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經(jīng)意間,2016年的日歷又只剩下了薄薄幾頁,時光飛馳恰如指間流沙,一去不返無法挽留。如何把握短暫易逝的人生多做些有意義的事,明朝人所寫的惜時“三日歌”也許能給我們一些啟迪。
惜時“三日歌”,分別是《昨日歌》、《今日歌》和《明日歌》。前兩首的作者是明代著名書法家、畫家文徽明之子文嘉,后一首的作者是明代詩人錢福。詩歌具體內(nèi)容如下:
《昨日歌》 昨日兮昨日, 昨日何其少! 昨日過去了, 今日徒煩惱。 世人但知悔昨日, 不覺今日又過了。 水去日日流, 花落日日少, 成事立業(yè)在今日, 莫待明朝悔今朝。 《今日歌》 今日復(fù)今日, 今日何其少! 今日又不為,此事何時了? 人生百年幾今日,今日不為真可惜! 若言姑待明朝至, 明朝又有明朝事。 為君聊賦《今日詩》, 努力請從今日始! 《明日歌》 明日復(fù)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 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 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 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 這三首惜時詩內(nèi)容充實(shí),語言流暢,釋理通俗明了,具有很強(qiáng)的說服力,堪稱古人惜時詩“三壁”,尤其是《明日詩》一首,歷來流傳甚廣。 錢福(1461—1504)是明代狀元,字與謙,南直隸松江府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因家住松江鶴灘附近,自號鶴灘。五代十國吳越國太祖武肅王錢繆之后。詩文以敏捷見長,有名一時。之前有種說法,認(rèn)為錢福的《明日歌》是根據(jù)文嘉的《昨日歌》和《今日歌》模仿續(xù)作而成,其實(shí)我們只要看看文嘉的生卒年份(1501—1583),就知道這種說法十分可笑,不值一駁。另有種說法,根據(jù)《四庫全書》記載,文嘉也曾作有《明日歌》。因此關(guān)于《明日歌》的作者,目前尚待考證的有兩個,分別是錢福和文嘉。但無論是誰,我們都要感謝他們?yōu)楹笕肆粝铝诉@三首催人奮進(jìn)的惜時好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