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石在風吹雨淋、高溫蒸烤低溫冰凍、洪水沖滾、細菌侵蝕等因素的綜合作用下,經過千萬年的演變,最終變成能夠生長綠色植物的土壤。 一句話,土壤的形成不容易,形成的土壤也很復雜。 那么,土壤對植物到底有什么好處呢? 土壤的組成,相比眾所周知,簡單描述,是這樣的。 鋁、鐵、銅、鉬、鎂、鋅、鉀、磷等等土壤礦物質基本上來自巖石,不同的巖石當初所含的礦物種類和比例往往不一樣,也造就了不同的土壤中礦物質元素的含量及比例也不同。平時,我們知道同樣是蘋果、柑橘、茶、水稻、小麥等,不同土壤上長出來的口感與營養(yǎng)相差很大,其中和土壤中的礦物質含量有直接關系。 別看土壤中的有機物只有5%,卻對土壤性狀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沃土富含有機質,幾乎是人人知道的常識。但什么是土壤有機質呢? 有機質分為新鮮有機物質和易于植物吸收利用的腐殖酸、氨基酸等穩(wěn)定的有機質。 并不是你把秸稈、雞糞等這些植物或動物的尸體、排泄物施進土壤里,就能夠很好的促進植物健康生長。這些新鮮的有機物質要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經過非常復雜的礦質化過程和腐殖化過程以后,才能形成利于植物吸收和利用的有機質。 為什么有機質這么重要呢,因為有機質能夠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狀 土壤中的微生物和有機質共同作用于大小不一的土粒,形成團粒,在團粒內部和之間也就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孔隙,不但耕翻土壤作業(yè)更輕松,通水透氣性好了,根系生長更加健康。 腐殖酸是最好的土壤有機質,腐殖酸分子上各種各樣的化學基團相當于一只只溫柔的手,輕輕的把手握起來,就能約束住那些過于活躍的離子,不能隨著水上浮積累在土壤表層導致鹽漬化,或淋失到地下水中污染水源,或者與其它同樣游離的離子擁抱固定或拮抗排斥;伸開手指就會很輕松的把離子遞送給根系吸收。 所以,土壤有機質能夠改善土壤的化學性狀。 土壤有機質不但可以為植物根系提供營養(yǎng)和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還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營。 說到土壤微生物,其實,土壤中活動著各種各樣的生物,扮演著不同的角色。 這些生物有的很大有的很小,有脊椎動物、有軟體動物、有原生生物、有細菌、真菌、放線菌和線蟲等等。 這些生物在土壤里面需要營養(yǎng)也需要能量,有爭斗也有幫扶,或者井水不犯河水。 不論是哪種生活方式,它們都需要穩(wěn)定的C/N比,來獲取營養(yǎng)和能量。 然而土壤里面的新鮮有機物質的種類和數(shù)量往往不一樣,這就需要有機質和微生物來平衡。 如果土壤中的新鮮有機質C/N比是24:1,在微生物降解的過程中會有2/3的有機物質變成二氧化碳,剩下的三分之一有機質所含的C/N比恰好是真菌和細菌喜歡的8:1,這是最理想的比值,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繁衍和活動。 如果新鮮有機物質的C/N是90:1,意味著太多的碳,需要給土壤增加氮素來平衡,才能激勵微生物更好的活動。這也是秸稈還田的時候要增施尿素或碳銨的原因。 反過來,如果新鮮有機物質的C/N是9:1, 說明碳太少,微生物得不到足夠的能量,不會好好的活動。應該增施有機肥,但直接施用新鮮有機物質,比如雞糞,餓著肚子的微生物干活不給力,分解不徹底,就會產生很多不利于植物生長的化合物,比如亞硝酸根離子,所以,對于有機質含量偏低或鹽漬化的土壤,應該補充經過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或者目前很熱的有機碳肥。 土壤中的生物對于分解有機物質,各有本事,所起的作用有所不同。 土壤微生物中最重要的當屬于在根附近活動的根際微生物了。 尤其是和根相依為命的菌根,對植物健康非常重要。 還有根瘤菌,在豆科植物的根上形成根瘤,一邊利用根的糖類物質一邊固定空氣中的氮給根系。 總起來說,土壤是一個很復雜的具有多樣性的生態(tài)大世界。微生物是這個生態(tài)世界的主角,土壤管理等同于土壤微生物的管理。 所以,我們的耕作模式和方法,會直接影響微生物的活動以及這個生態(tài)世界的變化。 了解了這些,耕作、施肥和澆水,就不要太任性了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