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母親王秀云苦心創(chuàng)作出的一篇篇小說后,劉樺楠萌生了一個大膽想法:“媽,我要贊助您自費出一本書!”王秀云聽了默不作聲?!百M用您別擔心,我攢夠了。”劉樺楠說。母親用一場“賭局”幫他圓了清華夢,他現(xiàn)在也要幫媽媽圓她的作家夢!一瞬間,王秀云熱淚盈眶……正是那個人生賭局,把目不識丁的她變成了“作家”,也讓“學渣”兒子逆襲成才—— 你上清華我當作家,文盲母親的“人生豪賭” 1997年,正讀初三的劉樺楠再次因逃課而被學?!罢埣议L”。15歲的劉樺楠是班上出了名的“學渣”,別人在課堂上認真聽講時,他早已隨校內(nèi)一幫壞孩子逃學去河里洗澡,或偷挖人家的紅薯在野地里烤著吃,甚至與人打架斗毆……聽班主任向自己列舉完兒子的種種劣跡,王秀云又羞又怒?;氐郊依铮醋彘贿叞糇?,一邊恨鐵不成鋼地罵道:“你這不爭氣的東西,就不知道學文化有多重要,這樣下去你連高中都考不上!” 正處于叛逆期的劉樺楠趴在床上挨著打,還不忘把脖子一梗,說:“考不上我就去打工唄!”這句話更燃起了母親的熊熊怒火,王秀云怒斥兒子:“你以為打工很好玩嗎,每天累死累活,賺那仨核桃倆棗的。你就不能有點志向,將來考個好大學?” “哎呦媽唉,你別打了,我考上清華,不給父母丟臉,行了不?”王秀云一愣,繼而一臉不屑地對劉樺楠說:“就你小子還想上清華大學?你要是能考上清華,那我就能放下鋤頭,成為女作家!”見目不識丁的文盲母親竟敢夸下如此??冢瑒彘櫜坏蒙砩系奶弁?,幾乎笑岔了氣。 王秀云見狀臉都綠了,她氣急敗壞地拿來紙筆說:“你還別當個樂子,今天咱倆就賭上了,立字為據(jù)!”末了,兒子譏笑她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怎么簽字?王秀云當即把手指伸進墨水瓶,在這份打賭字據(jù)上按了一個藍手印。娘兒倆誰都沒想到,這次“人生豪賭”,竟改寫了他們的命運! 王秀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鄉(xiāng)下農(nóng)民,1960年出生在山東沂南縣農(nóng)村,這里地處沂蒙山區(qū),大部分土地掛在半山腰上,每到收獲季節(jié),都要把莊稼一捆一捆地背下山來。因當?shù)厝硕嗵锷?,拼了命地勞作,依然難跳出貧困的泥潭。在苦水中泡大的王秀云,從小就下決心,一定要通過讀書來改變自己的命運! 到了入學的年齡,王秀云早早就托嬸嬸用碎布頭給她縫了個新書包,滿懷憧憬地準備和村里的孩子們一起去讀書。然而,當她抱著板凳到學校上了一上午后,美麗的夢就像一座精致的沙塔,在這一瞬間突然崩塌了---因為家里姊妹多,王秀云得幫著父母照看弟弟妹妹,父母怎么都不讓她去上學了。為此,王秀云趴在小床上痛哭了一天。 此后,每天照看弟弟妹妹,割草放牛,洗衣做飯的山村生活,過早地粗糙了王秀云那雙本該握筆寫字的稚嫩小手。與此同時,因為不識字而遭遇的那些“尷尬”,也成為她一生中最辛酸的記憶。 16歲那年,王秀云隨民工團到岸堤水庫加固大壩,她天天和同伴們在石塘里揮錘砸石頭。為了豐富民工文藝生活,團里要搞匯演,連隊選了她去排節(jié)目,并發(fā)給每人一張油印的歌詞要求背下來。但因為不識字,又怕人笑話,做夢都想登臺表演的王秀云,當天只得含淚推掉這場演出,扭頭跑進房東家,趴在地鋪上嗚嗚哭起來……。 22歲那年,王秀云嫁給了當?shù)匾幻l(xiāng)村教師。丈夫愛好文學,經(jīng)常寫些詩歌散文之類的稿件。王秀云雖不識字,卻有著很強的求知欲,對丈夫所寫的內(nèi)容也很好奇,于是要求他每寫一篇新作,都念給自己聽聽。丈夫的作品念完了,王秀云仍覺得意猶未盡,每晚臨睡前,聽丈夫給自己念念《小二黑結(jié)婚》、《孽債》等經(jīng)典小說,就成了她勞碌生活中的一大消遣。 母子同發(fā)力,圓夢路上“你追我趕” 婚后,王秀云相夫教子,幾乎承擔了所有農(nóng)活和家務。丈夫因為文筆不錯,后來被招進縣人民廣播電臺當編輯、縣委報道科從事新聞報道。后因超生二胎,丈夫被開除,只好在縣城做臨時工,收入極低,被人視為“二等公民”,一家人日子過得緊緊巴巴。 轉(zhuǎn)眼間大兒子要考高中了,成績卻差得一塌糊涂,心急如焚的王秀云被逼無奈,這才使出了文章開頭的激將法與劉樺楠打賭:他能考上清華,她就去當作家!但因為小兒子的出生,王秀云既要侍弄家鄉(xiāng)的四畝薄田,又要照顧一家老小的生活,并沒有足夠的精力和勇氣去學識字。只是在幾年間中一個個夜深人靜之時,聽丈夫為她繪聲繪色地“講”了不少書,這讓毫無文化根基的王秀云,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文學素養(yǎng)。當一些逐如“思考、邏輯、能力”之類的新詞匯,頻繁從這個農(nóng)婦口中蹦出來時,村里人大為驚訝。 大兒子讀高一那年,全縣清退臨時工,王秀云的丈夫連“二等公民”也沒保住。失去了工作,家中沒了經(jīng)濟來源,他為生計發(fā)愁,后來只得四處打零工,同時照顧在縣城讀高中的劉樺楠。王秀云則一人留守小山村種田持家。每隔幾天,她都會去縣上一趟,給丈夫和大兒子送些吃食和自家種的蔬菜。在往返城鄉(xiāng)的忙碌歲月里,有多少鄉(xiāng)親、鄉(xiāng)情、鄉(xiāng)景,在她的心中定格成永恒,這也成了王秀云后來的創(chuàng)作源泉。 劉樺楠讀高三那年,英語成績下滑得厲害。一個飄雪的寒冬之夜,王秀云背著從家鄉(xiāng)帶來的煎餅,到學校門口等放學的大兒子,并故意帶他去看望在工地上當小工的爸爸。聽村里人說,丈夫的腳被砸傷了,卻不見他回家療養(yǎng),王秀云很掛念。 夜色漸濃,寒風呼嘯,在工地上幾盞高瓦大燈泡的映照下,只見一個衣衫臟亂的“老人”,正一瘸一拐地推著小推車運混凝土。盡管是大冬天,他卻不時在用肩上那條破毛巾抹額頭上的汗珠,過早佝僂身影在燈光下顯得格外蒼涼……那正是自己的父親??!看到這一幕,再瞅瞅背個袋子輾轉(zhuǎn)幾十里為自己送大煎餅的母親,劉樺楠無聲地哭了?!凹佑桶珊⒆樱灰宋覀兊募s定!”王秀云說。劉樺楠眼含淚光重重地點頭。 事實上,自從和母親立下“豪賭協(xié)議”后,執(zhí)拗的劉樺楠不知是為了賭氣,還是為自己“考了一所當?shù)刈畈畹母咧小倍獝u后勇,抑或是聽多了母親“沒文化將來必像我們一樣受苦”的叨嘮,總之高中三年他變得格外努力,學習成績也從初三時的全班倒數(shù),直線上升為班上前十名!只是到了高三上學期,英語成績的迅速下滑令他頗為苦惱。深切體會到父母的艱辛后,劉樺楠更拼了,他在縣城那間和父親租住的小房子衛(wèi)生間里,貼滿了英文單詞和長句,每天洗漱和如廁時,都像著魔一般大聲朗誦著英文,甚至連晚上的夢話都變成了英語……。 與此同時,42歲的王秀云也不甘心讓兒子一直遠遠地“領(lǐng)跑”,而自己尚未邁出追夢的腳步。既然兒子都認真對待那個“賭局”了,她也要朝著瑰麗的作家夢奮勇前進! 老話說“人過三十不學藝,人過四十天過午”。但王秀云的丈夫卻鼓勵妻子說:“想想晚年成名的大畫家齊白石,72歲才被拜為國師的姜子牙,47歲鬧革命的劉邦……你就應該明白一個理兒,只要有夢想,80歲前都不要放棄?!巴跣阍坡犃藫溥陿妨耍骸澳阒v了一堆名人,就是沒有40多歲學寫字的農(nóng)村婦女,最后成了女作家的例子,看來我得填補這個歷史空缺!”丈夫聞言,不禁對她豎起了大拇指。 做夢容易,執(zhí)行起來卻步步艱辛。對于一個從未握過筆的四旬農(nóng)婦而言,學寫自己的名字,都艱難得出乎常人意料。按說王秀云的“王”字夠好寫了,一共才四劃,初學寫字的她卻硬是寫成了一橫,一豎,再一橫,結(jié)果呈現(xiàn)在紙上的是一個歪歪斜斜的“土”字。連小兒子都笑她笨。但丈夫和大兒子卻為王秀云“老來學藝”的決心感到敬佩,劉樺楠鼓勵母親說:“媽,剛開始能寫成這樣已經(jīng)不錯了,加油!” 雖然每天既要忙農(nóng)活兒,又要做一堆家務的王秀云很勞累,但她想起自己不識歌詞愁得大哭的窘相,體內(nèi)的倔強勁就迸發(fā)了出來。她每天都忙里偷閑地學寫字,學拼音,學查字典,并試著捧讀小兒子的語文書,以及丈夫和大兒子提供的報刊和書藉。一家四口,三個人都成了王秀云的老師。 臨近高考的劉樺楠,每天都刻苦復習到深夜,母親則陪著他用功。一張舊書桌上趴著母子倆,一個在瘋狂解題,一個在拼命讀書寫字。到了下半夜,王秀云和兒子往往要相互催促一番“快去睡覺吧”,最后才依依不舍地各自爬上床去。 大愛寫傳奇,沂蒙農(nóng)婦成了女作家 漸漸地,王秀云認識的字和會寫的字越來越多,她不再局限于讀報刊和現(xiàn)代小說,而是“啃”起了中外名著。一天下午,劉樺楠回家吃飯,卻看到媽媽正坐在床沿上抹眼淚。他急切地問:“媽媽,您怎么哭了?誰惹您生氣了?”王秀云不好意思地笑了:“媽媽用3個月時間讀完了《紅樓夢》,媽媽是高興的!”兒子又驚又喜:“媽媽,您真厲害!我們班讀過這部名著的也沒多少人?!?/p> 2001年秋,劉樺楠以645分的成績考取北京林業(yè)大學園林專業(yè)。盡管未能如愿上清華、北大,王秀云夫婦對這個昔日叛逆的孩子能取得如此好成績,已經(jīng)很滿意了。但劉樺楠并不滿足,他說自己并沒有放棄清華夢!“實話告訴你,我也沒放棄作家夢哦!”王秀云笑著說。 信念是一種不朽的精神支柱。在丈夫的指導下,王秀云從雜亂無章的讀寫開始走向有重點、有方向的閱讀和寫作。她不但記日記,還開始學著寫散文、寫小說。通過趙樹理、陳忠實、盧梭、托爾斯泰等文學大家的著作,王秀云漸漸掌握了敘事技巧,以及比技巧更重要的“用真實打動人心”。 2003年,丈夫成為縣城稅務系統(tǒng)的協(xié)稅員,收入穩(wěn)定后,又把全家人接到縣城生活。此后的經(jīng)歷,讓王秀云看到了城鄉(xiāng)的差異與變革,以及潛伏在社會深層的人生現(xiàn)象。不久,她的處女作《四寶》發(fā)表在了《臨沂日報》“銀雀”副刊上。劉樺楠流著淚讀完媽媽寄來的那張報紙,又自豪地轉(zhuǎn)給了同學們:“上面那篇文章,是我曾經(jīng)的文盲老媽寫的?!贝蠹铱春髧K嘖贊嘆:“真不簡單啊,這樣的文章就是大學生也沒有多少人能寫出來!” 隨后,王秀云的小說《冬整》、《今夜有電影》、《蘆花》、《守望》等,先后又登上了《魯南商報》、《沂蒙晚報》、《時代文學》等省內(nèi)報刊,有的還被收入省市作協(xié)編選的文學作品集。其作品《一擔水》,還獲得了全國文學大獎賽優(yōu)秀獎。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評論部的張元珂博士,贊揚王秀云是“沂蒙鄉(xiāng)土世界的深情守望者”。 在北京就讀本科的4年里,劉樺楠省吃儉用,發(fā)奮苦讀,立志考取清華大學碩士,圓媽媽對自己企望的夢。王秀云卻有些犯愁:“你想考清華,媽媽打心眼里高興??墒?,咱家這么困難……”劉樺楠打斷媽媽的話:“人無志向不行。媽,我可以貸款上清華!” 2007年,劉樺楠在工作兩年后,終于考取了清華大學建筑學院碩士研究生。王秀云崇拜毛主席,每每談到天安門就兩眼放光,但她卻一直舍不得應兒子的邀請,去北京玩一趟,因為怕開銷太多,增添孩子的負擔。 每次回家,劉樺楠總給媽媽捎回一些清華大學的小物件。他把自己在清華拍的照片給媽媽看,送給媽媽印著“清華大學”的杯子和筆記本。這些小禮物,都被王秀云像寶貝一樣收藏著,從不舍得用。 碩士畢業(yè)后,劉樺楠進入聯(lián)想集團工作,王秀云為有這個爭氣的兒子倍感欣慰。她說:“你的理想實現(xiàn)了,媽媽也一定奮起直追,實現(xiàn)我的作家夢?!眲彘浅E宸寢尩臎Q心。 看了母親寫出的多篇有分量的小說后,2010年,劉樺楠拿出自己的積蓄,贊助母親正式出版了第一部短篇小說集《到山里拾柴禾》。捧著散著發(fā)油墨清香的作品集,王秀云淚花盈眶,說多虧有個孝順兒子,圓了自己的“作家”夢。劉樺楠卻說:“我應該感謝您,通過那個‘賭局’和以身作則的努力,改變了我的人生走向……”。 為了跟上時代的步伐,48歲時,王秀云又學起了電腦,并在鍵盤上創(chuàng)作出了25萬字的長篇小說《小城生活》。這是他們一家人在沂南縣城抱團取暖的真實寫照,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可愛與可恨,都躍然紙上。劉樺楠從字里行間讀出了溫馨,更讀出了媽媽筆觸下的真情。 2015年11月,黃河出版社為王秀云出版了小說《生產(chǎn)隊里真快活》。2016年春,她21萬字的長篇小說《牛家》,以及《小城生活》,也先后被兩家出版社公費出版。從此,賺稿酬改善自己的生活,終于從王秀云的夢想變成了現(xiàn)實。與此同時,她也憑借不俗的實力,順利加入臨沂市作協(xié),成為了真正的作家。 時間走過2016年,在迎來2017年之際,王秀云已累計發(fā)表和出版文學作品近100萬字,從文盲農(nóng)婦到鄉(xiāng)土女作家,她和她的作品,她和她兒子的故事都成為了一部生活中的傳奇,一個鮮活的勵志故事,給予更多人激勵。 |
|
來自: 王浩然 > 《王石:人到60歲,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