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陳照奎老師在鄭州授拳。教拳之余就教推手?;貞浧饋?,他當時傳授的陳式推手鍛煉方法非常豐富。大體上有十種之多,如單推手(其中又分三種)、挽花、合步、順步、大捋、進一退一、進三退三、圓形推手、爛踩花、散推等等。其中圓形推手又最令人感興趣。后來,根據(jù)北京劉晚蒼先生介紹,知道吳式太極拳也有圓形推手。但將兩者比較起來,其步法、手法、技法都不相同。陳式所傳圓形推手的實戰(zhàn)價值尤為突出。今特將陳照奎先生所傳授的圓形推手及其技擊法,用圖文加以介紹,以饗推手愛好者。 這種圓形推手的主要特征是:步法類似八卦掌的步法,一擺一扣、一順一逆走圓圈。手法仍是太極拳的八門勁法。但不論手法、步法,都走纏絲勁,都走弧線。所有動作,非圓即弧,非順即逆,上下纏繞,環(huán)環(huán)相扣,沾連粘隨,圓活有趣,而且隨時可以發(fā)放,技擊性很強,富有實戰(zhàn)價值。具體練法及技擊法(部分)介紹如下: 一、預(yù)備式。 甲乙搭手。與四正推手(合步)之搭手方式和步型相同(圖1)。
二、甲捋乙擠。 甲乙均提右腿上右腳,走外擺步(即順纏步)右腳落在對方右腳外側(cè)的圓弧線上。運動過程中要注意提膝,再出步。順纏步腳掌外緣先著地,逆纏步腳跟里側(cè)先著地。手法是甲捋乙擠。捋法特別強強下塌外碾之手法,并注意管對方之肘部(圖2、3)。 三、甲按乙掤。 甲轉(zhuǎn)腰上左步,變按;乙轉(zhuǎn)腰上左步,變掤。然后,再變?yōu)轭A(yù)備式之搭手雙掤式(圖4、5、1)。 四、乙捋甲擠,乙按甲掤,為第二個循環(huán)。 乙上右步變捋甲之左臂,甲再變擠,乙再變按,甲再掤。然后甲再變捋,周而復(fù)始。步法、手法與二、三皆同,只是雙方左右變化相反。也即動步打輪之法,從第一輪進入第二輪。與一般動步推手之不同僅是步法不走前進后退直線運動,而是走圓圈(圖6、7、8、9)。
五、技擊法之一:上按下絆。 甲捋,乙靠,甲則變按。右腿下絆擊乙之右腿,使乙后跌失勢。注意按時雙手向左前方施按勁,右腿順纏外擺向右前方施絆,皆走弧線。類似一路拳之雙擺蓮動作。俗稱“小鬼推磨法”(圖10、11、12、13)。 六、技擊法之二: 上捋提膝。甲捋,乙擠,甲腿未跨步之前,突然提膝擊乙之襠部,也是一種上引下?lián)糁?。練習時要注意點到為止(圖14、15)。 七、技擊法之三: 先捋后靠。甲捋乙,當乙方失重時,甲可用肩靠、或胸靠,或變按,均可順勢發(fā)放(圖16、17、18、19)。
八、技擊法之四: 上捋胯打。甲上捋乙右臂,同時甲右腿、右胯貼近乙右側(cè),運用上捋下走胯擊之法。注意必須在貼近對方時方可運用此法(圖20)。 九、技擊法之五: 前捋后按。甲捋乙之右臂,當乙被捋前傾之時,甲快速走弧線步轉(zhuǎn)到乙身后,雙手按其后腰,乙必然失勢(圖21―24)。
此外,技擊法還有多種腿法,暫略。 以上練法、擊法,甲乙左右均可倒換練習。倒換步法,也同八卦掌換步法。一般在一方按一方掤時換步。手法如同打輪時之倒換手法。練習時強調(diào)松胯塌腰,多練低勢運行,效果更佳 。
|
|
來自: 昵稱29932392 > 《TJQ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