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碑林博物館碑廊一西側(cè)墻上,鑲嵌著一組墓志,它們被稱為鴛鴦七志?!傍x鴦七志”是北魏時期7對元氏家族夫妻的墓志,“元這個姓就是拓跋姓,代表著皇族,是鮮卑族的后代?!蔽靼脖植┪镳^副館長王原茵說,北魏是由鮮卑族拓跋氏建立的王朝,公元386年建國,557年終結(jié)。它是南北朝時期北朝第一個朝代。這七對“鴛鴦”分別是北魏時期穆亮及妻魏太妃墓志、元遙及妻梁氏墓志、元珽及妻穆玉容墓志、元譚及妻司馬氏墓志、元誘及妻馮氏墓志、丘哲及妻鮮于仲兒墓志和元鑒及妻吐谷渾氏墓志。北魏后期遷都洛陽,皇族都埋在了那里。7對夫妻去世后隨墓志都埋在河南邙山。后來墓志被盜,在民國初年又被于右任先生收集,并捐贈西安碑林。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边@些墓志均刻于公元500年左右,雖歷經(jīng)1400余年,但志文中的一言一字,均記載著墓主人“生死契闊”的愛情故事、舉案齊眉的甜蜜。
元珽及其妻子穆玉容志文中這樣記載,元珽(493-526)是北魏景穆皇帝之孫,穆玉容(483-519)自幼聰慧機敏,元珽之父非常欣賞穆氏家族的忠孝,也慕名穆玉容的美名,雖然她比元珽大10歲,但仍然向穆家求婚。穆玉容嫁給元珽后,遵守禮德,“家富絹諧之歡,親無嫌怨之責(zé)”“奉上崇敬,接下俞溫”,二人感情甚睦。而元誘夫人馮氏的志文中記載,馮氏嫁給元誘后,孝敬公婆及姑舅等,深得元氏家族敬愛,死后“慈姑撫慟,親里沾衿”。
司馬氏是北魏獻文帝拓跋弘之孫元譚的妻子。她也是當(dāng)時的名門—鎮(zhèn)遠將軍、南青州刺史司馬纂的長女。根據(jù)司馬氏的墓志描述,溫柔優(yōu)雅又善于女工的司馬氏在24歲才嫁給元譚,現(xiàn)在看都是晚婚的年齡。墓志描述此婚姻“二族欽風(fēng),兩門稱美”。但是3年后司馬氏去世,后與元譚合葬。 “由此可見,1400多年前的婚姻既注重門當(dāng)戶對,也有開明的一面。最難得的是,歷經(jīng)千年斗轉(zhuǎn)星移,無論生前身后怎么變化,盜墓賊屢次驚擾,‘他們’依然‘在一起’?!蓖踉鹫f,如今,當(dāng)愛情越來越物質(zhì)化的時候,“鴛鴦七志”用最美麗的文字將鐫刻著古代夫妻愛情生活的最深沉的情感向世人表達,向人們詮釋著生死愛情最本質(zhì)的意義,這才是它們受到關(guān)注的原因所在。 說起《鴛鴦七志齋藏石》,必然要從河南洛陽邙山說起。邙山,景色宜人,土質(zhì)疏松,自漢代以來就被視為死葬的“風(fēng)水寶地”,民間有“生在蘇杭,死葬北邙”之說。民國初年,這里成了盜墓賊的天堂,許多無價之寶被國外的江洋大盜掠走。面對這一現(xiàn)實,充滿愛國之心的于右任先生痛心疾首。 “為了保護國家文物,從民國初年起,于右任先后收集了從漢代至宋代的墓志387方,均來自洛陽邙山。他收藏的墓志中有七對夫婦的墓志,而素以風(fēng)雅見稱的于右任便給自己的書齋起了一個浪漫而又有紀念意義的名字---‘鴛鴦七志齋’,其收藏的碑石因之也被稱為《鴛鴦七志齋藏石》?!蓖踉鹫f,于右任曾有意將這批碑石運回故鄉(xiāng)陜西,因當(dāng)時鐵路未通至西安,便先運到北平,保存在西直門內(nèi)菊兒胡同一座舊王府的后院內(nèi)。1935年中日關(guān)系緊張,平津受到日軍威脅,于右任委托楊虎城設(shè)法將藏石運回西安保存,這年冬天,楊虎城派馬文彥赴被北平,在宋哲元幫助下,將這批墓志用火車經(jīng)由鄭州轉(zhuǎn)隴海線順利運回了西安。當(dāng)時整修碑林尚未開始,便由陜西省教育廳予以接受,暫存文廟。
1938年整修竣工之際,藏石由孔廟后門運入碑林,在此之前,碑林中唐以前的碑刻很少,墓志收藏也不多,《鴛鴦七志齋藏石》入藏碑林,恰好彌補了碑林藏石的缺頂,大大豐富了碑林的內(nèi)涵。然而,當(dāng)整修碑林工程結(jié)束,《鴛鴦七志齋藏石》被安置在第八陳列室內(nèi),抗日戰(zhàn)爭已經(jīng)爆發(fā),而且局勢日益嚴重,日軍已逼近潼關(guān),并開始對西安頻頻空襲。這批藏石剛剛有了一個歸宿,又要同其它碑林藏石一樣,面臨著隨時可能發(fā)生的戰(zhàn)爭災(zāi)難。整修之后隨即成立的西安碑林管理委員會,在對碑林重要藏石采取保護措施的同時,也于1940年6月將《鴛鴦七志齋藏石》的大部分挖坑深埋于碑林東院,以防不測。所幸日寇的鐵蹄終究未能踏進潼關(guān),藏石完好無損地度過了八年抗戰(zhàn)。1947年8月至9月,當(dāng)時的陜西省歷史博物館將所埋墓志全部起出,重新嵌置于第八陳列室樓下。新中國成立后,這批墓志中精品被陳列于碑廊中。
于右任先生中年后轉(zhuǎn)攻北碑,對墓志書法可謂情有獨鐘。他曾寫過一首著名的絕句述說他的這一情懷:“朝寫石門銘,暮臨二十品。竟夜集詩聯(lián),不知淚濕枕?!绷碛小秾け芬皇祝骸耙氛葘け?,城南日往還。水沉千福寺,云掩五臺山。洗滌摩崖上,徘徊造像間。愁來且乘興,得失兩開顏?!逼渲锌鄻沸那榭芍^躍然紙上。他的行楷書,自然樸茂,宕逸峻整,全自北魏刻石中來。 ▲于右任草書 五言聯(liá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