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熊親戚把孩子逗哭了,還哈哈大笑。 在媽媽維護孩子后,熊親戚對孩子說, 等你你長大了,社會上可沒有人會讓著你。 …… 言下之意是: 我現(xiàn)在傷害你,讓你哭, 是為了你將來可以更好地適應社會。 這樣的親戚固然讓人反感,但她也提出了一個問題,什么是挫折教育? 似乎很多人對挫折教育的理解都是:
很遺憾,事實并不是這樣的。 經(jīng)歷的挫折越多, 就越能應對挫折? 應對挫折的能力和經(jīng)歷挫折的數(shù)量之間并不是簡單的線性關系。 往近了講,過多的挫敗感會讓孩子暴躁,發(fā)脾氣,引發(fā)咬人、打人等行為,缺乏成就感也會讓孩子更容易放棄。(打人的那個竟然是我的孩子!我不要做熊媽媽……) 往遠了講,在經(jīng)歷過多次失敗打擊之后,就放棄、妥協(xié),荒廢了人生的人也不在少數(shù)。 之前在培養(yǎng)自控力的文章中也討論過,過多的挫折會容易讓人放棄努力。大腦需要不斷被強化兩方面的意識,才能夠更好地約束自我,堅持不懈地努力去接近成功:1.我做到了后會有收獲,2. 我可以做到。(一顆糖竟然可以預測孩子將來是否成功?) 幼年挫折,催生成功? 那么幼年時的挫折,會促進成年后的成功嗎? 您可能誤會“失敗是成功之母”了。經(jīng)歷失敗并不是成功的原因!是因為擁有不被失敗所困的應對能力,直面挑戰(zhàn)的勇氣,克服困難的信心,堅持不懈的努力,才獲得成功。 君不見多少人終其一生也無法走出原生家庭的陰影或者幼年經(jīng)歷的“挫折”,并把自己幼年的不幸再施加給自己的下一代。 能不能從挫折中走出來,并不取決于你經(jīng)歷過的挫折的數(shù)量,生活也不會因為你幼年備受磨難就給你額外的獎賞。 挫折教育,應該叫“抗挫折教育”更貼切, 而不是“給予挫折來教育”, 對挫折的應對能力(恢復力)是需要培養(yǎng)的, 仿佛給孩子的內(nèi)心建一座城堡, 遮擋未來的風雨。 這座城堡的建筑材料卻不是挫折, 而是 愛。 來看看“抗挫折教育”的正確打開方式,如何增強孩子的“應對技能”(恢復力)。 如何增強孩子的應對技能(恢復力) 做睡眠訓練時,我很擔心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于是查了相關資料——如何增強孩子的應對技能(恢復力)?最后我的睡眠訓練以失敗告終,但關于“恢復力”的認識卻給了我極大的影響,改變了我對“挫折教育”的看法,也讓我了解到我應該從哪些方面出發(fā)去幫助孩子度過現(xiàn)在和未來的許多難關,包括環(huán)境的改變,失去親人,面對困難,分離焦慮等等。 有了對的觀念和方法,便可以舉一反三,在處理很多問題的時候融會貫通。 幫助孩子獲得應對“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的內(nèi)在力量,是父母能夠給孩子的最好的禮物。我們不是與生俱來就堅韌不拔的,面對和克服困難,甚至因困難而變得更強大的自信和技巧,是我們可以教給孩子的了不起的能力。 研究人員深入了解了是什么可以讓某些人可以應對困難,而有的人卻被困難打到。這方面的研究不僅僅包括什么事件會讓孩子感到壓力、甚至焦慮,因為要讓孩子學會應對挫折的最重要的第一步是盡可能保護孩子不被巨大的壓力擊倒(神馬?!難道不是要讓孩子去承受挫折嗎?)。這類研究也探究什么因素可以幫助所有的孩子建立起強大的防護,不論他們有沒有遭遇巨大的挫折(神馬?!難道可以不用經(jīng)歷大的挫折!)。 什么是恢復力?
恢復力是一個人應對生活中的壓力的能力,它和應對難題有關,需要建立起保護和促進心理健康的能力。如果孩子經(jīng)歷了許多負面的事,一定會影響到她的健康,但看了這篇文章你就知道該如何保護他們了。 在那些經(jīng)歷了大的挑戰(zhàn)或困難的孩子中,有一些長大了可以很好地生活,并成為了愛自己也關懷他人的人,而有一些卻因此有長期的“陰影”。
我們不可能永遠做孩子的保護傘,保護他們不受到任何傷害,但是我們可以幫助他們獲得應對困難的力量,讓他們更能夠面對挑戰(zhàn)和挫折。一些人不但可以面對和克服困難,還可以在挫折中成長,變得更強大。
有一句歌詞唱到“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 you stronger”(那些沒有擊倒你的事讓你變得更強大)
但真正讓你強大的, 并不是那些沒能“弄死你”的挫折, 而是你內(nèi)在的恢復力——應對挫折的能力。 所以,別感謝挫折, 別感謝那些讓你哭的、傷害你的人, 要感謝那些給你面對困境的力量的人!
如何讓孩子獲得“恢復力”?
像堆積木一樣,內(nèi)心的恢復力的城堡主要由三塊建筑模塊組成。 我可以……做出改變 我可以:
我是...一個值得愛的人 我是:
我擁有...可信任的人,他們愛我,支持我 他們:
寫到這里,有點鼻酸。這座城堡看似結(jié)構簡單,但若能給孩子安全,并幫助他構建起讓他內(nèi)心安全的城堡,父母這門課程已然及格。
要獲得建立起這三座大樓,孩子還需要:
這些修建自我保護的城堡的原材料,一部分是你可以“給”孩子的,一部分是你可以“教給”孩子的。 對孩子來說壓力山大的事情 這些是會給小朋友帶來壓力的、巨大的生活事件:
讓孩子感到被愛, 有歸屬感 歸屬感是對人非常重要的一種感受,幫孩子建立歸屬感是培養(yǎng)“應對技能”(恢復力)最重要的事之一。 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尤其重要。 從一開始,寶寶就需要知道,有人關心她,照顧她,在她需要的時候永遠都在。(我看到的澳洲政府的資料總是反反復復強調(diào),小嬰兒不會被寵壞,應該及時回應他們的需求。) 這個人可以是媽媽和/或者爸爸,爺爺奶奶或者其他照顧他們很多的人。(父母固然很重要,但是父母其實并不是健康成長的必需品,愛才是。有很糟糕的父母的孩子,仍然有希望成長成內(nèi)心溫柔的人) 和某個不是父母的人建立起依戀關系并不意味著孩子會減少對父母的依戀,事實正好相反。 當孩子有了這種和人相連的歸屬感, 這種經(jīng)歷讓他們獲得建立起親密關系的能力, 學會信任, 學會在今后的人生中和他人建立關系, 比如交友,戀愛。 如果父母生病,或者因為某種原因而不在身邊,有另外的人可以信任和依賴,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 這多少改變了我對長輩照顧孩子的看法。過去我更多是看到長輩帶孩子的壞處,甚至有些不希望他們接觸孩子太多了(多少有些想要獨享孩子的愛的自私在里面)?,F(xiàn)在我了解到了孩子和長輩有親密的關系這是對孩子有益的,不僅僅是長輩幫助我分擔了帶娃的工作。這也讓我重新考慮父母帶孩子的“弊端”。我想在一定范圍內(nèi)吧,如果父母有一些“不科學”的做法,是完全可以接受的,特別是我自己帶得也未見得多“科學”。
允許孩子有安撫物 安撫物(比如安撫奶嘴,安撫巾,或者特殊的玩具),可以幫助年幼的孩子應對壓力。 孩子通常在新環(huán)境下,或者和父母分開的時候最需要安撫物,比如睡覺時或者去日托班/幼兒園時。 通常他們3-4歲時可以自己做好準備對安撫物說拜拜,但不是每個孩子都可以。(注意,如果你的孩子在學校過多地需要安撫物,可能是因為他的生活中出現(xiàn)了什么別的讓他擔憂的事。) 支持孩子的自尊 孩子需要喜歡自己。他們從出生時,甚至在他們還不知道自己是誰的時候就開始建立“自尊”了。 他們通過了解在自己需要幫助時,永遠有人出現(xiàn),而學習到“自尊”:他們哭時有人安慰,他們孤單時有人陪伴,總是有人會回應他們小小的聲音。 當一個小寶寶發(fā)出小小的聲音,父母模仿它,回應她的聲音,這等于是在告訴寶寶,她有被聽到,被注意到。這些小事情幫助她發(fā)展出自我意識,建立“自尊”。 在童年和青少年時期,孩子需要知道,他們是因為他們本來的樣子而被愛的。(“爸爸媽媽愛你,因為你是你”) 他們需要感受到他們在家庭中有一席之地,他們?nèi)绻x開會被想念,需要做的事也有他的一份,比如家務,這個家也因為他的付出在運轉(zhuǎn)(讓孩子做力所能及家務對他只有各種好)。 他們需要你:
幫助孩子建立自控力 孩子需要在成長過程中發(fā)展出這樣的感受:他們可以自我管理,可以為自己做許多事。這種感受也是從嬰兒時期就開始學習到的。有許多方式讓你可以幫助他們學習到這種自信。
當父母對孩子有恰當?shù)南拗?,孩子往往可以表現(xiàn)得更好。同時,太少限制(總是同意)的家庭教育方式對孩子的自我控制力的發(fā)展有不好的影響。比方說在一個研究中,那些把父母劃分為寬容、放縱的類型的孩子在遇到?jīng)_突時會更容易采取暴力解決問題。 一個來自瑞士的研究發(fā)現(xiàn),孩子好行為和和睦的家庭氣氛的關鍵不在于家長的嚴密監(jiān)督,而在于孩子感覺到父母的信任。
給他們學習新技能的機會 鼓勵孩子去挑戰(zhàn)有難度的任務,但是當孩子在做的時候犯錯或者失敗時,樂觀面對。這樣可以教孩子下一次如何更好地應對挑戰(zhàn)。比如說,“沒關系。我們來想想再出現(xiàn)這種情況時,要怎么做。” 當孩子大一些后,讓他們承擔一些責任,比如如何花自己的零花錢,如何給自己準備午餐(教孩子先照顧好自己,以后再說給全家做午餐吧),給自己買東西(合理的東西)。他們可能不會完全用你希望的方式去做事,他們可能會犯錯。哪怕犯錯,也要給他們機會去犯錯。 保護孩子不被成人世界的問題傷害 如果你和你的伴侶有分歧,盡量不要讓你們的孩子牽涉其中。 讓孩子知道,這不是他的錯 (孩子們常常會覺得父母的爭執(zhí)是自己引起的)。 她也需要知道,無論發(fā)生了什么,都會有人對她不離不棄,照顧她。 當你感到非常困難,壓力很大時,最好可以找一個人來替你照顧孩子,比如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 多和孩子交流并不代表你可以把孩子當做你的情緒“垃圾桶”,孩子可能會因為父母負面的傾訴而承受壓力。有研究者采訪了離異家庭的女兒,發(fā)現(xiàn)如果媽媽告訴他們離異的一些具體細節(jié),比如經(jīng)濟問題,工作調(diào)動,個人問題,對前夫不好的看法,孩子會感到很大壓力。事實上,孩子并不是你合適的可以傾訴的對象,特別是當你傾述的是你的壓力時。并且,研究還發(fā)現(xiàn),這類傾述也并不會增加你和孩子親密感。 鼓勵孩子尋求幫助 如果孩子有父母之外的人鼓勵和支持,他們常常可以更好地應對困難(不要總是責難幫你帶孩子的長輩,他們和孩子有親密的關系,對孩子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這個父母以外的人可以是祖父母,可以是親屬,朋友或者老師。 當孩子逐漸長大,他的好朋友也可以給他一定支持。 作為父母,你也需要支持和幫助 有時候你和孩子之間可能會出現(xiàn)問題。 你和孩子都可能遇到挫折,生活會給你們各種各樣的挫折…… 無論孩子處于什么年齡,是嬰兒還是青少年,嘗試去解決你們之間的問題。比如,當你感到對生活中的任何事都提不起興趣,對孩子感到厭煩,或者極度自責,你可能需要向?qū)I(yè)人士尋求幫助。 早點尋求幫助,甚至未雨綢繆,會有更長久的好處。 有你們之間特別的慶祝方式和日常 一些看似不起眼的日常小事,或者特別日子里的“傳統(tǒng)”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起內(nèi)在的安全感。家庭的作息和傳統(tǒng)是非常強大的生活整理術,在家人遭遇壓力,或者家里遇到困難時,能夠給人穩(wěn)定的力量。 家庭傳統(tǒng)主要是關于你們?nèi)绾螒c祝特別的時光,比如生日,家庭聚會,春節(jié)等。還可以包括孩子被收養(yǎng)的日子,入學,工作,家庭重組的日子等等。 而日常作息中的特別的小事是指:
應該讓孩子感到她是被愛和討人喜歡的, 被尊重,有責任, 難過時可以人可以尋求幫助和安慰。 教孩子將“犯錯”視作是學習的一部分。 刻意避免失望和失敗 會讓孩子失去從錯誤中學習的機會。 注意
以上信息不能代替專業(yè)幫助,如果你有難以處理和應對的困難,不要猶豫,向?qū)I(yè)人員尋求幫助,比如專業(yè)的心理治療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