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系統(tǒng)RAN架構 - CU(集中單元)和DU(分布單元)的應用和功能切分方式 (上)
2017-3-18
2017年世界移動通信展(MWC 2017)上,多家公司展示了Cloud RAN方案和架構,意味著未來5G系統(tǒng)中C-RAN將扮演重要角色??v觀業(yè)界態(tài)勢,運營商與多家設備商聯(lián)合發(fā)布C-RAN白皮書,聯(lián)合簽訂C-RAN無線云網(wǎng)絡簽署研究合作備忘錄(MOU),都表示C-RAN研究工作是5G標準和研發(fā)工作的重頭戲。
2016年11月中國移動研究院聯(lián)合國內(nèi)外部分設備上和芯片廠商發(fā)布了“邁向5G C-RAN:需求、架構與挑戰(zhàn)”白皮書。其中寫到, “面向5G,基于集中/分布單元CU/DU(Centralized Unit/Distributed Unit)的兩級架構也已經(jīng)被業(yè)界所認可,這一網(wǎng)絡架構與無線云化的結合,構成了5G C-RAN的兩個基本要素”。由此可見,集中/分布單元CU/DU(Centralized Unit/Distributed Unit)架構是研究C-RAN的基礎。
本文結合運營商的基本需求和3GPP討論結果,來簡單分析CU/DU架構的特點和實現(xiàn)方式。
1. CU和DU邏輯功能分離的需求目前,5G RAN架構考慮采用中央單元(CU)和分布單元(DU)獨立部署的方式,以更好地滿足各場景和應用的需求。這在MWC’2017中國移動發(fā)布的“3.5GHz 5G系統(tǒng)樣機技術指導建議”中以及2016/11發(fā)布的“邁向5G C-RAN:需求、架構與挑戰(zhàn)”白皮書中都有所體現(xiàn)。 1.1 中國移動對5G RAN架構的要求MWC’2017上,中國移動發(fā)布了“3.5GHz 5G系統(tǒng)樣機技術指導建議”,其中對RAN架構的要求如下。 “5G獨立(standalone)部署時,gNB的邏輯體系采用CU(即中心單元)和DU(分布單元)分離模式?;趨f(xié)議棧功能的配置,CU-DU邏輯體系可以分為2種,即CU-DU分布架構和CU-DU融合架構(LTE eNB連接到EPC,NR gNB連接到5GC)”。如下圖所示。
選項1:CU-DU分離(distributed)架構 這種架構下,NR協(xié)議棧的功能可以動態(tài)配置和分割,其中一些功能在CU中實現(xiàn),剩余功能在DU中實現(xiàn)。為滿足不同分割選項的需求,需要支持理想傳輸網(wǎng)絡和非理想傳輸網(wǎng)絡。CU與DU之間的接口應當遵循3GPP規(guī)范要求。
選項2:CU-DU整合(integrated)架構 CU和DU的邏輯功能整合在同一個eNB中,這個gNB實現(xiàn)協(xié)議棧的全部功能。
1.2 中國移動C-RAN白皮書中有關CU-DU的描述2016年11月中國移動研究院聯(lián)合國內(nèi)外部分設備上和芯片廠商發(fā)布了“邁向5G C-RAN:需求、架構與挑戰(zhàn)”白皮書,其中對CU和DU分離架構論述如下。 “5G的BBU功能將被重構為CU和DU兩個功能實體。CU與DU功能的切分以處理內(nèi)容的實時性進行區(qū)分(如下圖所示)。CU設備主要包括非實時的無線高層協(xié)議棧功能,同時也支持部分核心網(wǎng)功能下沉和邊緣應用業(yè)務的部署,而DU設備主要處理物理層功能和實時性需求的層2功能”。 上圖中對LTE網(wǎng)元及功能與5G系統(tǒng)進行了對比??梢钥吹?,采用CU和DU架構后,CU和DU可以由獨立的硬件來實現(xiàn)。從功能上看,一部分核心網(wǎng)功能可以下移到CU甚至DU中,用于實現(xiàn)移動邊緣計算。此外,原先所有的L1/2/3等功能都在BBU中實現(xiàn),新的架構下可以將L1/2/3功能分離,分別放在CU和DU甚至RRU中來實現(xiàn),以便靈活地應對傳輸和業(yè)務需求的變化。 關于具體的功能劃分,上圖可以作為一個例子進行參考。它將L3和L2中的非實時功能(L2-NRT)在CU中實現(xiàn),L2的實時功能(L2-RT)以及L1的部分功能(L1’’)在DU中實現(xiàn),L1的另外一部分功能(L1’)移入RRU來實現(xiàn)。
由此可見,5G系統(tǒng)中采用CU-DU分離架構后,傳統(tǒng)BBU和RRU網(wǎng)元及其邏輯功能都會發(fā)生很大變化。未來3GPP還將進一步研究討論具體實施方案,具體哪些功能會在CU中實現(xiàn),哪些功能又會放入DU,各廠家的具體實施方案還需要遵循3GPP規(guī)范要求。具體方案和選項有望在4月份予以明確。
1.3 CU-DU分離的好處3GPP TR38.801中提到,CU-DU功能靈活切分的好處在于:
1.4 CU-DU分離和部署的原則3GPP TR38.801中提到,如何對NR進行架構切分取決于網(wǎng)絡部署場景、部署限制以及所支持的服務等。舉例說明如下:
中國移動C-RAN白皮書中提到,“傳送網(wǎng)資源充足時,可集中化部署DU 功能單元,實現(xiàn)物理層協(xié)作化技術,而在傳送網(wǎng)資源不足時也可分布式部署DU 處理單元。而CU 功能的存在,實現(xiàn)了原屬BBU 的部分功能的集中,既兼容了完全的集中化部署,也支持分布式的DU 部署??稍谧畲蠡WC協(xié)作化能力的同時,兼容不同的傳送網(wǎng)能力”。
“邁向5G C-RAN:需求、架構與挑戰(zhàn)”白皮書中還提到,CU/DU部署方式的選擇需要同時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包括:業(yè)務的傳輸需求(如帶寬,時延等因素)、接入網(wǎng)設備的實現(xiàn)要求(如:設備的復雜度、池化增益等)以及協(xié)作能力和運維難度等。若前傳網(wǎng)絡為理想傳輸,即:當前傳輸網(wǎng)絡具有足夠高的帶寬和極低時延時(如:光纖直連),可以將協(xié)議棧高實時性的功能進行集中,CU與DU可以部署在同一個集中點,以獲得最大的協(xié)作化增益。若前傳網(wǎng)絡為非理想傳輸(即:傳輸網(wǎng)絡帶寬和時延有限時),CU可以集中協(xié)議棧低實時性的功能,并采用集中部署的方式,DU可以集中協(xié)議棧高實時性的功能,并采用分布式部署的方式。另外,CU作為集中節(jié)點,部署位置可以根據(jù)不同業(yè)務的需求進行按需靈活調(diào)整。
2. CU和DU分離架構應用舉例韓國KT 5G網(wǎng)絡中采用了C-RAN架構。下面借助2015年發(fā)表的文章“Mobile Network Architecture for 5G Era - New C-RAN Architecture andDistributed 5G Core”,來進行分析和說明。 http://www./en/?m=view&id=blog&no=8153
文中提到,5G網(wǎng)絡架構需要滿足業(yè)務和性能的需求。比如:
LTE系統(tǒng)中已經(jīng)采用了C-RAN架構,BBU和RRH獨立放置。BBU放置在中心機房或者主要站點,而RRH分布在各個站址上。BBU與RRU之間采用CPRI接口,每個CPRI端口連接一個RRU。每個RRU為2T2R,LTE帶寬為20MHz,故CPRI接口的容量為2.45Gbps。
如果采用mMIMO,BBU與RRU之間的CPRI容量將大幅增加。比如,如果帶寬為20MHz,且RRU采用16個流的天線,則CPRI容量需要19.66GHz。如果再進一步采用100MHz以上的帶寬,則BBU與RRU之間的CPRI接口容量就需要幾百Gbps了。
LTE時代的C-RAN和前傳架構已經(jīng)無法處理這么大的容量了(目前每個CPRI端口的最大傳輸容量為10Gbps)。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考慮重新對BBU和RRU進行定義(如將物理層下放到RRU中,以降低傳輸容量的需求),并將BBU與RRU之間的接口從電路前傳(CPRI)轉(zhuǎn)變?yōu)榉纸M前傳(Ethernet)。
5G時代,為了對BBU和RRU的功能重新進行定義,且將前傳轉(zhuǎn)為分組方式,提出了多種功能分割方式,不同方式下,前傳容量降低程度的影響、CoMP的效果以及RAN虛擬化的增益等有所不同。
如下圖所示,BBU與RRU之間可以采用多種協(xié)議分割方式,如PDCP與RLC之間、RLC與MAC之間、MAC與PHY之間、PHY內(nèi)部等。它們所對應的CU功能逐漸增強,DU功能逐漸減弱。從而CU與DU接口上的前傳容量需求逐漸增大、CoMP效果也越來越強,時延需求越來越小。
那么,3GPP中,對CU-DU分離方式如何定義哪?下面來簡單了解和分析一下。 3. 3GPP 關于RAN架構中CU-DU的分割方式TR38.801 v200中第11章是有關5G的RAN邏輯架構的相關內(nèi)容,需要說明的是,目前此討論是基于LTE的協(xié)議棧進行分析和研究的,聚焦于RRC、PDCP、RLC、MAC以及物理層等協(xié)議層。 3.1 CU和DU的8種切分方式CU和DU邏輯功能分割方式有以下幾種選擇,基本上可在多個協(xié)議層之間或者內(nèi)部實施切分。
[1] 選項1(類似1A的切分方式): 類似于雙連接中1A的切分方式。RRC位于中央單元CU中,PDCP、RLC、MAC以及物理層和RF都位于分布單元DU中。 [2] 選項2(類似3C的切分方式): 類似于雙連接中3C的切分方式。RRC和PDCP位于中央單元CU中,RLC、MAC以及物理層和RF都位于分布單元DU中。 [3] 選項3(RLC內(nèi)部切分): RLC的低層(部分RLC功能)、MAC及物理層和RF都位于分布單元DU中,而PDCP和RLC的高層(部分RLC功能)位于中央單元CU中。
[4] 選項4(RLC與MAC之間切分): MAC、物理層和RF位于DU中,PDCP和RLC位于CU中。 [5] 選項5(MAC內(nèi)部切分): RF、物理層和部分MAC功能(如HARQ)位于DU中,MAC高層、RLC和PDCP位于CU中。 [6] 選項6(MAC和PHY切分): RF和物理層(PHY)位于DU中,其余高層位于CU中。 [7] 選項7(物理層內(nèi)部切分): 部分物理層功能和RF位于DU中,其余高層位于CU中。
[8] 選項8(物理層和RF切分): RF功能位于DU中,其余高層位于CU中。
3.2 CU和DU的8種切分方式的特點對比TR38.801中對每種切分方式都進行了詳細分析和說明,本文章僅將其結論放在這里,后續(xù)將基于TR38.801并結合每種方式的詳細特點予以深入分析。 注1:本總結表是基于LTE協(xié)議棧進行的,后續(xù)將根據(jù)NR協(xié)議棧予以更新。 注2:本總結表不能用于分析目前的切分方式。 注3:本總結表頭用于對各種CU/DU切分方式提供高層總結,因此集中在一些主要,不是非常全面和詳盡。 注4:對URLCC/MEC也許有好處。 注5:由于調(diào)度器和物理層處理分開了,所以增加了復雜性。 注6:由于調(diào)度器和HARQ分開了,所以增加了復雜性。 注7:在研究階段(SI)未加以明確和澄清。
相信看到此表后,諸位更希望了解每種切分方式的具體特點了吧,大家可以參閱TR38.801或者等待小編后續(xù)翻譯整理。 最新的TR38.801鏈接如下: RP-170490 TR 38.801 Radio Access Architecture andInterfaces http://www./ftp/tsg_ran/TSG_RAN/TSGR_75/Docs/RP-170490.zip
4. 3GPP標準關于CU-DU分離的討論進展最新結束的RAN#75全會結論如下(詳見TR38.801 v2.0.0)。 4.1 高層分割:在未來的stage2和stage3階段還將研究此項工作。但是如果沒有其他決定,就將接受RAN3的建議,高層RAN架構分離就考慮選項2。應當限制4月份會議上有關選項2和選項3的提案,以集中在RLC PDU丟失時的重傳分析上。如果不能達成協(xié)議,則將進行正式的舉手表決(vote),以便在2017年4月份對選項2和選項3-1達成決議(If no agreement can bereached, a formal vote will be set-up, which will result in a down selectionbetween Option 2 or Option 3-1, by April 2017)。 不過,對其他選項的標準性提案也是歡迎的(Normative contributions todifferent options are also expected)。 補充說明2月份舉行的RAN3#95會議上的討論結果如下:
4.2 低層分割:RAN架構的低層分割的研究工作沒有完成,需要延后進行。 需要進一步對低層分割方案、可行性、切分方式選擇等進行評估,并且進入規(guī)范階段之強,需要基于NR進行技術優(yōu)勢的對比分析。 研究階段(SI)的討論結果表明,選項6和7更受贊成。
5. 總結5G系統(tǒng)C-RAN架構的實現(xiàn),首先需要解決CU和DU如何進行功能分割的問題。本文以TR38.801 v200為基礎,結合一些白皮書及文章簡單分析了CU/DU分離的必要性、分離方式及特點等內(nèi)容,有助于大家簡單了解CU/DU分離的基本概念和部署思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