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青龍湯治療肺癌頑咳 朱某, 男, 52 歲?;颊?2004 年5 月始起咽喉作癢作嗆, 隨之咳嗽頻作, 日漸加劇。伴胸悶氣促, 甚則如窒息狀, 痰白黏, 入夜難以平臥。2005 年 6 月起出現(xiàn)干咳少痰, 胸悶, 午后發(fā)熱, 周身乏力, 曾投用大量抗生素、 激素、 支氣管解痙劑及噴霧劑等治療,效果不明顯。經(jīng)某結(jié)核病防治所胸片查示: 右下肺球形病灶。后轉(zhuǎn)院痰涂片發(fā)現(xiàn)癌細胞, 又行支氣管鏡檢并取活檢診為肺小細胞癌。因患者不同意手術(shù)治療, 又行 3 次化療及胸部放射治療, 病情未見好轉(zhuǎn), 反復(fù)性咳嗽喘促 , 越發(fā)越甚。2006 年 6 月 21日突咳喘劇作, 醫(yī)始投射干麻黃湯未效。遷延數(shù) 日后 , 延他 醫(yī),初服紅參, 繼服高麗參, 后服人參精, 歷時 10余 日, 病情逐 日加重, 遂來就診??滔掠^其形面如染, 咳喘抬肩, 端坐如鐘, 咳嗽頻頻, 時作干嘔, 痰量多、 色白清稀。頭面汗 出如珠, 證有垂危之勢。但觀其脈沉弦且緊, 至數(shù)均勻和緩。遂投小青龍湯加減: 麻黃 6g, 桂枝9g, 干姜 6g, 白芍 12g, 細辛 3g, 半夏 9g, 五味子 12g, 炙甘草6g, 大棗 15g, 杏仁9g。上方服后, 當(dāng)晚喘咳減半。3 劑后呼吸平緩, 汗出頓止, 能平臥, 并進飲食。 (按): 患者癌瘤襲肺雖久, 但素體健壯, 且精與神俱存。雖氣短難言, 但聲音清晰, 語言斷續(xù)乃呼吸急促所致。雖汗 自出, 但僅見于面部, 由氣急而迫液外出, 外氣皮不固也。雖有惡寒, 但四肢不甚冷, 非真陽虛衰, 應(yīng)視為表證惡寒。頻頻咳嗽、 干嘔, 不得臥, 為水飲 內(nèi)停之疚。水停心下 , 胃氣上逆則干嘔。外寒內(nèi)飲, 壅塞于肺, 致肺氣失宣, 肅降失常, 痰氣交阻而喘息咳嗽。其脈沉弦且緊, 弦主痰飲, 緊主寒, 為痰飲之常脈?!?傷寒論》 第 40條云: “ 傷寒表不解, 心下有水氣, 干嘔, 發(fā)熱而咳, 或渴, 或利, 或咳, 或小便不利, 少腹?jié)M或喘者, 小青龍湯主之” 。本案與小青龍湯脈證相參。蓋小青龍湯有解表散寒、 溫肺化飲之功, 為散寒逐飲之常用方劑。方內(nèi)既有麻黃之發(fā)汗平喘, 又有五味子、 白芍之收斂, 一開一合致散而肺氣不傷。《 傷寒論》 中, 小青龍湯原為表實無汗而兼內(nèi)飲者設(shè) , 可常用于微見汗出者。微汗出者肺氣已開, 酸收之品適宜。今患者頭面部汗出淋滴, 故減輕麻黃用量,加重五味子用量, 以防發(fā)散太過。加杏仁、 桂枝瀉肺利水平喘。加大棗平和諸藥保護胃氣。可見肺癌之咳不外虛實兩端, 然而虛實二證并非青白分明, 顯而易辨, 常錯綜復(fù)雜, 臨證當(dāng)機圓法活 , 方可 收效 。 2、葶藶 大棗瀉肺 湯合真武湯治療肺癌上腔靜脈綜合征 于某, 男 , 78 歲。于2008 年 2 月 10 日因右胸痛, 干咳, 音啞就診于某醫(yī)院, 經(jīng)胸部 CT 確診為右肺癌伴肺門及隆突下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 細胞學(xué)穿刺診斷為未分化癌。同年 6 月 26 日因頭面頸胸水腫, 呼吸困難 , 不能平臥, 聲音嘶啞而住院。查體: 右鎖骨上可觸及 1. 5 X0. 5cm大小的淋巴結(jié) 1 枚 , 頸胸靜脈怒張. 兩肺可聞干濕性 羅音 。心律 齊, 肝脾 未捫及 , 腹部 叩診 無移 動性 濁音. 雙下肢無浮腫。臨床診斷: 右肺未分化癌 , 肺門及縱膈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并上腔靜脈綜合征。經(jīng)放化療及對癥支持療法, 癥無緩解, 請中醫(yī)會診 ??淘\ : 癥狀 及體征同前 , 顏面晦暗 , 嗆咳胸 痛 , 咯稀 白泡沫痰, 頭昏心悸, 背心寒冷, 舌質(zhì)暗紅、 苔自膩、 舌體胖大, 脈沉細。辨證屬痰瘀阻于胸膈, 腎虛水泛。予葶藶大棗瀉肺湯合真武湯化裁: 葶藶子 20g, 大棗 1 0枚, 澤蘭 30g。豬苓 15g, 炙附子 10g,白芥子 1 0g, 白術(shù) 30g, 白芍 15g, 茯苓 20 g, 生姜 10g, 水蛭粉 1. 5g( 沖服) 。水煎服, 每日1劑, 每 日3 次。治療 1周 , 頭面頸胸水腫漸消, 呼吸氣急緩解。守原方繼續(xù)辨證調(diào)治, 水腫消失, 呼吸平穩(wěn)。帶瘤 生存 6 個 月。 (按): 上腔靜脈綜合征是肺癌晚期常見并發(fā)癥, 屬祖國醫(yī)學(xué)“ 喘癥” 、 “ 水腫” 范疇。肺為水之上源, 肺癌晚期, 肺氣耗散, 傷陰損陽, 心肺營運不暢, 脾腎陽氣衰竭 , 使氣機升降失調(diào), 水飲瘀毒泛濫, 結(jié)于胸隔之上, 阻遏清陽, 凌心射肺 , 并溢于肌膚。故見頭面頸胸 水腫。顏 面晦暗, 喘憋氣 急 , 不 能平臥 , 頭 昏心 悸等癥。治療應(yīng)瀉肺利水, 溫腎消瘀, 以截生痰之源。故以葶藶大棗瀉肺湯合真武湯化裁。方中葶藶子、大棗瀉肺行水, 下氣平喘; 附子、茯苓 、 白術(shù)溫 陽化氣 , 健脾 利水 ; 白芥 子去皮 里膜 外 之痰 ; 澤蘭 、豬苓 、 水蛭粉逐瘀利水 。諸藥合用 , 使水去而腫消 。 3、小柴胡湯合 白虎湯治療肺癌 之癌 性發(fā) 熱 張某 , 男 , 61 歲 。因惡 寒 發(fā)熱 二 月 余 于 2008 年 3 月就 診 。2008 年 1月 , 無明顯誘 因出現(xiàn) 惡寒 發(fā)熱 , 無汗 , 咳嗽 咯黃痰 。經(jīng)CT 及細胞學(xué)檢 查為左 肺腺 癌并 左上 肺 感染 。拒 行 手術(shù) 及放 化療。在外院先后以靜脈滴注抗生素 、 抗病毒藥物、 激素等 , 并 口眼消炎痛及物理降溫, 體溫短時間內(nèi)稍降, 復(fù)又升高, 最高達 39.8℃。如此反復(fù) 2 月之久, 患者及家屬已失去治療 信心, 經(jīng)介紹, 求中醫(yī)一試??淘\ : 惡寒, 壯熱, 無汗, 口渴喜飲 , 口干苦,大便 2 日未行 , 小便黃 , 舌質(zhì)紅 , 苔黃 膩 , 脈 弦。辨證 為少 陽病熱傳陽明。治宜和解少陽、 清熱解毒。予小柴胡湯合白虎湯化裁,處方 : 柴胡 30g , 黃芩 12g, 法夏 12g, 竹葉15g, 連翹 15g, 黨參 10g,大棗 10g, 甘草 10g, 生 姜 10g, 生 石膏 30g , 知 母 12g。服 方 3 劑 ,惡寒發(fā)熱明顯減輕 , 最高體溫 37. 6℃, 大便通, 小便調(diào), 咳嗽減輕, 納食增加。繼進 3 劑, 體溫降至正常。 (按): 發(fā)熱是肺癌常 見的 癥狀之 一 , 其病 因 主要 與 合并感 染 、腫瘤組織 壞死分解產(chǎn)生致 熱源 等 因素有 關(guān)。小柴 胡 湯出 自《 傷寒論》 第96 條: “ 傷寒五六 日, 中風(fēng), 往來寒熱, 胸脅苦滿 , 嘿嘿不欲飲食 , 心煩喜嘔 , 或胸中煩而不嘔, 或渴 , 或腹中痛, 或脅下痞硬 , 或心下悸 , 小便不利 , 或不 渴 , 身有微 熱 , 或咳者 , 小柴胡 湯主之。 ” 肺癌初起 , 肺失疏泄 , 致使邪結(jié)脅下, 陽氣出入受阻, 陽氣郁遏 , 不能外達就不發(fā)熱而惡寒 , 蓄極得 通 , 陽氣 向外 , 復(fù) 發(fā)熱 而不惡寒。這樣正邪分爭, 以惡寒開始, 發(fā)熱告終, 發(fā)熱次數(shù)不定, 亦無規(guī)律 , 形成往來寒熱。小柴胡湯方中, 柴胡氣質(zhì)輕清, 苦味最薄 , 能疏少 陽之郁滯 ; 黃芩苦寒 , 氣 味較重 , 能清 胸腹蘊 熱 以除煩滿, 柴芩合用 , 能解少 陽半表半里之邪; 半夏、 生姜調(diào)理胃氣; 人參、 大棗 、 炙甘 草 益氣 和 中, 扶正 祛 邪。本 方 寒 溫并 用 , 升降 協(xié)調(diào), 有疏利三焦、 條達上下 、 宣通內(nèi)外、 和暢氣機的作用。白虎湯方出自《 傷寒論》 第 176 條: “ 傷寒, 脈浮滑, 此以表有熱 , 里有寒,白虎湯主之” 。脈浮, 為陽熱浮盛 于外; 脈滑, 主實熱壅盛于里,表里俱熱 , 故原文說“ 此 以表 有熱 , 里有 熱 ” 。 以脈 測癥 , 以方 測癥 , 當(dāng)有壯熱 、 汗 出、 不惡 寒 、 反惡 熱 、 尿 赤 口渴 、 舌紅 苔黃等 癥。里熱壅盛, 充斥內(nèi)外, 故治以白虎湯清透熱邪?!?溫病條辯》 云:“ 白虎本 為達熱出表 , 脈 浮弦而細 者 , 不 可與也 , 脈沉 者 , 不 可 與也。不渴者, 不可與也, 汗不出者, 不可 與也” 。而《 傷寒來蘇集》亦有 “ 發(fā)熱無汗 , 其表 不解 者 , 不 可與 白虎湯 ” 之 說 , 臨 床上肺癌性 發(fā)熱 的患者多無汗 , 不必 拘泥 于吳鞠 通之 “ 四禁 ” 。大凡 掌握表邪未解者應(yīng)慎用, 而里熱未盛或病非陽明實熱者在禁用之列。如患者壯熱無汗, 然其脈洪大, 口大渴, 喜飲 , 大便秘結(jié), 陽明里熱熾盛。若遵前人之言, 不可用 白虎湯, 則必高熱不退 , 傷陰耗液, 致使病情加重?!?醫(yī)學(xué)衷中參西錄》 云: “ 石膏原具發(fā)表之性, 其汗不出者不正可借以發(fā)其汗乎? ? ? 然陽明實熱之證,渴而兼汗出者, 十人之中不過一二人 , 是不幾將白虎湯置之無用之地乎?” 此確為經(jīng)驗之談。本案中小柴胡湯合白虎湯和解少 陽清透熱 邪 , 并加 連翹 、 竹 葉解毒 生津 , 切 中病機 , 故收效甚捷 。 4、柴胡桂枝干 姜湯治療肺癌胸腔積液 邱某 , 男 , 68 歲 , 2007 年 4 月 1日初診。患者 自述 咳嗽 , 右側(cè)胸脅疼痛 l 0 天, 逐漸發(fā)生呼吸困難. 遂來院, 經(jīng) CT 檢查發(fā)現(xiàn)右肺占位、 縱隔淋巴結(jié)腫大、 胸腔積液 積液達前第 3 肋間. 胸水檢查發(fā)現(xiàn)大量癌細胞。在西醫(yī)院予 以放化療胸水未 見減少, 只能借助引流管引流胸水, 患者十分痛苦, 遂求助中醫(yī)。門診醫(yī)生給予“ 十棗湯” 研末口服. 治療一周. 效果不顯, 遂住院治療。余查其右側(cè)胸脅脹滿, 往來寒熱 , 舌質(zhì)淡紅、 苔 白滑, 脈弦滑; 右肺叩診濁音界胸前第 三肋間. 呼吸音 明顯減 弱。B 超示 : 右 側(cè)胸水11. 8cm 。余認(rèn)為其為邪入少陽, 少 陽樞機不利, 水邪停聚所致。屬 中醫(yī) “懸飲 ” 范疇 , 遂投 以柴胡桂枝 干姜 湯以和解少 陽, 溫化水飲。處方: 柴胡 30g. 黃芩 25g, 桂枝 15g, 干姜 20g, 天花粉 20g. 煅牡蠣 20g , 炙甘草 20g , 桑 白皮 20g, 石葦 20g。服藥 10 劑 , 復(fù)查胸腔 B 超示 : 右側(cè)胸水 6. 0cm。繼以上方調(diào)治半月 , 諸癥悉除 , 患者痊愈 出院。 (按) : 肺癌胸腔積液是肺癌晚期的常見并發(fā)癥, 嚴(yán)重地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和生存期。懸飲為飲停脅下所產(chǎn)生的病證。其病機為邪入少陽, 致少陽樞機不利, 陽氣不得溫化水飲 , 飲停脅下.進一步阻礙了少陽氣機, 故產(chǎn)生了一系列病癥?!?金匱要略》提出: “ 病痰飲者, 當(dāng)以溫藥和之” 的治飲總則。而治懸飲更須先開達少陽氣機. 引藥以入少陽, 而柴胡桂枝干姜湯本為治療少陽病兼水飲內(nèi)結(jié)之證而設(shè) 。方中柴胡、 黃芩、 半夏同用能和解少陽, 通利三焦; 桂枝、 干姜、 甘草, 三藥合用以溫化水飲 , 體現(xiàn)了治療之原則; 天花粉、 牡蠣同用逐飲開結(jié)。飲郁日久, 必有熱生, 桑白皮 、 石韋同用瀉熱逐飲。諸藥合用 , 必達驅(qū)逐水飲之 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