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當 一說到上當,人們馬上就會想到受騙,上當受騙是連體“雙胞胎”,上當就是受騙,這是誰都知道的常識。但為什么“上當”就是受騙,何謂“上當”,出處在何處?我一直沒有弄清楚,在詞典上也查不出來?!吧稀庇杏錾?、碰上、搭上的意思,平常說的上鉤就是這個意思。而“當”是相等、相值,旗鼓相當、門當戶對都是這個意思。從字面上解釋,“上當”應該就是遇到了相等的水準。《左傳·哀公八年》:“以王子姑曹當之而后止?!币馑际钦f只有把王子姑曹作為對等的人質(zhì),抵押在這里就能停止。可以看出“當”還有抵押的意思,押當、質(zhì)當都是這個意思,當然抵押是要求雙方價值相當,不能畸輕畸重,但這似乎于“騙”沒有半點關系。 我想“上當”是與當年我國舊有的“當鋪”有一定的關系。當鋪也稱押店,或質(zhì)庫、質(zhì)肆、解庫,在南朝就有了,最早是由寺院開辦的,一開始可能還是有點公益性質(zhì),為急需資金的人們解決資金上的燃眉之急。但后來進入市場后,就以謀利為目的,成了高利貸的代名詞。由于“當”有相等、相當?shù)囊馑?,“當鋪”就以此做招牌,收取衣物等動產(chǎn)為質(zhì)押品,給急需用錢的人貸給“相當、相等”的錢。其實就是以實物抵押,辦理借款的信貸業(yè)務。當鋪的“相當、相等”只是幌子,當與不當,能當多少錢都由當鋪查看抵押物的價質(zhì)后決定,定價權(quán)在當鋪。一般放款額最多只是質(zhì)押品價值的五成,譬如一件價值10元的物品,最多能當5元。受押物品成交后當鋪開給當票作為收據(jù),質(zhì)押期限一般為六個月或一年甚至一年半,到時間不來贖回,質(zhì)押品就歸當鋪所有。當鋪對沒收的物品有處置權(quán),完全可以加價出售,由于“當”時壓價很低,出售時獲得的利潤會相當可觀。如果到時間你要贖回,不但要給當鋪交清當值,還要按所貸的款項付給極高的利息,這就是一種明明白白的高利貸盤剝。但由于能解決一些人一時資金短缺的困難,被逼無奈急等著用錢的人們,為了周轉(zhuǎn)就不得不去接受此等剝削,明知是去受騙可又不得不去,所以說上當鋪就是自己心甘情愿去受騙。因而“上當”和“受騙”也就由此劃上了等號。民國時的一些窮學生常常在夏季將棉衣褲當了應急,冬天來臨時再想法贖回??芍菚r的衣服還能值幾個錢,現(xiàn)在肯定沒有一家當鋪會收衣服的,說明整個社會的生活水準還是在不斷提高。 由此可知,“當”從相等、相值的含義變成造假、欺騙的近義詞,責任就在那些黑心當鋪。解放后人民政府取締了當鋪,應該說是一個極大的善舉。當然這與當年人都是單位的人,有困難找單位就能解決問題也直接有關。過來人都知道,當年有了急需的困難可以找單位借錢,領導批準借到錢后再每月從工資中扣回,以至于有此不自覺的人長期借公款不還,不得不由中央發(fā)文清理。單位還有互助儲金會,互濟互助也可以解決突發(fā)的困難。單位工會也有困難救濟組織,本著“救急不救貧”的原則,解決了不少老百姓的一時之急。群眾根本不需要抱著家中的物品上當鋪,再說“公私合營”后街上沒有當鋪,老百姓家中大都也沒有可“當”之物。改革開放后,又能在街上看到大大的“當”字,當鋪似乎又應運而生了。但重生的當鋪似乎與老百姓關系不大,據(jù)說給一些小企業(yè)周轉(zhuǎn)資金還是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說到“上當”,記得最清楚的是小時候,街上不時就有走江湖推銷商品的街頭藝人來演出,他們先將鑼鼓家什敲得震天響,打開場子后邊說邊唱邊玩雜耍,展示武功或上演猴戲,給日常比較冷清的街市頓時添了不少的鬧熱。對此小孩子們當然是歡呼雀躍,一窩蜂地涌上街頭。而家中的長輩們則往往對此不屑一顧,稱那些藝人為“賣當?shù)摹?,換言之就是賣假貨的,是讓你上當?shù)?。從這里我似乎開始知道了“當”就是假,“上當”就是被假話、假貨所欺騙。但是只要聽到“賣當”的來了,我等還是樂此不疲坐不住的。一是這是少有的熱鬧,二是還有“副產(chǎn)品收入”,能聽到平常聽不到的東西。那些藝人們大多是推銷壯陽產(chǎn)品的,滿嘴渾話。當時的政府也沒有掃黃打非之說,什么“日鬼日鬼正日鬼,兩口之上炕┈”之類低級下流,就是從那里聽來的。當然這不能全怪人家“賣當?shù)摹?,圣人早有“非禮莫聽”的教誨,可自己不但聽了而且至今沒忘,只能說明是一個沒教養(yǎng)的人。 言歸正傳,那么,你上過當嗎?我想答案肯定是“有”。人在一生中或多或少都有上當受騙的經(jīng)歷,不過后來我逐漸明白,“當”有幾種,一種是善意的“當”,另一種是不善不惡,可以稱作中性的“當”,還有就是惡意的“當”?,F(xiàn)在回想起來,小時候在家中大人那兒所上的“當”,基本上都是中性的,不善也不惡。雖然說大人們最反對小孩子說謊,但為了對付我等蠻不講理的胡攪蠻纏,有時他們也會采取說謊的策略,欺騙不懂事的孩子。譬如,“在家好好玩,出去給你買糖”,就是很多人小時上過的當。當年糖是稀罕物,現(xiàn)在的孩子們早已經(jīng)厭倦了的水果糖,我們稱之為“洋糖”,一年中也難得嘗一兩次。因而也就乖乖地心甘情愿上當了,但眼巴巴的等到大人回來,常常是竹籃子打水一場空,大人們自然會說:賣糖的鋪子沒開門。還有大人們出門去“打拉娃娃”的、“打阿惡(wu)兒”、“賣好吃”的等等假話,也不知為啥,青海人一律稱為“吃羊頭”。其實“吃羊頭”的人哭鬧也是一陣子,久而久之孩子們也似乎都明白了,別人問:“大人出去沒拎你嗎?”,小孩就會自然而然的說“我吃哈(下)羊頭了”?,F(xiàn)在想起來,可憐家中的長輩們,為了生計不得不四處奔波,而我等“不知事”卻死皮賴臉的要跟上,勢必會給他們平添不少麻煩。所以讓我等無知上當“吃羊頭”,也是長輩們不得已而為之。多數(shù)的家長的確沒有圣人曾子那樣的水平,而且也沒有那個經(jīng)濟能力,能夠說殺豬就殺豬?。?span lang="EN-US"> 至于善意的“當”,人們經(jīng)常會從醫(yī)生的口中聽到。醫(yī)生當著病人的面說一些讓病人“上當”的話,完全是一種仁愛心的寬慰。我的一位老同學久病不愈心情一直不好,雖然他自己也是一個專家級的醫(yī)生,但當看到已經(jīng)“造假”的病歷,體內(nèi)沒有惡性病灶時也“上當”了,精神為之一振。雖然后來他似乎也有所查覺,但直至臨終他也沒有捅破這層“窗戶紙”,他明白全家老小都需要這個“當”。還有電視公益廣告上那個去給住院的老伴送飯的老漢,在接聽外地女兒電話時滿嘴都是謊言,什么“我很好在外面散步呢”、“和老朋友們一塊剛聊完天”、“你媽媽去廣場上跳舞了”、“放心我們都好得很”。當然這些話都是為了讓女兒“上當”,放心安心不牽掛,工作不受影響??蓱z天下父母心?。≈鞒秩藛枺耗隳苈牫隼习值募僭拞??我估計多半是聽不出來,除非今后兒女們給增添設備、教會操作,一律堅持要求視頻。我的女兒在病情沉重后,編造了許多理由,堅決要求回自己的家,寧肯一個人孤獨地躺在床上,只身來承擔那不可挽回的一切,也不愿讓我們天天去陪她,并且找理由不答應我們時常去看她。一旦看見我們馬上就說自己一切都好,并且裝出輕松的笑容。她用這一切,想制造一個讓我們放心不牽掛的“當”,可她那兒知道,故作鎮(zhèn)靜的我們,那時時刻刻陣陣發(fā)痛的心,豈能是輕易“上當”的啊! 可,惡意的“當”現(xiàn)在的確是鋪天蓋地,防不勝防,特別是在借助了現(xiàn)代科學技術(shù)手段之后,真的是如虎添翼,已經(jīng)到了無孔不入的境界。當聽到一些天方夜譚似的電信詐騙,得知數(shù)萬乃至數(shù)十萬或更多的血汗錢,頃刻間化為烏有之后,我常??诘赡看?、噤若寒蟬,說不出一句話來。慶幸自己沒有什么信用卡,至今仍在堅持用存折,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訶護著只有自己知道的密碼。雖然為了便于網(wǎng)購,另辦了一張儲蓄卡,可上面的存款從來沒有超過千元,時常因為余額不足不能及時付款,但為減少上當受騙的損失覺得還值得。也慶幸自己堅持心不貪,幾次都快到上當受騙的邊緣,但一想到命中注定,“三升的口袋只能裝三升”,從小聽說吃“焦饃饃”能拾到錢,爭先恐后的吃了幾十年,走路也十分注意腳下,但五角以上的大面額貨幣從未撿到過??雌饋盹w來的橫財永遠與己無關,也就認命作罷了。我最最信服民警叔叔“天上掉餡餅肯定是陷阱”的教誨,在接到中獎電話時,立馬大公無私的讓來電話者自己去領,決不怦然心動;在聽到民警法院銀行等等“好心人”來電時,想到多少年來在家從來沒有見過這些“親”們的面,便堅決的大義凜然的告訴對方:“老子在家等著哩!” 但是,心還是老懸著,誰又敢保住自己一輩子不上當受騙呢! |
|