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念 // 通才畫家王西林 藝術(shù)可以讓記憶永遠留存,無論是隔著多久的時間和故事,都還能在人的心里熠熠生輝。人老了沒關(guān)系,消失了也沒關(guān)系。作品會被永恒封存,被一代代人記住和懷念。這,該是作為一個藝術(shù)家的幸事吧! 王西林美術(shù)館 小時候,齊白石大師揮筆作畫的情景,成為了王西林先生的藝術(shù)啟蒙。在繪畫的道路上,師承著名畫家馬晉,受到了董壽平、劉繼卣等前輩的教誨,給了王西林先生極豐富的藝術(shù)感受和強烈的繪畫興致,并且打下了良好的基礎(chǔ)。 王西林先生的山水作品與他長期外出寫生有著密切聯(lián)系。他經(jīng)常帶畫夾走遍國內(nèi)山川名勝,寫生作畫。迎塞北風雪、臨南海天涯,赴東海舟山、到青藏鳥島、登五岳圣地,穿山峽急流,過蜀道劍門,觀九寨飛瀑,賞武陵漓江,探神農(nóng)傳奇,兩至唐古拉山口、三游青海湖畔……作品寓寫生、游記為一體,寄情山水之間,融于心底。 寫生畫集 河北省白洋淀 北岳恒山懸空寺 北京恭親王府花園 武夷山 華山北峰 他的山水畫寄托了他對祖國美好河山的真情流露。筆下的山,或氣勢磅礴、或溫柔婉約。畫中的水,或從天而降,或蕩起微波……可以感受到畫中的每一筆都是帶著技巧、從容不迫地流淌出來的,都擁有情感、生命,讓久居鬧市的人們,看過之后為之向往。 山水畫集 眼前噴雪來 耳際奔雷來 山鄉(xiāng)如畫屏 漓江船影 青海湖鳥島 高秋仙境 王西林先生自幼受傳統(tǒng)藝術(shù)熏陶,功底深厚。青年時進入北京工藝美術(shù)學校接受正規(guī)美術(shù)教育,寫生功底成為了他一生取之不竭的源泉。他不僅擅長山水畫,還于人物、花鳥、動物、草蟲均有涉獵,卓有建樹。他的畫作因體裁廣泛、畫路寬、技能高,被美譽為“通才畫家”。 有人說王西林先生的人物仕女畫堪稱一絕,有自己的個性,人物形象美而不媚。如在“趙飛燕起舞圖”中人物形象飄逸俊麗,在朦朧之中烘托著飄飄欲仙可掌上起舞的佳麗,讓人如癡如醉。他筆下的鐘馗更是目光如炬,震懾人心,與仕女圖的柔美形成鮮明的對比。 人物畫集花庭前輕弄扇 紅娘子 昭君出塞 貴妃醉酒 鐘進士神威圖 王西林先生所作的花鳥畫生動傳神,綻放的梅花、牡丹、水仙、荷花可聞其香;八哥、畫眉、雀鳥可聞其聲;構(gòu)圖與筆墨看似傳統(tǒng),但精神風采皆來自于寫生和觀察。 花鳥畫集清秋鳴雀 沉醉東風 碧水蓮香 繡眼飛蝶 東簇重陽菊傲霜 凌寒送花來 王西林先生的動物畫并不追求完全的形似,而是更注重動態(tài)與神態(tài)的表達?!洞蠹獔D》中的雄雞生氣盎然,神采奕奕。牛、馬等多呈現(xiàn)出奔跑回頭等充滿活力的瞬間。就連生活中不被重視的草蟲,也在王西林先生的筆下生動的描繪出來。 動物畫集雞年大吉圖 雄姿浩然圖 奮進 馬 晚年的王西林先生更是尋求改變,將重彩與潑墨結(jié)合,融裝飾于小品,畫出了他鮮明的風格。如“舞鶴游天”畫面主色調(diào)上的條紋自然飄逸,這是用手和筆畫出來帶有抽象的意境,點睛的白鶴、蘆草、及遠處的泊船是具象的生命,從而在虛與實之間由觀者自己體會并加入聯(lián)想,使畫作與觀眾產(chǎn)生互動,這是更高層次的精神享受,也是王老先生藝術(shù)境界的進一步升華。 潑彩系列舞鶴游天 花溪 母子情 太岳高秋 山泉 幽譚靜觀 書法系列《沁園春 · 雪》 書法 王西林(1939 — 2017) 生平簡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