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興文懿公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漢族,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觀海衛(wèi)鎮(zhèn)鳴鶴場)人。 南北朝至隋唐時著名書法家、文學(xué)家、詩人、政治家,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虞世南生性沉靜寡欲,意志堅定,努力學(xué)習(xí),年少時與兄長虞世基一起在著名文學(xué)家顧野王的門下讀書。 與他同郡的和尚智永是王羲之的七世孫,擅書法,虞世南拜智永為師,深得王羲之書法真?zhèn)鳎纱嗣暩蟆?/p> 《蘭亭序》唐代虞世南摹本 虞世南書法繼承二王(王羲之、王獻(xiàn)之)傳統(tǒng),外柔內(nèi)剛,筆致圓融沖和而有遒麗之氣。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并稱唐初四大書家。 《孔子廟堂碑》唐 虞世南 虞世南的作品在元代就已很稀少,今所見存從帖中之外,有傳世書跡刻石楷書有《孔子廟堂碑》、《破邪論》、行書有《汝南公主墓志銘》、《摹蘭亭序》等?!短迫四√m亭序三種》其中之一傳為虞世南的墨跡。 《去月貼》拓本 行書 虞世南 虞世南作書不擇紙筆,卻很注意坐立姿勢和運腕方法。他認(rèn)為,只要姿勢正確,手腕輕虛,即使是粗紙,禿筆,信手拈來也能揮灑自如,別出新意。 《破邪論》虞世南 虞世南去世后,太宗曾為他做詩一篇,追述往古興亡之道,接著感嘆說:“鐘子期死,伯牙不再鼓琴。朕的這篇詩,將拿給誰看呢?”便命起居郎褚遂良拿詩到虞世南的靈帳邊讀完后焚燒,希望他的神靈能感知。 《蟬》虞世南 李世民曾稱贊虞世南有超世之才,身兼五絕:忠讜(忠誠正直)、友悌(能與兄弟相友愛)、博文(通曉古代文獻(xiàn))、詞藻(詩賦)、書翰(作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