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遙縣衙座落于古城中心,始建于北魏,定型于元明清,保存下來最早的建筑在元至正六年(1346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整座衙署坐北朝南,呈軸對稱布局,南北軸線長二百余米 ,東西寬一百余米,占地26000余平方米。 平遙城為縣治所在地,設官蒞事,必有常所??h衙署位于衙門街中段路北,坐北朝南,東西寬131米,南北長203米,占地2.66萬平方米。建筑群主從有序,布局對稱,前朝后寢,左文右武。明成化十年《山西通志》稱:“平遙縣治在城內(nèi)西南宣化坊,元至正六年建,國朝洪武三年主簿孫在明重建?!睋?jù)清光緒八年《平遙縣志》記載,縣治于明萬歷十九年、二十五年、四十七年、四十八年間,均有過大規(guī)模的增建改筑;清順治十二年及光緒五年補修添建。衙門外,左翼有觀風樓,右翼有樂樓,前有照壁.衙門內(nèi),沿中軸線自南而北有儀門3間、牌坊1座、大堂5間、宅門3間、二堂5間(明代匾額名"忠愛堂")、內(nèi)宅5間、大仙樓3間。儀門外之東西廂窯(房)各7間為賦役房。大堂前東西廂各11間,為吏、戶、禮、兵、刑、工房。大堂兩旁設贊政廳、鑾駕庫各3間。宅內(nèi)各層均有東西廂房。衙署東部有彰癉亭,自南而北又有釧樓、土地祠、寅賓館、酂侯祠、糧廳和花園。西部有申明亭,往北有重獄、女獄、輕獄、洪善驛、督捕廳和“馬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