以最大的區(qū)別還是句子的組織上。


當(dāng)明白中英文論文寫作的最大不同后,你就可以寫出比較符合英文閱讀習(xí)慣的文章來了。


優(yōu)秀評論:


熊文:

在英語中,
當(dāng)你把一個漢語句子分解為多個獨立的英語句子的時候(比如上述的三個),
你就自然會發(fā)現(xiàn),只有你老板說的方式此能夠?qū)懴氯ァ?br>
因此在英文的“一根筋”的表達上是:
A是由于B的存在造成的。 注意:是句號,因為這是一個完整意義的句子了。
B會被C所誘發(fā)。注意:是句號,因為這也是一個完整意義的句子了。
所以減少C,就會減少A。
A是由于B的存在造成的。B會被C所誘發(fā),
所以減少C,就會減少A。注意:是句號,因為這也是一個完整意義的句子了。


就形式上而言說的完全正確。

就理論而言,英語的特點是每一句話必須包含完整的意義,因而必須斷句。
比如:中文 -- 中國人的聰明能干享譽全球;但是用英文可能說成兩句:中國人是非常聰明能干的,(他的)聰明能干的(聲譽)享譽全球。

在漢語中:
A是由于B的存在造成的,
而C會產(chǎn)生B,
為了減少A,我們必須減少C。
可以只是一個句子。

而在英語中:
A是由于B的存在造成的,
B會被C所誘發(fā),
所以減少C,就會減少A。

一般會寫成三個句子。

呵呵,要學(xué)會理解:老外的行為方式和語言習(xí)慣都是:一根筋!

本文轉(zhuǎn)自吳健生科學(xué)網(wǎng)博客






關(guān)于美捷登

 原創(chuàng)類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美捷登觀點;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